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羡林先生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将近百岁高龄的时候,他会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对象。而议论的焦点并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藏画,一起出名的还有北大、儿子、弟子、外人。这更像一场闹剧:众多希望获取实惠的人,以保护之名、亲情之名、师徒之名、敬仰之名,将手伸向季羡林。“来到先生面前的人,差不多都带着一把刀,他们把他视作唐僧,想吃他的肉。”
无论如何,提到季羡林事件,张衡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打响了战斗,踢开了山门”。
故事开始于2007年4月。在“北京金兆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会”上,张衡发现了季羡林收藏的16幅书画作品,包括费孝通、吴祖光、臧克家等名人的书画作品。他拍下了14件,成交价共6.1万元。这些作品都是题有“季羡林上款”(受赠人是季羡林)的东西。
2008年10月,张衡向媒体举报,自称在拍卖市场上拍得季羡林私人藏画,怀疑是季羡林秘书“监守自盗”,目标直指北大党委副书记吴志攀的妻子杨锐。报复性的“鸡骨头”
2008年9月30日那天,张衡直接坐着小车子进了301医院。他带着拍卖图册,季羡林并没看,这位看淡身外之物的老人表示:字画和稿费我都不要了,我就想换个秘书,拿你这个取个证。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北大赶紧给季羡林换个秘书,如果杨锐急流勇退,那她和她的丈夫北大党委副书记吴志攀就不会在形象上付出那么沉重的代价。但北大始终没有答复。
10月24日,张衡给季老爱徒唐师曾发邮件:季羡林先生处在危险中,藏画被盗卖,你是先生的朋友,你必须救救他!
10月28日,在301医院,唐师曾用专业的摄像设备记录了这次会面,在这天的视频里,季羡林表示,丢字画的事两三年前他就知道了,他这两年多来的生活,就跟坐牢一样。
至此,杨锐的“平安降落”已经注定不可能实现了。
几天后,大学真的向媒体屈服了。11月3日,北大一位副书记带着新助手崔岩来见季羡林。
在举报材料里,张衡说杨锐为了“泄愤”,曾将餐厅里打包拿回来的鸡骨头给季羡林。但是杨锐在给季老爱徒钱文忠的短信里,就张衡的这个指控做了回应,大意是,鸡骨头事实上是从五星级酒店带回来的鸽子肉,她曾恭敬地呈递到先生面前。不管是鸽子肉还是鸡骨头,季羡林对这份“恭恭敬敬呈递”上来的东西肯定是不满意的。老人家没动筷子,在杨锐不注意时,让人给饭盒拍了照。
真画还是假画?
2001年,季羡林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北大图书馆,里面包括了他收藏的古画。据季老弟子钱文忠介绍,这里最晚的是吴昌硕的《墨荷》,经济价值最高的是苏东坡的《御书颂》。
在11月7日拍摄的视频中,季羡林表示,丢画的事千真万确,两三年前他就有感觉,“当面叫你季爷爷、季爷爷,背后偷你的画,这个我知道。偷画的事情,谁也掩盖不了。”
在季羡林的藏品流失事件中,老秘书李玉洁留给公众的也是一些混淆不清的证词。10月份,张衡找到李玉洁做书面证词,81岁的李玉洁证明“被盗书画”中,3幅作品为真,其中包括臧克家书法、吴祖光书法。值得玩味的是,11月,李玉洁表示当时的证词是自己的本意,但是自己判断“可能有误”。
已经歇业的“北京金兆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崔贵证实了一点,他表示:拍卖行的人基本都认识张衡,他也会去张衡那里要帐。张衡以6万佘元购得的“季羡林上款”的那批字画,当时打的是欠条。
虽然刚开始张衡对自己的鉴赏能力还比较自信,觉得大部分都是真的,现在他已经非常自觉地承认自己判断有误,“总有一两幅是真的吧,欢迎有关部门来鉴定。”他觉得,即使没有一幅是真的也没有关系,如果手里的画有一幅是真的,那就是盗卖真画案;如果全是假的,那就是制假卖假案。
被阻断的近亲?
