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四步探究法”教学模式浅析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培养具有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小学生“四步探究法”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四步探究法;教学模式
  小学生“四步探究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实践”中明理,在“探究”中创新,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看作主动探索的过程。
  一、“四步探究法”教学模式的实施
  1.创设情境,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教学“圆锥体积”一课,通过电脑屏幕显示长方形ABCD,并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圆柱体。接着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以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B(原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问学生将会得到什么形体。在学生充分想象猜测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旋转结果,再次提出问题: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如图)学生陷入思考之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探索,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寻找答案,这比教师“倒水”或“装沙”让学生机械操作更具有实质意义。
  2.释疑点拨,在合作中探究
  学生独立探究中对有些问题可能不是特别理解,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在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1)同桌交流
  让同桌与同桌之间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就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复杂和疑难问题进行相互研究学习,共同提高。
  (2)小组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对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并通过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探究策略。
  (3)全班汇报
  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问题,让小组代表报告他们组的研究成果,然后全班进行集体对话、讨论。教师要对这种方式进行全程监督,并对其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适时进行答疑解惑。
  3.明理强化,在实践中探究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实践探究中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五年級的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其活动内容是要求学生测量学校里的一块绿化带的面积。绿化带形如图2。
  此题所涉及的校园绿地测量不同于书本上所学的规则图形求面积的问题。此题的练习意图,是使学生利用学过的计算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一些非常规性图形求面积的问题。因为不再能用现成的方法解决新问题,这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在实践中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实践探究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对学生思维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4.激励评价,总结探究收获
  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总结探究活动的收获,最主要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展,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能进一步学会探究。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适时反思和系统地归纳,及时提炼总结探究的方法和有效策略,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要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
  最后,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知识的情感体会。
  激励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
  二、结语
  “四步探究法”教学模式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自行设计调整。“自主”是探究的动力,“合作”是探究潜能的发掘,“实践”是探究成果的巩固和检验,“激励评价”是探究活动的继往开来。
  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四步探究法”模式教学,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探究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实现“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的收获”,进一步夯实学生学习的基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