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ylent:颠覆一日三餐的超级食物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oylent创始人罗布·莱因哈特和Soylent食物

  不管是土豪专属的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厅,还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纽约路边小食,无论是伦敦街头的炸鱼薯条,还是东京鱼市里的寿司套餐——享用这些各地美食的吃货们或许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口味偏好,但他们在一件事情的做派上却惊人地相似:吃之前必须拍照上传到社交网络。
  大概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力在21世纪攀上了新的高峰,所谓“新千年一代”(80/90后)似乎对食物情有独钟。“在他们祖父辈或是父辈的眼里,食物大多数时候都只是维持生存的必需品而已,”《大西洋月刊》曾经撰文指出,但现在的“新千年一代”似乎人人都成为了专业吃货,而与美食相关的出版物、电视节目甚至是电影都“永远不缺少受众”。
  但在要“颠覆一切”的硅谷,从像是丰富吃货的选择、提高就餐的体验这样角度来做“加法”却并不是创业者的唯一选择。2013年起,一家名为Soylent的硅谷创业公司提出的“饮食减法”概念开始风靡全球,它为那些因各种原因而“不想吃饭”的人群提供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像压缩饼干那样,压缩你的就餐内容和时间。

为硅谷“码农”而生


  最近这段时间,一家名为Huel的英国生物科技公司搞出的营销噱头在全球网络上走红。该公司宣称只要有人愿意连续一年不吃其他任何食物而只靠其生产的“液体超级食物”来维持身体机能运作的话,将会获得约合3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该广告一出,有网民表示“不乐意,没鱼没肉的人生没有意义”,还有人吐槽为什么会有人发明如此“无聊的东西”,并质疑这种东西“不会有市场”。
  但实际上,“不想好好吃饭”或是觉得“吃饭很麻烦很痛苦”的人并不在少数。起码在以“极客精神”而闻名的硅谷程序员看来,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餐饮文化并非是未来世界存在的必需要素。
  2013年2月,厌倦了一日三餐的硅谷年轻程序员罗布·莱因哈特(Rob Rhinehart)开展了一项为期30天的大胆实验:他决定在这段时间内摈弃各种传统食物,并自己动手做出一种为人体提供日常能量和营养的粉末状代餐(即Soylent)——理论上来说,只需定时服用这种粉末加水调和后的糊状物,即便不食用其他任何东西也不会损害身体健康。
  由于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莱因哈特的新饮食理念在硅谷一夜爆红。他在众筹网站上首轮筹得的300万美元资金帮助他成立了Soylent公司,并将Soylent这种“超级食物”投入到现代化的商业运作中来。
  到现在,Soylent的跟随者们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地已经开发出了多个类似的“超级食物代餐”项目(比如上述的Huel),而Soylent公司自身的估值则已经超过一亿美元。
  “常规食物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也没打算要革它的命之类的。”莱因哈特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表示,即使他自己也没有完全放弃掉传统食物。“餐饮在作为日常社交或是礼仪文化中的作用的确很大,但你也要知道有很多人并不喜欢它。我的意思是,每天花上大把时间买菜、烹饪、洗碗和打扫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在一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当“码农”的亚伦·麦洛西克(Aaron Melocik)就是这种“超级食物”的忠实粉丝。自从开始食用一种名为Schmoylent的代餐后,他的日常生活变得非常有规律。他会在每天下班后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制作好第二天一天的食用量。“加水再搅拌一下,然后分装成三瓶放进冰箱,很快就搞定了。”麦洛西克说,这种进食方式就像喝水一样简单快捷,因此可以保证他有一整天的时间来专心工作。
  在美国攻读生物学博士的中国留学生Vincentheo由于课业繁重,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因此Soylent成了她解决日常吃饭问题的“大杀器”。“根据营养成分表,一天喝一袋就够了。拎着杯子就可以解决午饭,多么愉悦。”Vincentheo在微博上如此写到。
  Soylent宣称,其最新版本的产品即将问世。按照其官网描述,被称为Soylent2.0的最新版从需要自己冲泡的袋装粉末变成了打开就能直接喝的瓶装饮料,因此“将进一步节省宝贵的时间”。
Soylent进食方式就像喝水一样简单快捷