在这场事件中,季羡林季承的父子关系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5年,季羡林季承父子决裂。外界传言,60多岁的季承与季老20多岁的保姆发生了感情。季老出离愤怒,与季承断绝了父子关系。
2003年季羡林给当时北大外国语学院领导吴新英的一封信的内容甚至被媒体曝光:“季延宗(季承)此次来301医院完全另有用心……反正我决不见他。我见谁不见谁的权利总还有吧。”
季承早前曾向媒体控诉自己与父亲季羡林之间的见面遭到百般阻挠。在舆论看来,季承成了悲剧性人物,因受阻挠“13年父子未见”。但是仔细推敲,“软禁门”指控颇为蹊跷。在过去13年间,有若干文献表明,季老一直不曾中断过社会往来,陌生求访尚不拒见,亲人阻隔一说存有疑窦。
季承表示,在这件事上,阻挠他们父子相见的只是“某些人”。这些人可能和北大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代表北大。只能说,北大有一定责任。
2008年11月7日,在别人的斡旋下,分别13年的白首父子在医院聚首。季承看到老爷子就跪下了:“我来给您磕头,还有听您的教训。”
季承说,见到父亲后,过往的事端历历涌上心头,父子之间的矛盾,也被相见的欢乐消融了。现在,季承每天去一到两次301医院,看望父亲,送些东西。
老友、弟子插一脚
“季研所”成立于2005年季羡林94岁生日那天,是国内“季学”研究的专门机构。两位副所长分别是蔡德贵和钱文忠。“假画门”发生之后,蔡德贵陪伴在季老身边做口述历史。
钱文忠是季羡林的学生,蔡德贵给他的评价是“关门弟子、先生最得意的学生”。他最近为季氏父子受阻13年而疾呼不平,并一口认定季氏有不少字画流失、张衡手中字画系真品。但艾青和臧克家的亲属出面澄清、认定作品为假后。钱文忠又改变看法:“我要是张衡,有些字画,我是不会拿的。”
新近兴起有关“字画门”乃系一种阴谋的声音,将矛头直指蔡德贵及钱文忠。一种指证认为,与季承殊途同归,蔡氏与钱氏借助字画风波清除了代表北京大学东语系阵营守护在季羡林身边的杨锐,而杨锐又恰恰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志攀的妻子。
在北大沉默的大多数时间里,作为明星学者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钱文忠,成为言论被引用最多的人。北大教授赵敦华说,钱文忠是季羡林的硕士生,硕士和导师的关系没那么近。钱文忠对季羡林的事儿全都清楚,他都明白,为什么现在还会这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钱文忠在逻辑关联上驳斥了赵敦华,没有正面回答,但他指出自己有40分钟的录音证明“问题很大,水很深”。
“我成了穷光蛋”
季羡林身边工作人员说,老爷子想给孙子包个红包,不过他身边并没有一点可以支配的收入,最后,是护工借了3000块钱给老爷子。这个老人不无风趣 地拿自己开涮:“我是周扒皮,最后只剩一张皮了。xxx发财了,xx也发财了,我成了穷光蛋,我拿100块钱都困难。”
没有人知道他那么穷。由于没有明确的账目,没有人知道季羡林的稿费和收入大概多少。在藏品流失事件被报道之后,杨锐曾表明清白,大意是,李玉洁交到她手上时,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但李玉洁却说,当时“卡片”什么的都给杨锐了,大概有2000多块钱,另外还有6万块钱给老先生做了塑像。
事发之后,杨锐留给公众的是一个沉默、负重的背影。最近唯一一次露面,是她通过《京华时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标题是《我沉默,是因为我清白》:“不管李玉洁老师还是我,都并不是哪个单位正式任命的,我们是在季老同意和信任的情况下,为他服务。如果老人不同意、不信任,我们的工作当然也无从谈起。”
未完的结局
11月26日,北大再次表示,公安机关开展了深入调查,进一步证实举报人手中的字画全系伪作,“盗卖说”没有依据。12月9日,北大相关人士提出“字画门”事件是争夺财产的阴谋。
现在季承全权负责父亲的事情。由于之前的委托书遭到别人的质疑,12月6日,季羡林只能又写了一次委托书,在场的人还以证人的身份在上面签了名:“全权委托我儿子季承全权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务。”
