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业形象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概念,既有外表的表现,也有内在的表现.同是教师,不同学科会塑造出各自不同的形象,如语文教师的儒雅,政治教师的善辩,数学教师的精细,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的艺术气质. 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优雅的外表美,崇高的道德美和两者浑然一体的风貌美.
教师应该讲究表美,追求道美,弘扬风貌美. 教师的道美应具有蜡烛精神,还要有淳朴、善良、信任的作用. 教师还要有外在美,首先应具有宽广深厚的专业知识,再次要有纯熟的专业技能.
教师还要有风貌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赞誉,也是对教师的期望. 人民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经意间都会成为学生刻意观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因此,身为人师,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注重教师礼仪,即良好的师德的具体表现.
下面我们从仪表、言谈、举止三个方面具体来谈一谈.
一、仪 表
教师的仪表就是教师的穿戴、衣着、动作、情态. 教师衣着、发式应当朴素、整洁、得体、讲究卫生,经常保持良好的情态,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师应该重视和讲究个人的外表修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无论对学校或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子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带有手帕”. 教师尽管也有爱美的权利,但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场所,却不宜于过分地“赶时髦”. 马卡连柯还指出:“教育工作人员和学生一样,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说话,需要说多少就说多少,不能随便靠在墙上和伏在桌上,不躺在沙发上读书写字,不随地吐痰,不抛掷烟头,不把烟灰弹在地板上……”教师在外表上应该给学生作出良好的榜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认为穿衣戴帽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须知仪表是教师留给学生头脑中的基本印象,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仪表的自然美,一般具有匀称的四肢,端正的五官和健康的皮肤. 对于自然美要爱护和珍惜,否则它很快就会消逝. 我们可以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跳跳健美操,由于长期受到粉尘侵蚀,教师尤其要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护理皮肤,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生命之树常青.
仪表的修饰美,是指穿戴打扮适度得体. 适度的修饰可以丰富形象美的内容和弥补仪容方面的某些缺陷. 一身整齐、合体、漂亮的服装,一种大方美丽的发型,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修饰,不仅能使自己产生愉悦感,成为同事、学生的审美对象,同时还为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作出了贡献.
二、言 谈
语言是人们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教师的语言是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手段. 因此,教师的语言内容必须是科学而准确的,在形式上必须是鲜明而生动的. 例如:从教授学生知识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应该礼貌、文雅、和气,如果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最好引人深思,具备使人亲近的幽默感. 那种没有根据的信口开河,思维逻辑混乱不清,表达方式的平铺直叙,修辞情趣上的啰嗦枯燥,都说明教师在语言上缺乏锻炼,至于在语言表达上毫不检点或哗众取宠,或简单生硬,或粗鲁下流,都会给学生留下十分消极的影响.
在学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语言的楷模和表率.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和启迪学生的时候,他的语言必须是亲切的,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是诚挚的,如深山幽泉,清澈照人;是富有哲理的,如深沉的古潭,发人深省,说话声声,情感动人,话语侃侃,亲切暖心. 教师文雅和亲切的语言的确能驱散学生心胸的阴霾,点燃学生头脑中智慧的明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锁,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可见,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雅、礼貌、和气,粗野冷漠的脏话必须摒弃.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他传授给学生的语言才是优美的语言,对学校和社会的语言美才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举 止
举止,是指人的动作和表情. 它是通过人的肢体、器官的动作和表情来体现思想感情的语言符号,也叫人体语言或动作语言.
举止是一种非文字语言,是用人体的动作表情作为词汇来象征人的心灵,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 人们在交谈中,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微小的手势和体态,都可以传递出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的举止,首先集中在课堂,即我们所谓的“教态”. 教态对教学的影响,每位教师都了然于胸. 良好的教态,应该是精神饱满,表情亲切,举手投足,张弛有度.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委靡不振,实在有违教师礼仪的要求.
即便课下,教师也要注意保持端正的身姿体态. 人的站姿能体现人的气质,风度仪态的静态美,是养成优美仪态的起点. 俗话说“立如松”,就是说人要立得像青松一样,挺拔才美,站立时应端正平稳,轻松自然,防止东倒西歪,摇头晃肩,或者弓腰弯背,倚墙靠壁. 优雅、敏捷、潇洒、得体是人动态美中最具魅力的行为. 行姿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被人喻为“行如风”,即潇洒得体的行势犹如风行水面,轻快而飘逸. 行走时应抬头挺胸,收腹直腰,目光前视,步态轻盈稳健,切忌低头驼背,扭腰摆臀,东张西望,步履蹒跚.
总之教师礼仪的核心是真、善、美,即情感美,动机美,行为美. 教师的这种真、善、美可见、可闻、可触、可感,是令人愉悦,受人欢迎的. 教师优雅的仪表,较好的面容,动人的嗓声,高贵的气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悉形之所感,言行之所言,如饮甘霖,如沐春风. 令其于无形之中受到美的影响,真正教化,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文明健康,举止文明,文雅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作为一个讲道德、重形象的特殊群体,教师更应讲究礼仪.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将真、善、美留驻学生眼里,根植于学生心中.
