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的森林资源锐减,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林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我国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变化,林木大量的被消耗,森林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加强植树造林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植树造林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维持生态平衡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造林过程中造林地的整地方式以及常见的几种造林方法进行了几种的论述,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植树造林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造林地;植树造林;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42-01
在进行植树造林之前,对造林地进行有效地整理是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在造林过程中,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林地立地条件,清楚清楚灌木林和杂草以及采伐的剩余物。在造林的前后一段时间内可以有效的增加地面的透光度和光照照射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对林地进行有效的整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的温度,因为能够有效的提高幼林的成活率,此外,通过整地还能够有效的保持水土,减少土壤的侵袭,同时也有利于造林的施工,提高造林的质量。
一、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植树造林之前分为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两种方式,而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主要是对造林的区域内的土壤进行全面的翻垦,主要适合平原地区的大面积林区整地,局部整地对造林区域内的部分土壤进行翻耕的一种整地方式;其中带状整地主要是呈现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水平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反坡梯田整地等多种方式,在平坦的地区进行带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犁沟整地、带状整地和高垄整地等几种方式。块状整地主要是呈现块状的翻墾造林的整地方法,在我国山区地区采用块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穴状整地、块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方式,在平原平坦地区采用块状整地的方式主要有坑状整地、块状整地以及高台整地等几种方式。
二、植树造林常用方法介绍
(一)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为直播造林法,主要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区域内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省去了必要的育苗工序,而且播种造林发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施工比较容易,适合在大面积的造林立地进行造林。但是这种造林方法对造林立地的要求比较高,造林成功之后,后期的幼苗抚育管理工作量比较大。采用播种造林法比较适合的条件是,适合于种子颗粒大,发芽率比较高,种源充足的树种,同时还要求立地土壤的湿度充足,各种灾害较小,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少,因此这种造林方法比较适合那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使用。播种造林的方法主要有块状播种造林法、穴播造林法、缝插造林法和条播和撒播造林法。在播种之前,树种一定要进行萌发和消毒处理,保证播种之后早发芽,增强幼苗对环境的抵抗能力。
(二)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移栽造林法,植树造林法,是目前人工造林最为常见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利用已经培育好的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作为造林的材料进行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造林方法的特点是对林地和树种的要求不高,苗木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立地的要求不是那么的高。但是树苗在起苗和运输过程中,很可能会对树苗的根系造成伤害或者挤压变形,对移栽技术部要求较高。该种造林方法要求在造林之前必须培育树苗,能够节省大量的树种,总之植苗造林法对受树种和立地的条件限制比较低,是目前植树造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法应用的树苗主要是播种苗、营养苗和移植苗,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经常会使用野生树苗。最近几年,很多地区发展营养器造林,在造林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造林效果。采用植苗造林法造林之后,苗木能否成活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苗木自身能够维持平衡的水分供给,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起苗、选苗包装运输、假植和造林前修剪和定植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苗木不要丧失过多的水分,最好应该是随时起苗,随时种植。尽量缩短起苗和种植过程中的时间。
(三)分殖造林法
这种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直接作为造林的材料而进行造林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的特点是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造林的技术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树苗的成活率较高,定植之后,树苗能够很快的达到生长高峰期,在幼年树苗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而采用这种造林方法进行造林,后代能够保持母本优良的性状。但是这种造林技术对立地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对分殖的材料要求也比较高,要求树木的,某些器官具备营养生殖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杨树、柳树、松树以及泡桐树比较适合采用这种造林方法。
(四)插条造林法
这种造林法与分殖造林法比较相似,但是采用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在春季进行造林过程中应该选择在树苗发芽之前进行,当土壤解冻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进行。而在秋季进行造林应该在树木落叶和土壤冻结直接进行。选择能够进行营养生殖的树种,选择直径大小在1.5cm~2.0cm的两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并将枝条剪成长度大小在30~40cm的插穗,然后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在事先整理好的土地中进行前叉,然后踏实。在扦插完成之后,如果土壤比较干旱,应该用细土对其进行覆盖,同时也可以采用覆膜技术。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对土地进行整理,然后作垄,提前进行浇灌,然后利用薄膜将其覆盖在垄上,然后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扦插,当插穗长出一到两片叶子之后就可以将薄膜撤出。在扦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插穗的方向,一定是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参考文献:
[1]马珍珍,杨锐芳.浅谈黑河市造林绿化工作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