对于外界质疑“季承的动力是想要回季老的财产”。季承的回应是:“不能叫做动力。我们,包括我的子女都认为,这些财产都是季家的。捐赠,我们也不反对,但是要合理合法。我争的不是钱而是理,因为季羡林的财产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在没有别的路可走的情况下,只能进入司法途径,现在正在准备。但是,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我们也是希望和北大领导有一个理智的接触和沟通。从司法角度来讲,还有一个方式就是调解。”
“季承不要老头儿,他要的是钱,”一位自称知情人士的人说,“他就是为了让父亲写纸条给他去要这要那,房子是我的、钱是我的、人也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都交给我。”
若真如此,所谓的“季老藏画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又一场争夺遗产的闹剧。没有人知道针对季羡林的抢夺会以什么方式结束,每个和季羡林有关的人都卷了进来,不能自拔。真正超脱事件之外的,也许只有事件的中心人物,季羡林先生。有一点也许能窥见老人心境的变化,以前他最爱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现在,他信奉“为善最乐,能忍自安”。
(综合《新民周刊》、《新周刊》等)
链接
季羨林的藏品
与作为大学者的名声相比,作为人收,藏家的季羡林,几乎不为外界所知。其实,毫不夸张地说,季羡林是一位重要的收藏家。
季羡林的藏品,几乎可以印制一部中国明清字画史的精品图录,齐白石的蔬果斗方精品和整开巨幅豹子等。还有苏东坡的《御书颂》,仇英、董其昌、文明、祝枝山、唐寅、陈老莲、“扬州八怪”等等的精品。偶一挂出,精彩流淌,满屋生辉,观者无不目瞪。呆,不敢发一词。
此外还有数量很大的文房稚玩。就印章而论,田黄、田白、芙蓉也不在少数。故宫曾经用过一枚随形章,文日“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陈曼生名作,章料是一方将军洞白芙蓉,原配银托,这也是季羡林的藏品。
季羡林藏书的特色在于注重域外出版的冷门学术经典的收藏。领域既然冷僻,这些书的印数自然也就很少,其中有不少种在国内是孤本。
在漫长而辉煌的教育、研究、写作生涯里,李羡林所交往的自然是一国之俊彦。启功、钟敬文、臧克家、吴组缃、周一良、饶宗颐、范曾、欧阳中石、刘炳森等,也经常以自己的作品, 以及自己购藏的文物工艺品相赠。这些藏品无论是在数量、价值上,即或是在价格上,都是非常可观的。
无论如何,提到季羡林事件,张衡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打响了战斗,踢开了山门”。
故事开始于2007年4月。在“北京金兆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会”上,张衡发现了季羡林收藏的16幅书画作品,包括费孝通、吴祖光、臧克家等名人的书画作品。他拍下了14件,成交价共6.1万元。这些作品都是题有“季羡林上款”(受赠人是季羡林)的东西。
2008年10月,张衡向媒体举报,自称在拍卖市场上拍得季羡林私人藏画,怀疑是季羡林秘书“监守自盗”,目标直指北大党委副书记吴志攀的妻子杨锐。报复性的“鸡骨头”
2008年9月30日那天,张衡直接坐着小车子进了301医院。他带着拍卖图册,季羡林并没看,这位看淡身外之物的老人表示:字画和稿费我都不要了,我就想换个秘书,拿你这个取个证。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北大赶紧给季羡林换个秘书,如果杨锐急流勇退,那她和她的丈夫北大党委副书记吴志攀就不会在形象上付出那么沉重的代价。但北大始终没有答复。
10月24日,张衡给季老爱徒唐师曾发邮件:季羡林先生处在危险中,藏画被盗卖,你是先生的朋友,你必须救救他!
10月28日,在301医院,唐师曾用专业的摄像设备记录了这次会面,在这天的视频里,季羡林表示,丢字画的事两三年前他就知道了,他这两年多来的生活,就跟坐牢一样。
至此,杨锐的“平安降落”已经注定不可能实现了。
几天后,大学真的向媒体屈服了。11月3日,北大一位副书记带着新助手崔岩来见季羡林。
在举报材料里,张衡说杨锐为了“泄愤”,曾将餐厅里打包拿回来的鸡骨头给季羡林。但是杨锐在给季老爱徒钱文忠的短信里,就张衡的这个指控做了回应,大意是,鸡骨头事实上是从五星级酒店带回来的鸽子肉,她曾恭敬地呈递到先生面前。不管是鸽子肉还是鸡骨头,季羡林对这份“恭恭敬敬呈递”上来的东西肯定是不满意的。老人家没动筷子,在杨锐不注意时,让人给饭盒拍了照。
真画还是假画?
