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病可基本治愈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2008年7月的一个下午,医院会议室里济济一堂,一场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讨论活动正在进行。在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位患者的经历尤其引人注目。
  该患者目前是一位国家公务员。16年前的一天,他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抽搐、扭动症状,如果受到刺激,包括情绪明显变化时,症状显著加重,甚至还会咬人!家人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一度被诊断为破伤风或狂犬病,险些被送进传染病医院。家人面对这样的情况,真是心急如焚,换了好几家大医院,最后才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他们听说这是一种遗传病,以为患了不治之症,都非常绝望。最后,家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我院咨询、就诊,治疗两个月后,他已经可以健步如飞,并且主动承担起安慰其他患者的“志愿活动”。通过维持治疗,他完全恢复正常学习,后来参加工作、家庭美满,还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认识“肝豆病”
  
  肝豆状核变性俗称“肝豆病”,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遗传病。据欧美流行病学统计,患病率约为1/10万。在我国,也有不少人受到不同程度症状的困扰。
  “肝豆病”是如何发生的?正常情况下,微量元素在体内通过吸收和代谢来维持“动态平衡”。如饮食中摄入的铜元素,在小肠内被吸收,由肝脏调节过多的铜分泌入胆汁,最终排出体外。可是,如果遗传基因突变,导致过多的铜沉积在肝、脑或其他组织,就会产生毒性,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
  
  终身用药,排铜治疗
  
  许多人听说患了遗传病,就以为是“绝症”,难免悲观绝望。确实,“肝豆病”如果不积极治疗,从发病开始,平均寿命仅为三四年。值得庆幸的是,欧美学者,包括中国专家一致认为,早期进行内科干预,本病可基本治愈。只要维持用药,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都与正常人相差无几。
  铜络合剂 能结合体内过多的铜,并及时排出体外。口服药物主要有青霉胺,首次应用于临床50余年来,在全世界挽救了~大批患者。注意使用前别忘做青霉素皮试。应饭前服用,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剂量。还应定期做血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白细胞减少现象。
  静脉注射药物,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二巯丙磺酸钠,排铜效果可达青霉胺的5到10倍,但有诱发出血的倾向。
  锌剂大部分属非处方药,物美价廉,能抑制人体对铜的吸收。主要有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甘草锌等,醋酸锌在欧美地区应用较广。一般选择片剂治疗,宜饭后服用。市面出售的糖浆或口服液价格较高且剂量不足,只适合日常保健。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擅自将锌剂和青霉胺同服。
  肝豆汤“肝豆病”一般有肢体僵硬或抖动、语言不清、口臭、流涎等证。依照中医理论,鉴于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搏弦数或弦滑,故应用清热解毒、通腑利尿的原则进行治疗。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杨任民教授等,曾利用中药治疗本病,使尿排铜量平均每天增加187.6微克。
  为此,我们使用中药方“肝豆汤”进行治疗。该方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大黄,均有促进胆汁分泌,稀释胆液,加快铜从胆汁排出的作用,并且有祛黄疸、保肝等功效。
  有了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在高兴之余应该谨记:需终身低铜饮食、终身排铜治疗,不能症状得到控制就擅自停药。
  有趣的是,我们每年都会收治一些专程来自北美和欧洲的“肝豆病”患者。看着金发碧眼的外籍人士定期来“排铜治疗”,同病房的国内患者心里不由得一半庆幸、一半自豪呢。
  
  “肝豆病”对健康的影响
  黄疸、慢性疲劳,严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言语困难,行为异常,行动迟缓。面部表情减少,肌张力障碍和抖动,部分有严重肌肉强直。患者易受激惹,会暴力攻击他人。
  角膜边缘见棕黄或绿褐色素环(也称为K-F环)等。
  
