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设问 答题技巧
题目的立意最集中地体现在设问(选择题为连接语)中,我们可以通过分解设问获取四方面的信息准确把握题目的立意。
一、回答什么问题
确定题目要求回答什么问题,本质是准确判断该设问考查的教材理论是什么。
首先要弄清考查的理论角度,即设问的指向性,通常情况下,设问中带有“体现”、“反映”、“揭示”、“概括”等词语的是考查“是什么”;带有“认识”、“理解”、“必要性”、“重要性”、“必然性”、“依据”、“原因”等词语的是考查“为什么”;而设问中带有“措施”、“建议”、“启示”、“认识”、“如何”等词语的是考查“怎么样”。
例如: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国务院稳定物价的措施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该题的主体是国务院,题目立意是考查政府的相关知识。回答时要结合政府的性质、职能、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作全面分析。
参考答案: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务院调控物价的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行政原则。
②打击价格违法行为,采取措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是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③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依据什么材料
该信息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大多数题目在设问中已明确依据的材料;二是根据设问中语言的指向性分析判断。
例如:2010年山东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社会民生得到较大改善。但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7∶1;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11个百分点;房价持续走高;外贸环境恶化,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紧缩的局面仍在持续,对过分依赖出口的山东影响极大等。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该设问尽管要求依据“上述材料”即全部材料,但从题目的指向性“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回答该设问只需根据体现山东经济问题的后半部分材料即可,前半部分材料无用。
参考答案: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③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采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⑤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
⑥实现包容性增长,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知识范围如何
无论何种题目,学生必须根据题目设问规定的知识范围作答,可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语或题目中涉及的现象所属的领域确定最佳的理论分析角度。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漫画中存在的问题。
解析:该设问尽管没有直接说明运用的知识范围,但漫画反映的是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因而该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是最佳角度。
参考答案: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障。
②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在合理比重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四、何种题目类型
1逻辑型认识题目
该类题目在设问中通常带有“评析”、“认识”、“评价”、“谈谈看法”、“理解”等词语。分析逻辑型认识题目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由浅入深进行。
2归纳、演绎型题目
归纳型题目回答时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秩序,即对事实材料进行语言转换,变成精炼的教材理论语言。演绎型题目要从一般到个别,即将特定理论与其对应的材料结合起来即可。
3辨析类题目
辨析题的基本思路是运用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一分为二,既要分析其合理性,又要指出理论缺陷。
4原因、意义类题目
解答此类题目的思路有二:一是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分析,必要性即原因、决定因素,重要性即意义。二是对某些涉及国家重大举措的现象,既要分析经济意义,又要分析政治意义。
例如: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将居民电价分为三个阶梯,第一档为居民基本用电需求,保障70%-80%居民用电价格保持稳定;第二档为居民合理用电需求,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第三档为满足较高生活质量的用电量,起步阶段提价标准不低于02元,电价原则控制在第二档电价15倍左右。
结合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评析发改委的上述决策。
解析:该设问中含有关键词“评析”,这表明本题属于逻辑型认识题目。“是什么”即用简练的教材理论语言概括材料是什么现象,属于归纳能力;“为什么”即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依据材料的不同,“怎么样”的回答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材料描述的是正面现象、积极行为,“怎么样”就应该回答意义;二是如果材料揭示的是问题、缺陷,回答“怎么样”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参考答案:
①发改委的上述决策属于运用价格手段实施的宏观调控。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市场又有其局限性,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容易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就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国家发改委将居民电价分为三个阶梯,有利于利用价格信号引导广大居民形成节约用电的科学消费观念,实现电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作者简介:秦显法,高级教师,执教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王秀梅
题目的立意最集中地体现在设问(选择题为连接语)中,我们可以通过分解设问获取四方面的信息准确把握题目的立意。
一、回答什么问题
确定题目要求回答什么问题,本质是准确判断该设问考查的教材理论是什么。
首先要弄清考查的理论角度,即设问的指向性,通常情况下,设问中带有“体现”、“反映”、“揭示”、“概括”等词语的是考查“是什么”;带有“认识”、“理解”、“必要性”、“重要性”、“必然性”、“依据”、“原因”等词语的是考查“为什么”;而设问中带有“措施”、“建议”、“启示”、“认识”、“如何”等词语的是考查“怎么样”。
例如: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国务院稳定物价的措施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该题的主体是国务院,题目立意是考查政府的相关知识。回答时要结合政府的性质、职能、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作全面分析。
参考答案: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务院调控物价的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行政原则。
②打击价格违法行为,采取措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是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③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依据什么材料
该信息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大多数题目在设问中已明确依据的材料;二是根据设问中语言的指向性分析判断。
例如:2010年山东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社会民生得到较大改善。但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7∶1;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11个百分点;房价持续走高;外贸环境恶化,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紧缩的局面仍在持续,对过分依赖出口的山东影响极大等。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该设问尽管要求依据“上述材料”即全部材料,但从题目的指向性“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回答该设问只需根据体现山东经济问题的后半部分材料即可,前半部分材料无用。
参考答案: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③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采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⑤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
⑥实现包容性增长,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知识范围如何
无论何种题目,学生必须根据题目设问规定的知识范围作答,可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语或题目中涉及的现象所属的领域确定最佳的理论分析角度。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漫画中存在的问题。
解析:该设问尽管没有直接说明运用的知识范围,但漫画反映的是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因而该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是最佳角度。
参考答案: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障。
②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在合理比重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四、何种题目类型
1逻辑型认识题目
该类题目在设问中通常带有“评析”、“认识”、“评价”、“谈谈看法”、“理解”等词语。分析逻辑型认识题目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由浅入深进行。
2归纳、演绎型题目
归纳型题目回答时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秩序,即对事实材料进行语言转换,变成精炼的教材理论语言。演绎型题目要从一般到个别,即将特定理论与其对应的材料结合起来即可。
3辨析类题目
辨析题的基本思路是运用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一分为二,既要分析其合理性,又要指出理论缺陷。
4原因、意义类题目
解答此类题目的思路有二:一是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分析,必要性即原因、决定因素,重要性即意义。二是对某些涉及国家重大举措的现象,既要分析经济意义,又要分析政治意义。
例如: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将居民电价分为三个阶梯,第一档为居民基本用电需求,保障70%-80%居民用电价格保持稳定;第二档为居民合理用电需求,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第三档为满足较高生活质量的用电量,起步阶段提价标准不低于02元,电价原则控制在第二档电价15倍左右。
结合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评析发改委的上述决策。
解析:该设问中含有关键词“评析”,这表明本题属于逻辑型认识题目。“是什么”即用简练的教材理论语言概括材料是什么现象,属于归纳能力;“为什么”即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依据材料的不同,“怎么样”的回答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材料描述的是正面现象、积极行为,“怎么样”就应该回答意义;二是如果材料揭示的是问题、缺陷,回答“怎么样”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参考答案:
①发改委的上述决策属于运用价格手段实施的宏观调控。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市场又有其局限性,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容易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就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国家发改委将居民电价分为三个阶梯,有利于利用价格信号引导广大居民形成节约用电的科学消费观念,实现电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作者简介:秦显法,高级教师,执教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王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