2001年,季羡林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北大图书馆,里面包括了他收藏的古画。据季老弟子钱文忠介绍,这里最晚的是吴昌硕的《墨荷》,经济价值最高的是苏东坡的《御书颂》。
在11月7日拍摄的视频中,季羡林表示,丢画的事千真万确,两三年前他就有感觉,“当面叫你季爷爷、季爷爷,背后偷你的画,这个我知道。偷画的事情,谁也掩盖不了。”
在季羡林的藏品流失事件中,老秘书李玉洁留给公众的也是一些混淆不清的证词。10月份,张衡找到李玉洁做书面证词,81岁的李玉洁证明“被盗书画”中,3幅作品为真,其中包括臧克家书法、吴祖光书法。值得玩味的是,11月,李玉洁表示当时的证词是自己的本意,但是自己判断“可能有误”。
已经歇业的“北京金兆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崔贵证实了一点,他表示:拍卖行的人基本都认识张衡,他也会去张衡那里要帐。张衡以6万佘元购得的“季羡林上款”的那批字画,当时打的是欠条。
虽然刚开始张衡对自己的鉴赏能力还比较自信,觉得大部分都是真的,现在他已经非常自觉地承认自己判断有误,“总有一两幅是真的吧,欢迎有关部门来鉴定。”他觉得,即使没有一幅是真的也没有关系,如果手里的画有一幅是真的,那就是盗卖真画案;如果全是假的,那就是制假卖假案。
被阻断的近亲?
在这场事件中,季羡林季承的父子关系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5年,季羡林季承父子决裂。外界传言,60多岁的季承与季老20多岁的保姆发生了感情。季老出离愤怒,与季承断绝了父子关系。
2003年季羡林给当时北大外国语学院领导吴新英的一封信的内容甚至被媒体曝光:“季延宗(季承)此次来301医院完全另有用心……反正我决不见他。我见谁不见谁的权利总还有吧。”
季承早前曾向媒体控诉自己与父亲季羡林之间的见面遭到百般阻挠。在舆论看来,季承成了悲剧性人物,因受阻挠“13年父子未见”。但是仔细推敲,“软禁门”指控颇为蹊跷。在过去13年间,有若干文献表明,季老一直不曾中断过社会往来,陌生求访尚不拒见,亲人阻隔一说存有疑窦。
季承表示,在这件事上,阻挠他们父子相见的只是“某些人”。这些人可能和北大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代表北大。只能说,北大有一定责任。
2008年11月7日,在别人的斡旋下,分别13年的白首父子在医院聚首。季承看到老爷子就跪下了:“我来给您磕头,还有听您的教训。”
季承说,见到父亲后,过往的事端历历涌上心头,父子之间的矛盾,也被相见的欢乐消融了。现在,季承每天去一到两次301医院,看望父亲,送些东西。
老友、弟子插一脚
“季研所”成立于2005年季羡林94岁生日那天,是国内“季学”研究的专门机构。两位副所长分别是蔡德贵和钱文忠。“假画门”发生之后,蔡德贵陪伴在季老身边做口述历史。
钱文忠是季羡林的学生,蔡德贵给他的评价是“关门弟子、先生最得意的学生”。他最近为季氏父子受阻13年而疾呼不平,并一口认定季氏有不少字画流失、张衡手中字画系真品。但艾青和臧克家的亲属出面澄清、认定作品为假后。钱文忠又改变看法:“我要是张衡,有些字画,我是不会拿的。”
新近兴起有关“字画门”乃系一种阴谋的声音,将矛头直指蔡德贵及钱文忠。一种指证认为,与季承殊途同归,蔡氏与钱氏借助字画风波清除了代表北京大学东语系阵营守护在季羡林身边的杨锐,而杨锐又恰恰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志攀的妻子。
在北大沉默的大多数时间里,作为明星学者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钱文忠,成为言论被引用最多的人。北大教授赵敦华说,钱文忠是季羡林的硕士生,硕士和导师的关系没那么近。钱文忠对季羡林的事儿全都清楚,他都明白,为什么现在还会这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钱文忠在逻辑关联上驳斥了赵敦华,没有正面回答,但他指出自己有40分钟的录音证明“问题很大,水很深”。
“我成了穷光蛋”
