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體技术它以其鲜明的图、文、声、像等丰富的表现功能,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因为多媒体模拟的教学环境能令学生身临其境,多媒体还能提供比较优越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了,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一些,变传授知识为愉悦的享受,通过多媒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有选择、有自由、有竞争、有合作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辅助教学的功能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都必须充分地为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考虑。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上,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孙悟空化斋到一个大西瓜,他们师徒四人应该如何平均分呢?每人分得的西瓜数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在学生的回答下,我利用多媒体画面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方通过这样的画面演示和老师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对“分”的方法看得明明白白,突出了“平均分”,这样对理解“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由“奇”转化到“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活跃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情景交融,提高学生的综合数感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落到实处。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开课后提问:“同学们都喜欢《西游记》的故事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谁?”通过问题开放学生的思维。“老师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有一根神奇威武的金箍棒(课件出示圆柱体金箍棒动态画面),谁能帮老师把金箍棒画在黑板上?”再质疑:“大家觉得金箍棒的形状象咱们数学上的什么知识?”此处渗透着知识的迁移,从而导入数学知识、引出课题。另外,在认识圆柱特征的环节上,先通过课件出示:把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作为轴,旋转一周得到圆柱图。让学生谈谈圆柱、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然后再让学生摸摸圆柱,说说发现了什么?指导看书、提问并伴随着课件出示,总结并板书出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然后猜测质疑:“同学们,如果我们沿着你们做出的这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谁能大胆猜猜看?”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圆柱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课件演示上述过程。课件展示后,让同学交流。在巩固深化环节,我也运用课件出示一些实际运用圆柱的问题,使学生完成从“探究”到“应用”的思维转换。
  三、运用多媒体,巧妙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在“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不熟悉、难理解,在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条棱通过移动和相对的棱可以完全重合,从而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这一结论。通过这样的演示,强化了教学重点,也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知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教学。
  当然,多媒体只是我们多种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是一种教学形式,是为了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教学内容才是我们教学的核心所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而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每一处多媒体的运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虽然课堂上眼花缭乱,但是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一般,这样的课堂也是低效课堂。我们只有将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可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要想真正取得满意的效果,还取决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恰当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多加揣摩、探索,能将多媒体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乡村如一幅画,似一曲歌。我的家乡在湖头镇的一个小乡村,那儿的美景,常常让我流连忘返。  你瞧,乡村的小河如一块碧绿无暇的翡翠,镶嵌在土地上。成群结队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戏水玩耍。夏天,小伙伴在河里嬉戏打闹、摸鱼捉虾,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在小河中荡漾,汇集成一首首美妙的歌曲。  放眼望去,一片片柔软的草地,加上青翠的颜色,就像大自然精心编织的一块绿地毯。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金黄似锦,粉红如霞
传统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一直存在着问题,也就是在科学活动教育中形式不能灵活多变,形式单一,幼儿在活动中也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产生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受传统狭隘课程观的影响,幼儿教育只是重视上课,而教育形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育中,幼儿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都是老师在没有让幼儿思考的情况下就去讲、去说明,把教学当成了老师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自己的道具。这样做致使幼儿与材料之间没有互动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美食,每一种美食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可在我的心中最独特的是红烧肉。  一到晚饭的时间,馋嘴的我来到厨房门口,好第一时间品尝红烧肉,躲在门外的我竟然亲眼观看了红烧肉的神秘之旅。原来下鍋前的肉并不是红的,而是白的。手巧的妈妈把五花肉放进锅里,待它九成熟后,再加一些调料,翻炒一会,再把“变色大师”——酱油,给加进去,原本毫无色泽的肉已经变成了金黄颜色,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这让我垂涎
【摘 要】 初中学生不应在学习中只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一味进行记忆和练习,还应当抽出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活动,通过持续的探究和分析,提升起以历史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为历史教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培养  目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仅仅关注如何更好记忆知识、如何掌握更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