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体验 学习动机 情感共鸣 情感调节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意志的发展。教师应当善于以情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实现师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以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体验就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让他们更加自尊自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指出;“学生有归属与爱的需要。这是指每个学生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学生如果处于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状态,显然不可能把精力用于学习。而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在、被理解、受尊重的老师,就能使学生渴望学习”。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多给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强化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牛津英语7A第六单元的话题是"Fashion”,从历届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们对此普遍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因此笔者借助学生的这个心理倾向开展了一次“Fashion Show”。笔者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扮演时装搭配师、时装解说员、时装模特、摄影师等不同的角色。保证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们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和主导,他们始终感到被肯定、被尊重,始终体验到愉快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活动最终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一次难忘的英语学习经历,学生们因为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更容易在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正如“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所表述的那样,在难易适中的任务中,随着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二、让师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知识和情感互相感应和互动。学生是否乐学,就在于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能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如果在课堂中教师能找到引起学生共鸣的切入点,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老师激起。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哪些事物或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设置多样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牛津英语9A的一个话题是“星座和个性”。该话题非常契合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授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并列出英语老师的个性特点,把相应的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描述,对照课本中的介绍,来判断老师的星座。学生们激动地围成小组,大声讨论起来,很快黑板上就列出了一系列形容词和短语,经过对比,学生最终也确定了老师的星座,同时对于该星座的基本性格特点也有了真实的印象和理解。这个教学活动引起了师生双方的情感共鸣,教师完成教学的需要和学生了解教师的需要都在活动中得到了满足,这种共鸣也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
情感共鸣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诚恳评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找到可以赞扬的优点,真诚地夸奖学生。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正确肯定的评价,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愿意“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就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三、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活动。
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列宁说过:“人类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障碍的作用”。
在教授so/such…that这一句型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小组活动,笔者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要求大家用该句型来介绍自己的长处,也可以介绍同学、朋友的优点和特长。每个学生至少写出两个句子。在活动中我看到每个学生都很开心,脸上始终荡漾着笑容。很多学生都非常大方地进行了自我表扬,也很由衷地夸赞了同学的长处和优点。比如说班上有个平时做事慢吞吞的男生,经常因为做事效率不高被老师批评,可是同学评价他:
“Jason is such a careful boy that he always does bestiIl cleaning the classroom,”“Jason acts So well that weaU love to watch him,”
这种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得到这样的评价能够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著名的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心里对学生抱有的期待与形象会影响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结果。教师一旦对学生怀有美好的期望,内心就会充满热情,教师会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鼓励学生。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也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愿意奋发向上,就会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就会产生飞速的进步。可见,情感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不再停留在传授知识方面,学生的发展突破了知识的局限,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交流更加丰富而全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相关因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借助和运用情感力量,创设情境开展情感体验,组织活动引发情感共鸣,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以情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实现师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体验 学习动机 情感共鸣 情感调节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意志的发展。教师应当善于以情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实现师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以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体验就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让他们更加自尊自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指出;“学生有归属与爱的需要。这是指每个学生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学生如果处于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状态,显然不可能把精力用于学习。而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在、被理解、受尊重的老师,就能使学生渴望学习”。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多给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强化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牛津英语7A第六单元的话题是"Fashion”,从历届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们对此普遍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因此笔者借助学生的这个心理倾向开展了一次“Fashion Show”。笔者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扮演时装搭配师、时装解说员、时装模特、摄影师等不同的角色。保证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们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和主导,他们始终感到被肯定、被尊重,始终体验到愉快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活动最终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一次难忘的英语学习经历,学生们因为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更容易在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正如“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所表述的那样,在难易适中的任务中,随着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二、让师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知识和情感互相感应和互动。学生是否乐学,就在于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能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如果在课堂中教师能找到引起学生共鸣的切入点,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老师激起。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哪些事物或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设置多样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牛津英语9A的一个话题是“星座和个性”。该话题非常契合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授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并列出英语老师的个性特点,把相应的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描述,对照课本中的介绍,来判断老师的星座。学生们激动地围成小组,大声讨论起来,很快黑板上就列出了一系列形容词和短语,经过对比,学生最终也确定了老师的星座,同时对于该星座的基本性格特点也有了真实的印象和理解。这个教学活动引起了师生双方的情感共鸣,教师完成教学的需要和学生了解教师的需要都在活动中得到了满足,这种共鸣也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
情感共鸣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诚恳评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找到可以赞扬的优点,真诚地夸奖学生。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正确肯定的评价,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愿意“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就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三、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活动。
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列宁说过:“人类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障碍的作用”。
在教授so/such…that这一句型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小组活动,笔者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要求大家用该句型来介绍自己的长处,也可以介绍同学、朋友的优点和特长。每个学生至少写出两个句子。在活动中我看到每个学生都很开心,脸上始终荡漾着笑容。很多学生都非常大方地进行了自我表扬,也很由衷地夸赞了同学的长处和优点。比如说班上有个平时做事慢吞吞的男生,经常因为做事效率不高被老师批评,可是同学评价他:
“Jason is such a careful boy that he always does bestiIl cleaning the classroom,”“Jason acts So well that weaU love to watch him,”
这种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得到这样的评价能够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著名的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心里对学生抱有的期待与形象会影响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结果。教师一旦对学生怀有美好的期望,内心就会充满热情,教师会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鼓励学生。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也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愿意奋发向上,就会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就会产生飞速的进步。可见,情感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不再停留在传授知识方面,学生的发展突破了知识的局限,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交流更加丰富而全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相关因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借助和运用情感力量,创设情境开展情感体验,组织活动引发情感共鸣,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以情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实现师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