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高血压病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基底节区是主要发生部位.其中大量(>50 ml)基底节区脑出血,病情危重、预后差,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2]。
【机 构】
:
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30021长春,吉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高血压病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基底节区是主要发生部位.其中大量(>50 ml)基底节区脑出血,病情危重、预后差,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2]。
其他文献
近来研究发现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癌基因诱导衰老(oncogene-induced senescense,OIS)中起关键作用[1].旁分泌IL-6引起最初的细胞增殖,自分泌IL-6引起细胞衰老,限制肿瘤侵袭性生长和恶性转化,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IL-6作为细胞因子参与垂体瘤细胞生长增殖,是垂体瘤细胞衰老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3].掌握IL-6对垂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
颅内动脉瘤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部分出血形成血肿,由于出血导致的血管痉挛,以及血肿所致高颅压引起的脑疝,可导致患者死亡,如能及早开颅探查并夹闭动脉瘤,尽快清除血肿,可提高重型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存活率,并且能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1].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对疑为动脉瘤破裂所致SAH合并颅内血肿的46例患者,急行显微手术探查,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兔颈总动脉动脉瘤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5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9组(每组6只),对照组;实验1、2、3、4周组;治疗l、2、3、4周组.用弹性蛋白酶(EA)滴注法建立兔右颈总动脉瘤模型,并用CTA和HE染色观察模型动脉瘤的形态学改变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
由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东方神经外科高峰论坛将于2013年11月22—23日在北京举行,于炎冰、李世亭、张建国教授任大会主席。功能神经外科作为神经外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亚专科,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本次论坛主要内容将以功能神经外科为主,全面涵盖了该领域内颅神经疾患、癫痫外科治疗、DBS、疼痛及痉挛状态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采用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除的158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肿瘤全切除137例,次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2例.病理证实生殖细胞肿瘤83例,松果体实质肿瘤18例,神经上皮肿瘤29例,其他类型肿瘤28例.术后死亡3例(1.9%),出现同向偏盲、眼球运动障碍等永久性并发症29例(18.4%).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但多见于胸膜,发生于颅内的甚为少见,术前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1-5]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SFT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颅内SFT的诊断水平。
脊髓脊柱手术中,对脊髓及神经组织减压以及维护脊柱稳定是手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受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影响,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更专注减压,而骨科医生更注重固定.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及亚专科专业设置的不断完善,参与脊髓脊柱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越来越多,病种也从单纯的脊髓肿瘤拓展到脊柱退行性疾病、外伤、畸形等多病种.即使对于脊髓肿瘤的治疗,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手术中椎板切除等都有可能引起脊柱的不稳,单纯肿瘤切除而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以来,ETV以其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已逐渐取代分流术成为治疗儿童和成人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1].针对ETV疗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年龄、脑积水的病因以及曾行分流术等是否与手术疗效和延迟的ETV失败相关联[1-4].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150例脑积水患者实施
患者男,46岁.因重型颅脑损伤于当地治疗,后渐精神变差、头晕、走路不稳,CT示脑积水,1个月后复查CT示脑室较前扩张,遂转入我院.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穿刺右侧脑室枕角,选择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手术顺利,术后10 d转往康复医院治疗.转院后第2天,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伴右上腹疼痛,并渐出现黄疸.查体: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白细胞18.5×109/L.腹部B超示: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