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 提升语用能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有助于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思维过程,从而达到了记得牢、易提取的效果,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8 Dolls(Story time)的重点是学习五官类单词和描述外貌的形容词。内容虽贴近学生生活,但要扎实掌握并不容易。本案例中教师用“思维导图”建构文本,用线条、图片、关键词构成的“思维导图”教学人物的面部器官、特点及描述人物面部器官的句型His/Her ... is/are ... 富有童趣,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内在化,使目标语表达成为自动化,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真正的“教”课堂走向“学”课堂。
  一、巧用导图—提取要点—清晰化呈现
  笔者执教的四年级Unit 8 Dolls(Story time)部分呈现了两个玩具娃娃,其中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看图描述女娃娃五官的特点,并以图、关键词的形式(思维导图)呈现。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女娃娃的整体印象,并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向大家介绍女娃娃的外貌。通过学习两个娃娃的外貌特点,学会用His/Her ... is ...,His/Her ... are ... 描述周围的人。在教学中,我依次呈现了有图、关键词、关键句的板书,把文本转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结构图,清晰地呈现了教材内容。
  思维导图和关键词提示引导学生概括语篇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常见的线性思维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
  二、形成策略—活用语言—结构化输出
  教师对女娃娃外貌的教学,无形中给予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男娃娃外貌特点的表达时,学生便有章可循,从读文本画五官,沿着支架——仿照女娃娃的思维导图画出男娃娃的思维导图(即标注男娃娃的五官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整理课文信息,形象化加工课文,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同桌对照思维导图,用所学语言描述男娃娃的外貌。这样的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它是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主线,将整个教学看做完整的动态开放系统,实现教学内容步步深入、目标渐渐达成的教学过程,可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在教学的巩固环节,教师通过追问“Which doll do you like?Why?”让学生用所学目标语表达。从文本复述到说说自己或朋友,在思考、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每个成员都有话可说,这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结构和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并将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语言运用能力。
  三、习得方法—发散思维—提升学习力
  整节课教师综合运用线条、图像和关键词等手段构建文本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结构化的图式学习文本。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让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全局,整理了文本的框架,在不断添加分支的过程中把握了细节及重难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在巩固环节,学生能按图索骥轻松回忆文本内容,完成复述任务;拓展时,思维导图的桥梁作用有益于小组成员在互助合作中分享集体智慧,并进行话题的发散训练,增强了学生學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了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重组新旧知识,整体把握文章信息,理解梳理文章结构,领悟文本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摆脱孤立、零散、封闭的认知习惯;另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对文本的归纳、概括、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知识的习得与能力的发展协调并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凤歧,梁承锋.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红娟.从一节研讨课谈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2):8-9.
其他文献
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下面主要介绍我在阅读方面和孩子们的收获。  一、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我觉得我们应该更深入地挖掘经典诵读的内在潜力:(1)将继承文化与熏陶育人相结合。经典,是历代先贤的文化与思想的结晶,不管是文学或是厚德,它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及早从文本中感悟人类丰富的精神财富,只要慧根已拨下,他
摘 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常会为个性鲜明的“问题”学生而烦恼,如果能加以合理的引导、转化,或许就能激发数学课堂中的“鲶鱼效应”。  关键词:数学课堂;鲶鱼效应;引导  “鲶鱼效应”起源于挪威,据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得多,然而绝大部分沙丁鱼在运输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唯有一位渔农每次都能带回满船的活沙丁鱼,原来是他在装满沙丁鱼的鱼舱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鲶鱼进入
谈及作业,网上流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等关于作业的说说,发笑后总会让人深思。作业量多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考试分数”的功利作业也比比皆是。事实上,我们不缺少作业,而是缺少尊重学生天性和个性的好作业,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好作业。作为基层学校,我们在关注课堂的同时,更应该在作业改革上做文章。  一、立足儿童发展,明晰改革思路,“421”自主作
摘 要:近几年,“翻转课堂”成为教育和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和探讨的话题。对于“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态度。“翻转课堂”能否开展,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两个群体——教师和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对比分析这两个群体对“翻转课堂”的态度和相关诉求,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态度;调查;分析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什么?“课堂”也能“翻转”?  起源于美国的“翻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创建富有生命的高效课堂。我校根据课改和实际情况研制出教学的方针: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当堂巩固,及时检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也依据这个方针教学实践,经过实践取得初步的成效。  什么是生命课堂?就是关爱生命历程(时间维度),共享生命体验(价值维度),实现生命价值(质量维度)。依据生命课堂的理解。  我校十六字方针内涵: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课下提前预习
摘 要: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早已明确提出把基本活动经验列入“四基”,上升到了基本目标的层面,但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忽略活动过程的教学。以亲身经历的几个案例来阐述数学活动经验的缺失将引发学生思维的障碍,从而阻碍了问题的正确解决,以引起广大同仁对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思维障碍;问题解决  杜威先生有一句名言突出了经验的重要性:一盎司的经验胜
【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出现一些问题时,简单地“冷处理”——不予理睬或“热处理”——批评惩戒,这往往是每个教师的第一反应,但我们发现,这种“反应”收效甚微,学生常常离老师“越来越远”,不但和老师在课上没有互动,甚至可能到最后产生厌学情绪。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是他们闪烁的亮度或是出现在你视线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我慢慢尝试克制自己批评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而“舍本逐末”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言不成文,情感缺失。  但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个说易行难的过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何体现一个“妙”字,如何让
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感染着幼儿,它是孩子思想、认识、经验和情感的表达,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孩子爱画画是天性使然。但教师的执教模式也偏于走程序化,偏重作品成果的好看与否等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笔者在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几点思
摘 要:低年级习作是写话而不是作文。低学段习作教学要紧扣“起步”,着眼“发展”,在认真抓好“说话、写话”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增强,能力得到提高,贵在留住童真,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童真;童趣;我手写我心;起步习作;有效策略  低年级习作是写话而不是作文,新课程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称为习作,是说学生是学习作文,练习作文,而不是在做文章。低年级定位仅仅是写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同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