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政策:理论与国际经验

来源 :科技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包括基础研究投入、人才、高校院所、科研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强国强化基础研究的政策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联合港澳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探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诺贝尔奖零突破计划”、制定“华人科学家回归计划”并探索实施技术移民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相对忽视非全日制MBA学位论文的现状.各种影响因素叠加,导致非全日制MBA学位论文质量出现诸多问题.通过分析非全日制MBA论文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招生选拔制度、完善导师培训和考核、完善高校培养模式、加强论文质量监管力度、健全社会支持体系等,进而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其对人才需求程度也逐渐加大.为体现对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视,教育部将旅游管理从工商管理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管理学类学科的一大类.然而一些地方发现旅游管理类学生毕业后,学生发展预期似乎并不乐观.选择以学生职业发展为视角切入,对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专业培养满意度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数据收集以及实证分析,确定专业满意度量表由3个因子、14项评价要素组成,得出海南省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影响满意度的变量,并对高校相关专业提出人才培养相应策略与建议.
面向上海“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以当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与人才发展需求的差距为落脚点,建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框架.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从政策供需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但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仍存在不足:对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政策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应用不足;对青年人才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欠缺,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科技人才政策以系统论观点分析,从系统的资源输入、转换、输出和外部环境4个要素构建科技人才政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系统熵模型,通过关联熵和运行熵评价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并选取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9年间山东省科技人才政策系统关联熵先增后减,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呈现阶段性特征;运行熵逐年下降,系统运行呈现持续有序化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从健全科技人才开发政策、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和落实科技人才政策3个方面对山东省科技人才政策发展提出建议.
针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中存在缺乏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科研绩效管理观念、以结果为导向以及缺乏个人学习与成长科研绩效评价等问题,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效益、效率、学习与成长等4个维度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分析提出实际应用中应遵循评估结果能彰显院校科研职责和科研效用原则、评估标准能彰显院校科研管理公信力原则、评估过程能彰显院校科研评估反馈性原则,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对院校科研微观结构进行事先评估和测绘、配套平衡计分卡实施所需绩效管理奖惩机制、落实平衡计分卡实施小组和制定实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