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87z654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功能对等理论是结合语言学知识,从翻译实际出发的著名理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奈达提出。奈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词对词,句对句的转换,更是两种语言之间深层内涵与风格的转换。功能对等不仅是意义对等,还有形式对等。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形式对等
  翻译就像沟通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桥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翻译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16世纪后,学者们就开始研究翻译理论系统,并逐渐提出了一些翻译理论。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即动态对等。该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之时被引入中国,为中国的翻译发展和译者的翻译研究工作带来理论支持。
  一、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发展
  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是对两种不同语系、不同文化、不同内涵的语言间进行转换。这种转换很难做到十全十美,所以完全的对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就是使用最佳手段进行转换,首要注重内容,其次注重形式。
  当然,这个理论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众所周知的是,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早于翻译的系统研究和发展。因此,语言学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加上奈达自身在语言学领域已经有所成就,所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或多或少的存在语言学的影响因素。语言学本身是对语言的深层研究,那么奈达从中获得的经验就是翻译也可以根据语言的深层结构来进行,这样的翻译理论更加有理有据。
  奈达还发现,翻译既然是将信息从一种语言那里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那么翻译转换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信息,翻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交流。但是在实际翻译中,译者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想保留全部信息,那么势必会改变句子的形式,这就违背了一般翻译理论下的等值原则。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下,这时应优先考虑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适当对形式上的翻译作出调整和改变。
  二、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内涵
  在功能对等理论要求下,读者读到译文的感受应与原文读者的感受一致。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能局限于原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结构,要突破句式束缚,进行深层次的含义翻译。这也就是奈达一直强调的“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当然,奈达同样强调,在做到内容对等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做到形式接近,力求完美。
  译者若想成功地使用功能对等理论,就势必要遵循一些原则。其一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当形式和内容不可兼得的时候,要优先考虑内容。有时虽然译文的形式和原文接近,但含义却变化过大,这种情况下就要优先考虑内容。但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而使翻译稍稍倾向于注重形式,则可以加适当脚注来进行解释。奈达认为这种加脚注进行解释的方法非常科学,可以弥补两种语言之间无法翻译的语言文化差异,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译文。
  此外,奈达还认为译文应当自然流畅,不应该存在翻译腔。这就需要对多个因素进行考虑。比如目的语读者群体,接受语及其文化,还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譯者的原语言水平,译语水平,以及对当前读者人群语言的了解程度等等等等。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沟通方式,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尽善尽美的。
  三、结论
  总而言之,奈达的“功能对等”是希望译文在功能上能和原文尽可能地对等。有人认为功能对等无法实现,所以这个理论是一个空想。奈达本人就指出,“对语言的理解从来就没有出现两人完全相同的情况,因此更谈不上两种语言中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关系。”译者要清楚,奈达的这个理论是一种指导理论,是指导着其他译者正确使用翻译方式尽力达到功能对等的指导理论。译者若能领会功能对等理论的真正含义,在翻译实践中广泛使用,就说明了该理论是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译者应当学会充分吸收、学习和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不断使用该理论提升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水平,不断拓宽自己的翻译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素养。当然,仅凭一种理论是无法面对所有翻译问题的。不同语言之间的结构、逻辑相差甚远,译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译出好文章的,需要再不同的翻译理论中汲取可学之处,再运用到自己的翻译实践之中,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曹青.奈达理论与跨文化翻译[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3):98-104.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
  [3]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高思遥(199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濟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之下,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对人物形象设计的教学。为了提高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一线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开始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中,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项目教学法是实现高效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本文对项目教学法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为
为掌握夜市食品摊点的卫生状况,于2000年7月对莱芜市夜市食品摊点进行了卫生学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0年7月对莱芜市长勺路、工农路、胜利路3个夜市上所有的食品摊点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何为文化自信,它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份肯定、这份信念皆来自于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代表之一就是我们的方块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我们的史书典籍、如今的教科书(
<正>美容,尤其是极具专业技术特性的医疗美容,正如大好中华一样蓬勃而健壮地快步发展,无论行业规模或专业水准都逐步接入世界的前列,令崇尚美丽素养的国人,以及专业研修美丽
会议
灾害发生后,到废墟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废墟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废墟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科学技术延长了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生命探
本文以毕设作品《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定格动画制作材料的影响,并以作品实践的形式结合理论,探讨了定格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定格动画在动画界具有较高的荣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