教师应该讲究表美,追求道美,弘扬风貌美. 教师的道美应具有蜡烛精神,还要有淳朴、善良、信任的作用. 教师还要有外在美,首先应具有宽广深厚的专业知识,再次要有纯熟的专业技能.
教师还要有风貌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赞誉,也是对教师的期望. 人民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经意间都会成为学生刻意观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因此,身为人师,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注重教师礼仪,即良好的师德的具体表现.
下面我们从仪表、言谈、举止三个方面具体来谈一谈.
一、仪 表
教师的仪表就是教师的穿戴、衣着、动作、情态. 教师衣着、发式应当朴素、整洁、得体、讲究卫生,经常保持良好的情态,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师应该重视和讲究个人的外表修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无论对学校或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子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带有手帕”. 教师尽管也有爱美的权利,但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场所,却不宜于过分地“赶时髦”. 马卡连柯还指出:“教育工作人员和学生一样,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说话,需要说多少就说多少,不能随便靠在墙上和伏在桌上,不躺在沙发上读书写字,不随地吐痰,不抛掷烟头,不把烟灰弹在地板上……”教师在外表上应该给学生作出良好的榜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认为穿衣戴帽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须知仪表是教师留给学生头脑中的基本印象,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仪表的自然美,一般具有匀称的四肢,端正的五官和健康的皮肤. 对于自然美要爱护和珍惜,否则它很快就会消逝. 我们可以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跳跳健美操,由于长期受到粉尘侵蚀,教师尤其要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护理皮肤,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生命之树常青.
仪表的修饰美,是指穿戴打扮适度得体. 适度的修饰可以丰富形象美的内容和弥补仪容方面的某些缺陷. 一身整齐、合体、漂亮的服装,一种大方美丽的发型,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修饰,不仅能使自己产生愉悦感,成为同事、学生的审美对象,同时还为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作出了贡献.
二、言 谈
语言是人们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教师的语言是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手段. 因此,教师的语言内容必须是科学而准确的,在形式上必须是鲜明而生动的. 例如:从教授学生知识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应该礼貌、文雅、和气,如果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最好引人深思,具备使人亲近的幽默感. 那种没有根据的信口开河,思维逻辑混乱不清,表达方式的平铺直叙,修辞情趣上的啰嗦枯燥,都说明教师在语言上缺乏锻炼,至于在语言表达上毫不检点或哗众取宠,或简单生硬,或粗鲁下流,都会给学生留下十分消极的影响.
在学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语言的楷模和表率.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和启迪学生的时候,他的语言必须是亲切的,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是诚挚的,如深山幽泉,清澈照人;是富有哲理的,如深沉的古潭,发人深省,说话声声,情感动人,话语侃侃,亲切暖心. 教师文雅和亲切的语言的确能驱散学生心胸的阴霾,点燃学生头脑中智慧的明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锁,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可见,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雅、礼貌、和气,粗野冷漠的脏话必须摒弃.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他传授给学生的语言才是优美的语言,对学校和社会的语言美才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举 止
举止,是指人的动作和表情. 它是通过人的肢体、器官的动作和表情来体现思想感情的语言符号,也叫人体语言或动作语言.
举止是一种非文字语言,是用人体的动作表情作为词汇来象征人的心灵,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 人们在交谈中,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微小的手势和体态,都可以传递出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的举止,首先集中在课堂,即我们所谓的“教态”. 教态对教学的影响,每位教师都了然于胸. 良好的教态,应该是精神饱满,表情亲切,举手投足,张弛有度.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委靡不振,实在有违教师礼仪的要求.
即便课下,教师也要注意保持端正的身姿体态. 人的站姿能体现人的气质,风度仪态的静态美,是养成优美仪态的起点. 俗话说“立如松”,就是说人要立得像青松一样,挺拔才美,站立时应端正平稳,轻松自然,防止东倒西歪,摇头晃肩,或者弓腰弯背,倚墙靠壁. 优雅、敏捷、潇洒、得体是人动态美中最具魅力的行为. 行姿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被人喻为“行如风”,即潇洒得体的行势犹如风行水面,轻快而飘逸. 行走时应抬头挺胸,收腹直腰,目光前视,步态轻盈稳健,切忌低头驼背,扭腰摆臀,东张西望,步履蹒跚.
总之教师礼仪的核心是真、善、美,即情感美,动机美,行为美. 教师的这种真、善、美可见、可闻、可触、可感,是令人愉悦,受人欢迎的. 教师优雅的仪表,较好的面容,动人的嗓声,高贵的气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悉形之所感,言行之所言,如饮甘霖,如沐春风. 令其于无形之中受到美的影响,真正教化,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文明健康,举止文明,文雅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作为一个讲道德、重形象的特殊群体,教师更应讲究礼仪.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将真、善、美留驻学生眼里,根植于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