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普遍实施了教育课程改革,其中计算机课程也随着在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和授课手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时,要求高校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计算机课程基础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要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同时要变革对学生的考查方式。本文就针对计算机基础课在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进行了研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计算机技术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与应用,网络信息进入千万家已经变成了事实,掌握计算机能力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计算机信息含量大,涉及范围广,因此,有必要首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进行充分学习。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门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科目,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内容掌握应用技术,并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般地发展,更加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教材要做到随时更新。然而,从实际教学来看,多数高校院校计算机教材无法满足这一点,虽然许多教材都是本院教师的智慧结晶,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符合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即使教材做出调整也需要较长时间,不仅耽误了教学进程,学生也无法及时掌握计算机最新动态与信息。
1.2教学难以融入实践
现代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部分院校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的要求,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能力大于实践能力,往往是能说会道,但落实到操作中常常发生无从下手的情况,在社会工作中难以符合企业、单位的工作标准,整体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1.3师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招生系统发生了质的改变,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再加上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计算机软、硬件都达不到实际教学需求,许多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方式不科学,由于资金短缺致使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越来越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为一门摆设。
1.4学生之间的个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的下降。由于高校学生原来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进步不能从自身情况出发主动进行调整。学校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无法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同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对学生上机实践或课后复习时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及改革
2.1对教学观点进行改革
从教学观点来看,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方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就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引导教学,强调教学技能演练。同时还要以社会企业单位的标准来巩固教学模式,让学生一方面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际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办公进行初步了解。针对每年的毕业生,企业单位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掌握技能,能否对其有效运用,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游刃有余。
2.2对教材进行改革
从教材内容来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着知识内容深、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点,教材内容需要跟上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脚步,并突出其实用性,要以学生的特性来创新教材。教材内容应该涉及社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对各种经典案例进行汇总,找出能够符合教学的典例,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对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研究说明,让学生仿佛身在其中。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案例进行消化与吸收,从而了解自己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企业人员的解决措施逐一为学生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到了课本中未曾提到的知识,进而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更加得心应手,实际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可以说,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够迸发出巨大能量,从而有效推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
2.3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从教学方式来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给予解决。对教师的引导工作而言,要把握计算机的实时动态,将新思想、新理论与新技术纳入教学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教学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开展分层教学法。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可以对他们进行专业化训练,如智能办公、PS技术以及设计网页等;针对那些计算机能力较低的学生,就要采取理论与上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2.4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多媒体中的很多操作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技术应用也与计算机基础应用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操作调动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还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不僅仅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更是全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高萍萍,罗丽红.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7):182-183.
[2]王晶.计算思维--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25-225.
(作者单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计算机技术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与应用,网络信息进入千万家已经变成了事实,掌握计算机能力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计算机信息含量大,涉及范围广,因此,有必要首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进行充分学习。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门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科目,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内容掌握应用技术,并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般地发展,更加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教材要做到随时更新。然而,从实际教学来看,多数高校院校计算机教材无法满足这一点,虽然许多教材都是本院教师的智慧结晶,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符合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即使教材做出调整也需要较长时间,不仅耽误了教学进程,学生也无法及时掌握计算机最新动态与信息。
1.2教学难以融入实践
现代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部分院校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的要求,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能力大于实践能力,往往是能说会道,但落实到操作中常常发生无从下手的情况,在社会工作中难以符合企业、单位的工作标准,整体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1.3师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招生系统发生了质的改变,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再加上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计算机软、硬件都达不到实际教学需求,许多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方式不科学,由于资金短缺致使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越来越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为一门摆设。
1.4学生之间的个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的下降。由于高校学生原来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进步不能从自身情况出发主动进行调整。学校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无法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同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对学生上机实践或课后复习时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及改革
2.1对教学观点进行改革
从教学观点来看,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方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就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引导教学,强调教学技能演练。同时还要以社会企业单位的标准来巩固教学模式,让学生一方面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际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办公进行初步了解。针对每年的毕业生,企业单位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掌握技能,能否对其有效运用,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游刃有余。
2.2对教材进行改革
从教材内容来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着知识内容深、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点,教材内容需要跟上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脚步,并突出其实用性,要以学生的特性来创新教材。教材内容应该涉及社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对各种经典案例进行汇总,找出能够符合教学的典例,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对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研究说明,让学生仿佛身在其中。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案例进行消化与吸收,从而了解自己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企业人员的解决措施逐一为学生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到了课本中未曾提到的知识,进而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更加得心应手,实际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可以说,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够迸发出巨大能量,从而有效推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
2.3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从教学方式来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给予解决。对教师的引导工作而言,要把握计算机的实时动态,将新思想、新理论与新技术纳入教学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教学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开展分层教学法。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可以对他们进行专业化训练,如智能办公、PS技术以及设计网页等;针对那些计算机能力较低的学生,就要采取理论与上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2.4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多媒体中的很多操作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技术应用也与计算机基础应用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操作调动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还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不僅仅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更是全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高萍萍,罗丽红.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7):182-183.
[2]王晶.计算思维--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25-225.
(作者单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