硅谷外的市场


  按照创始人莱因哈特的说法,Soylent这个名字来源于一部名为《绿色食品》(Soylent Green)的拍于1973年的科幻电影。这部电影设想到2022年时,由于地球被过度工业化生产和过度污染破坏到一定程度,新鲜食物成为奢侈品,而一种用来维持人类生存的“绿色代餐”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食物。
  尽管距离2022年尚有时日,但粮食短缺却也已经成为当下国际社会担忧的问题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就表示,未来数十年粮食需求将迅速增长,因为全球人口预计将突破90亿大关。“在本世纪中期之前全球粮食必须增产60%,否则将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及内战。”该组织总干事小沼广幸说。
  “这就是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典型例子。”野心勃勃的莱因哈特从推出Soylent的那一刻起就不认为这款产品将局限于硅谷极客的小圈子里,他说:“Soylent或许是人类尝试摆脱低效率传统农业的最后一步。”
  “我们正在不断研发、改进配方,终极目标就是在未来让我们的产品完全脱离传统农业的限制。”莱因哈特称,“超级食物”的理念将会有益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在莱因哈特和他的追随者们看来,像Soylent这样的“超级食物”拥有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们足够便宜。
  以Soylent第一代的配方为例,每份产品能够提供足够的脂肪、卡路里、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类维生素。一份产品能提供大约一般成年人每天所需能量的33%,因此每个人每天只需早中晚各服用一份即可。
  Soylent官网标价显示,它们目前的每餐售价已经可以控制在2.5美元左右,而有消息称亚马逊正试图将其降低到2美元以下。相比之下,Fastfood快餐网的数据显示,这个价格即使在物价水平相对较低的美国阿拉巴马州也只能买到半个麦当劳巨无霸,更不要说搭配有可乐和薯条的一个完整套餐。
  “我经常在想,在拥有如此先进科技的当下,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要受到食物短缺以及不健康饮食带来的困扰。”莱因哈特以个人体验宣称,他自己在连续一年食用Soylent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出现健康问题,而且皮肤变得光滑,头发更加茂密,还没有了头屑困扰。“我过去总是吃打包的外卖食品,这一年来感觉健康了很多。”莱因哈特说。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科学家马里奥·弗瑞兹(Mario Ferruzzi)承认,降低食物价格的确是解决低收入家庭或是国家食物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他同时强调,“这不代表穷人就一点都不挑剔,要说服这些人长期食用这种代餐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代餐概念全球开花