[2]高峰.造林中树种选择的误区和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
[3]吴兴华.当前造林树种选择的误区和对策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4]肖克誉,贺锦锋.融水县生态造林体系的乡土树种的选择与造林[J].吉林农业. 2010(12)
[5]詹培丰,张伟,朱力.当前造林中树种选择的误区和对策思考[J].吉林农业.2010(10)
[6]刘光武.我国西北地区植树营造林的策略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03)
关键词 造林地;植树造林;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42-01
在进行植树造林之前,对造林地进行有效地整理是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在造林过程中,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林地立地条件,清楚清楚灌木林和杂草以及采伐的剩余物。在造林的前后一段时间内可以有效的增加地面的透光度和光照照射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对林地进行有效的整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的温度,因为能够有效的提高幼林的成活率,此外,通过整地还能够有效的保持水土,减少土壤的侵袭,同时也有利于造林的施工,提高造林的质量。
一、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植树造林之前分为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两种方式,而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主要是对造林的区域内的土壤进行全面的翻垦,主要适合平原地区的大面积林区整地,局部整地对造林区域内的部分土壤进行翻耕的一种整地方式;其中带状整地主要是呈现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水平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反坡梯田整地等多种方式,在平坦的地区进行带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犁沟整地、带状整地和高垄整地等几种方式。块状整地主要是呈现块状的翻墾造林的整地方法,在我国山区地区采用块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穴状整地、块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方式,在平原平坦地区采用块状整地的方式主要有坑状整地、块状整地以及高台整地等几种方式。
二、植树造林常用方法介绍
(一)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为直播造林法,主要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区域内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省去了必要的育苗工序,而且播种造林发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施工比较容易,适合在大面积的造林立地进行造林。但是这种造林方法对造林立地的要求比较高,造林成功之后,后期的幼苗抚育管理工作量比较大。采用播种造林法比较适合的条件是,适合于种子颗粒大,发芽率比较高,种源充足的树种,同时还要求立地土壤的湿度充足,各种灾害较小,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少,因此这种造林方法比较适合那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使用。播种造林的方法主要有块状播种造林法、穴播造林法、缝插造林法和条播和撒播造林法。在播种之前,树种一定要进行萌发和消毒处理,保证播种之后早发芽,增强幼苗对环境的抵抗能力。
(二)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移栽造林法,植树造林法,是目前人工造林最为常见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利用已经培育好的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作为造林的材料进行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造林方法的特点是对林地和树种的要求不高,苗木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立地的要求不是那么的高。但是树苗在起苗和运输过程中,很可能会对树苗的根系造成伤害或者挤压变形,对移栽技术部要求较高。该种造林方法要求在造林之前必须培育树苗,能够节省大量的树种,总之植苗造林法对受树种和立地的条件限制比较低,是目前植树造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法应用的树苗主要是播种苗、营养苗和移植苗,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经常会使用野生树苗。最近几年,很多地区发展营养器造林,在造林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造林效果。采用植苗造林法造林之后,苗木能否成活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苗木自身能够维持平衡的水分供给,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起苗、选苗包装运输、假植和造林前修剪和定植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苗木不要丧失过多的水分,最好应该是随时起苗,随时种植。尽量缩短起苗和种植过程中的时间。
(三)分殖造林法
这种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直接作为造林的材料而进行造林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的特点是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造林的技术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树苗的成活率较高,定植之后,树苗能够很快的达到生长高峰期,在幼年树苗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而采用这种造林方法进行造林,后代能够保持母本优良的性状。但是这种造林技术对立地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对分殖的材料要求也比较高,要求树木的,某些器官具备营养生殖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杨树、柳树、松树以及泡桐树比较适合采用这种造林方法。
(四)插条造林法
这种造林法与分殖造林法比较相似,但是采用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在春季进行造林过程中应该选择在树苗发芽之前进行,当土壤解冻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进行。而在秋季进行造林应该在树木落叶和土壤冻结直接进行。选择能够进行营养生殖的树种,选择直径大小在1.5cm~2.0cm的两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并将枝条剪成长度大小在30~40cm的插穗,然后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在事先整理好的土地中进行前叉,然后踏实。在扦插完成之后,如果土壤比较干旱,应该用细土对其进行覆盖,同时也可以采用覆膜技术。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对土地进行整理,然后作垄,提前进行浇灌,然后利用薄膜将其覆盖在垄上,然后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扦插,当插穗长出一到两片叶子之后就可以将薄膜撤出。在扦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插穗的方向,一定是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参考文献:
[1]马珍珍,杨锐芳.浅谈黑河市造林绿化工作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
[2]高峰.造林中树种选择的误区和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
[3]吴兴华.当前造林树种选择的误区和对策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4]肖克誉,贺锦锋.融水县生态造林体系的乡土树种的选择与造林[J].吉林农业. 2010(12)
[5]詹培丰,张伟,朱力.当前造林中树种选择的误区和对策思考[J].吉林农业.2010(10)
[6]刘光武.我国西北地区植树营造林的策略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