增值评价中协变量选择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探索推进增值评价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日趋庞大的增值评价数据库,选择适宜的协变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以多层线性模型为基础构建增值评价模型,将多个相同学科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纳入增值模型中,比较其与单个前测分数模型结果的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1个前测分数,多个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能大幅提升增值模型的拟合度和解释率;当模型包含2~3个前测分数协变量时,能有效降低增值得分的标准误,获得更为精确的增值得分估计,降低增值得分置信区间包含“0”的百分比;纳入多个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对不同学科的影响差异较大.基于研究结果,协变量的选取要考虑3方面因素:一是可靠性,二是解释性,三是丰富性与简洁性权衡.
其他文献
美国高校“考试可选”招生政策是近年来美国高校招生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允许学生在申请大学时自行决定是否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考试可选”招生政策实施类型多样,从学生角度来看,可分为“部分学生可选”与“全部学生可选”;从高校角度来看,“替换考试可选”为主要形式.在主体博弈中,“考试可选”招生政策改革属于市场逻辑下多元主体的博弈,具体表现为研究机构、考试机构与高校集体之间价值利益诉求的冲突.尽管“考试可选”招生政策具有提高生源多样性、保证高校的招生灵活性等优势,但该政策的实施动机、政策成效的真实性与效用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