  尽管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超级食物”未来究竟能不能发展壮大以至于帮助解决世界饥饿这样的大难题,但资本对这个概念的热炒似乎已经发展到停不下来的程度——今年年初,硅谷最知名的风投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决定给Soylent注资2000万美元,被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以进一步降低产品售价。
  投资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在个人博客撰文阐释看好Soylent的原因时指出,这个项目最诱惑人的地方在于它本身在融资之前就已经在持续盈利,这和一般要靠前期烧钱来吸引用户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相比而言优势巨大。
  迪克森表示,Soylent推出至今已经收获了一批稳定的订户群体,其规模已经超过5万。因此每个月能带来的稳定现金流收入达到百万美元级别。“我们因此认为,健康代餐的未来市场不可限量。”
  由于Soylent目前只提供美国和加拿大境内的配送服务,欧洲、中国乃至印度各地的仿制版本和创业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英国版本的Huel在搞出营销噱头的同时宣称其产品已经三次卖断货;德国版本的MANA则在Soylent原本较清淡的基础上加入了巧克力、香草和肉桂等多种口味选择;印度版本的Truweight则打着减肥瘦身的旗号宣布完成A轮融资……
  在中国,仿制Soylent的“若饭”推出了一种直接可以当饭吃的咀嚼片,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和Soylent第一代相似的代餐粉末。若饭的创始人邵炜自己就是Soylent的重度用户,由于发现在国内要尝试Soylent唯有走海淘转运,非常不便,因此干脆成立了一家中国版本的创业公司。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超级食物”这个概念正在像Uber那样成为下一个科技圈资本热捧的新宠儿,但其自身的营养性和安全性仍然无法得到一些营养学界人士的认同。
  美国营养师伊丽莎白·戴维斯(Elizabeth Mayer-Davis)表示,像Soylent这样的“超级食物”其本身的配方倒并没有太多不妥的地方,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体并不能长期依靠某一种单一配方的食物来生存”。戴维斯同时指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所需摄入的营养素也是不同的。
  弗瑞兹则更加排斥这种试图摒弃从传统农业作物中寻求食物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在过去千百年的时间内都依靠农作物来糊口,这种用配方代餐来作为长期食物的做法却并没进行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短期内可能看不出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但长期来看,没有人能够确保它足够安全。”弗瑞兹说道。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梅根·特普勒(Meghan Telpner)是一位致力于推广健康膳食的美食作家,她在个人网站专门撰文吐槽了Soylent的“化学品本质”。她指出,从Soylent的配方中看不到任何天然的原料,“这让人感到恐怖”。她建议那些想尝试类似口感的人“不如自己在家用蛋白粉、香蕉和水果做奶昔”。
  看好“超级食物”前景的迪克森则认为传统食品行业“没有立场和资格”来质疑Soylent。他表示,过去几十年里,大型的食品巨头已经充分证明了它们为了创造巨额利润而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邪恶本质。“雪糕和薯条的原材料都是天然的,但它们却是肥胖率与日俱增的罪魁祸首。”迪克森说。
其他文献
希拉里:比克林顿更能影响美国  我们必须通过艰苦的工作和富有魄力的决策来紧紧抓住“新美国时刻”,为美国在未来几十年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奠定基础。   ——希拉里·克林顿      其实,她现今理应被称为克林顿
5月27日,第14届弗兰茨·卡夫卡奖揭晓,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家阎连科获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卡夫卡奖,也使阎连科成为继村上春树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在经历过“入围”法国费米娜奖、亚洲布克奖、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国际重量级文学奖之后,阎连科终于不再“陪跑”。  除去谦虚成分,阎连科大概也实在没想到自己会拿这个奖。怎么说呢?并不是他的作品不优秀,而是“卡夫卡”这个关键词和他写作的初衷倒是有点背道
这几天去旅游局帮朋友的忙,也让我对所罗门的人文更加感兴趣,想着要找找国家图书馆,看看这里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民俗。  其实西方神话很有意思,就是好色的天神四处沾花惹草,善妒的正房收拾各种小三……我们的十二星座,神安排得多容易啊!我总看所罗门的各种绘画,似乎很多都是传说故事,可我却不明就里,好奇得内心痒痒……真希望交一个当地老者做朋友,博闻广识,呈给我一个更传神的世界。  向旅游局的官员要了很多电子版资
在很多欧美国家,学做生意几乎没有年龄下限,只要敢想就能做。因此,“小鬼CEO”们已经成为一个异常活跃和亮眼的群体。别看这些孩子们年纪小,他们已经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异想天开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赚钱的行当,做起生意来有模有样,不容小觑。  诚然,大多数“小鬼CEO”们的背后,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老师和社区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在他们看来,学做生意也要趁早,这不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创业的过程
中国和日本之间亲密的关系,在汉献帝的时候就有了。据说汉献帝的后裔刘阿知为了逃避政府的追捕,带着一群人东渡瀛洲,然后在现在的日本九州一带扎了根。他们跟当地人通婚后,就有了大藏和坂上这两个人口众多的日本姓氏。也就是说,日本的大藏和坂上,搞不好以前就姓刘。当然这段野史是题外话了。  话说2011年的日本有一本在销量榜上居高不下的日本漫画,讲述的是年届40的日本宅男和25岁左右的中国老婆结婚后无比搞笑的爱
在日本,有几个典型的音乐城,在这几个地方,常常可见到户外音乐活动。  一是静冈县的浜松市,这里有雅马哈等钢琴工厂,每三年举行一次浜松国际钢琴音乐节,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钢琴家。从1981年起浜松市就开始了打造音乐城的计划,多多创造让市民和音乐接触的机会。  二是宫城县的仙台市,也是每三年举办一次国际性音乐节,邀请世界有名的音乐家参加,这个音乐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户外音乐活动多,由志愿者组织,让
二十多年如一日,每周一到周六,安德鲁·劳伊德·韦伯创作的旋律都会定时在伦敦的女王剧院响起。英国伦敦西区有好几家剧院,每家都有自己的固定剧目,女王剧院则是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诞生地。  音乐剧《歌剧魅影》尚未到中国大陆演出,不少人对它的了解是从2004年的电影版《歌剧魅影》开始的。早在1988年,韦伯就有用原班人马将《歌剧魅影》的音乐剧搬到银幕上的想法,但随着他和女主角克里斯汀的扮演者、妻子莎拉·布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徐志摩说,陆小曼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眼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胡适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钱瘦铁先生曾经为她的画题字:烟霞供养。然而,也正是这个小曼,生前身后骂名亦无数。  看到徐志摩和小曼短暂的浪漫影迹,总会无由伤悲。许多人说,徐志摩追陆小曼是找爱情的“替身”,其实不然。小曼就是小曼,
生活在文明社会,要订的契约繁多。租房子要契约,银行开户要契约,上网下载个电脑软件,都先要你看个契约。最离谱的是,最近一个日本朋友要结婚,竟然也要订契约。问他:“干什么吗?结婚要订契约?从来没听说过!”没想到他回答说:“嘿嘿,现在日本正在流行呀,就怕所结非人,所以事前订好契约,免得到时后悔来不及!”  什么事情需要事前订好契约?他说:“像我食量大,我要求结婚后每餐至少要有三样菜。”结果女方说:“对不
一年要跑11个政府部门、盖19个公章,才算完成年审,差一个部门的公章第二年就别想办学了!”广东教育界有关人士呼吁,对民办学校,政府少点行政干预,多点扶持。    民办学校身份尴尬    前不久,讨论了将近4年的广东省民办教育立法工作终于出台,《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施行。1月8日,广东省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在广东教育学院举行,记者得知了广东省高层领导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