  饮食习惯不可忽视
  禁止摄入含铜量高的食物:动物内脏,蟹、虾、章鱼等海鲜,黑豆、扁豆等豆类,花生,芝麻、胡桃等坚果类。此外,蘑菇、牡蛎等含铜量也很高。还要关心自来水的含铜情况。
  适宜摄入含铜量低的食物:萝卜、藕、芹菜、白菜、瘦肉,马铃薯,牛奶等。
其他文献
文化力量成就“谦谦君子”    陈君石1935年6月出身于上海,是我国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外孙。青少年时期,陈君石受外祖父和同样从事文化事业父母的的熏陶,不仅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还养成了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致后来,即使他并没有像他的外祖父那样成为著名的“一代诗圣”。但是,家庭中浓厚的文化气息,还是让陈君石受益无穷,最终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专家,取得多项突出科研成果。  陈
装修房有异味会致中毒吗  我家搬进刚装修完的新居,喜悦之中也有点不安:房间里经常闻到刺鼻的味道,关闭门窗后一段时间味道更明显,不知道会不会引起中毒?   北京吴熠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人们进入到新装修的房间嗅到异味,常常提示居室存在环境污染的可能。但是,人体感官功能对于污染程度的判断有局限性,稳妥的鉴别方法是在装修后、入住前,请有关机构对室内污染情况进
想清除“三高”,首先要来了解“三高”。  “三高”,一般是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之所以被这样集合在一起称呼,是因为它们的发病诱因是彼此相通的,当某一“高”产生后,另二“高”便非常容易产生。  中医有句古话,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与其吃各种药物来畅通血液,活化动脉,不如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吃一些能稀释血液浓度、软化动脉的食物。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降低甚至消除了“三高”的发病条件。    根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是婴幼儿骨骼肌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包含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甚至髋关节全脱位。统计发现,我国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各地数据有较大差别,在0.1%~2%不等,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在0.1%左右。    及早发现髋关节异常现象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臀纹不对称;大腿纹路不对称;  ●分开大腿较困难;  ●给宝宝把尿、换尿布
今年5月以来,江苏等地的爆裂西瓜经媒体报道后,公众对于西瓜膨大剂的使用和西瓜开裂的原因有很多疑问,甚至有人认为西瓜“爆炸”是中国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当中的最新一起。受此影响,虽然正值暑天,但原本备受青睐的消暑解渴佳品——西瓜,很多人却不敢买、不敢吃。西瓜爆裂是因膨大剂而致吗?西瓜生长过程中使用的膨大剂,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呢?    “裂果”属常见现象  对于西瓜爆裂现象,有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
立冬节气是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需“收藏”来规避寒冷。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渐趋干燥。此时,南方还不算太冷,但北方的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有时会出现雨雪天气。    立冬时节,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养精蓄锐。立冬养生强调“养藏”,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立冬以后,天气转寒,宜食用一些能量较高,具有滋阴
生活实例  章阿姨今年68岁,有糖尿病史6年,平时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以往空腹血糖6.0毫摩/升,早餐后2小时血糖为7.6毫摩/升,血糖控制较稳定。近半年来,章阿姨饮食和运动都没有改变,但血糖却控制不佳,这让她十分苦闷,为什么用了多年的磺脲类降糖药会失效,今后应该怎么办呢?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中的磺脲类降糖药。该药是控
人养生的第一步,必须与自然界的节律保持一致,顺之则身体健康长寿,逆之则灾害丛生,生机消亡。这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内有具体而又丰富的论述,指出春天为发陈(推陈致新),勿贪睡,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段文意指人在春令应像其他生物一样充满着蓬勃生机,舒展身体,适当活动,顺应生长向上的趋势,同时还应保养相应的内脏。    顺应自然阴平阳秘  养生,应当重视天地自
当今,糖尿病患者数在全球快速增长。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上海糖尿病患病率已达8%左右,亦即每12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身心疾病    大家都知道高血糖对患者的身体损害,却很少注意到糖尿病患者还有很多心理问题。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代谢系统心身疾病。以不良心理社会因素,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为主要病理心理特征。  心理障碍是糖尿病的14种常见并发症与伴发病之一。
作者简介:    丁纯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保监局保险发展规划项目办公室高级研究员  虞文嫣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保险故事:杜先生于2001年投保了终身人寿保险、附加住院补贴以及附加重大疾病保险。今年3月,杜因感到上腹部疼痛,胃部闷胀并伴有泛酸,遂去保险公司定点医院就诊。经诊断杜先生所患为胃癌,需立即入院手术治疗。杜先生及其家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