季羡林身边工作人员说,老爷子想给孙子包个红包,不过他身边并没有一点可以支配的收入,最后,是护工借了3000块钱给老爷子。这个老人不无风趣 地拿自己开涮:“我是周扒皮,最后只剩一张皮了。xxx发财了,xx也发财了,我成了穷光蛋,我拿100块钱都困难。”
没有人知道他那么穷。由于没有明确的账目,没有人知道季羡林的稿费和收入大概多少。在藏品流失事件被报道之后,杨锐曾表明清白,大意是,李玉洁交到她手上时,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但李玉洁却说,当时“卡片”什么的都给杨锐了,大概有2000多块钱,另外还有6万块钱给老先生做了塑像。
事发之后,杨锐留给公众的是一个沉默、负重的背影。最近唯一一次露面,是她通过《京华时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标题是《我沉默,是因为我清白》:“不管李玉洁老师还是我,都并不是哪个单位正式任命的,我们是在季老同意和信任的情况下,为他服务。如果老人不同意、不信任,我们的工作当然也无从谈起。”
未完的结局
11月26日,北大再次表示,公安机关开展了深入调查,进一步证实举报人手中的字画全系伪作,“盗卖说”没有依据。12月9日,北大相关人士提出“字画门”事件是争夺财产的阴谋。
现在季承全权负责父亲的事情。由于之前的委托书遭到别人的质疑,12月6日,季羡林只能又写了一次委托书,在场的人还以证人的身份在上面签了名:“全权委托我儿子季承全权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务。”
对于外界质疑“季承的动力是想要回季老的财产”。季承的回应是:“不能叫做动力。我们,包括我的子女都认为,这些财产都是季家的。捐赠,我们也不反对,但是要合理合法。我争的不是钱而是理,因为季羡林的财产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在没有别的路可走的情况下,只能进入司法途径,现在正在准备。但是,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我们也是希望和北大领导有一个理智的接触和沟通。从司法角度来讲,还有一个方式就是调解。”
“季承不要老头儿,他要的是钱,”一位自称知情人士的人说,“他就是为了让父亲写纸条给他去要这要那,房子是我的、钱是我的、人也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都交给我。”
若真如此,所谓的“季老藏画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又一场争夺遗产的闹剧。没有人知道针对季羡林的抢夺会以什么方式结束,每个和季羡林有关的人都卷了进来,不能自拔。真正超脱事件之外的,也许只有事件的中心人物,季羡林先生。有一点也许能窥见老人心境的变化,以前他最爱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现在,他信奉“为善最乐,能忍自安”。
(综合《新民周刊》、《新周刊》等)
链接
季羨林的藏品
与作为大学者的名声相比,作为人收,藏家的季羡林,几乎不为外界所知。其实,毫不夸张地说,季羡林是一位重要的收藏家。
季羡林的藏品,几乎可以印制一部中国明清字画史的精品图录,齐白石的蔬果斗方精品和整开巨幅豹子等。还有苏东坡的《御书颂》,仇英、董其昌、文明、祝枝山、唐寅、陈老莲、“扬州八怪”等等的精品。偶一挂出,精彩流淌,满屋生辉,观者无不目瞪。呆,不敢发一词。
此外还有数量很大的文房稚玩。就印章而论,田黄、田白、芙蓉也不在少数。故宫曾经用过一枚随形章,文日“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陈曼生名作,章料是一方将军洞白芙蓉,原配银托,这也是季羡林的藏品。
季羡林藏书的特色在于注重域外出版的冷门学术经典的收藏。领域既然冷僻,这些书的印数自然也就很少,其中有不少种在国内是孤本。
在漫长而辉煌的教育、研究、写作生涯里,李羡林所交往的自然是一国之俊彦。启功、钟敬文、臧克家、吴组缃、周一良、饶宗颐、范曾、欧阳中石、刘炳森等,也经常以自己的作品, 以及自己购藏的文物工艺品相赠。这些藏品无论是在数量、价值上,即或是在价格上,都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