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通过古诗词对小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具有教书和育人的重要责任。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过于追求考试的分数,而忽视了“育人”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摒除传统的语文教育观,立足于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本文将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优秀内容,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根。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传统美德
  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这样做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古诗词绝对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语言精练,意境丰富,韵律感强,更包含了诗词作者的雄心壮志和高尚情操。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懂得挖掘这些精彩的内容,对小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以期让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
  一、通过古诗词对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形成鲜明个性和情感的重要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将视野局限在诗词本身的意思上,还应当积极挖掘其中潜在教育价值,拓展和延伸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深度和宽度,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传统美德”。所谓传统美德,指的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精神、品质和意志,它历经了五千年历史而很好地被继承和保存了下来,它有益于人们精神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德有:爱国、勤俭、忠孝等。其实,这些内容在很多优秀古诗词作品中都有体现,但平时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有教师加以关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当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并且深度挖掘其中的传统美德,以便把好“育人”的关卡。正因为如此,探索合理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二、通过古诗词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渗透美德教育
  中华古典诗词中,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可以说不胜枚举。自古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大义。因此,爱国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自然就是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
  从一些知名的历史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爱国之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如“诗词对对碰”,规定一个诗词表达的主题—爱国,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以个人轮流诗词朗诵的方式表达伟大的爱国热情,每位学生限时五秒,如果可以说出古诗词,则轮到下一位学生,如果五秒之内没有说出,或者说的诗词不正确,那么则视为失败。比如,教师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开头,第一位学生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第二位学生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断进行下去。输的学生需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一些课外古诗词。教师可以进行诗词拓展教学,帮助学生分析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感,让伟大的爱国之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设计课堂情景剧。以古诗《凉州词二首》其一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人王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深情刻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让小学生懂得戍边将士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根植于每位小学生的心中。
  2.结合视频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感悟传统美德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能够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功效。而传统美德之一—孝文化,绝对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古代的一些传说和典故可以作为很好的证明。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完美诠释了中华的孝文化,因为孝道,家庭才能和睦,国家才得以安定和兴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将古诗《游子吟》中的“游子身上衣,寄予万般情”的诗词意境表达出来,让母爱的温暖如同阳光一般永远洒在小学生的身上,让他们懂得母爱,懂得感恩,将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恩情,在父母身边尽孝。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图画,如《二十四孝图》对学生实施孝的教育,让小学生感受到人性光辉、灿烂的一面,切实达到渗透传统美德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通过分析其中蕴藏的美德,知道文章不仅凸显了家国情怀,更赞美了伟大的友情。文中“二人互为刎颈之交”足以看出友情的伟大。为了深化本课的美德教育,教师也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友情观念,让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深化。
  3.家校合作,渗透美德教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要让幼小的禾苗长大并结果,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需要劳動人民付出辛勤和汗水,才能换来一家人甚至是一国人的衣食无忧。所以,每位学生都应当具有勤俭节约的思想。对此,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悯农》就可以让学生有勤俭节约的感悟。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的父母带领孩子到郊区或农村,亲自看看农民伯伯是如何播种和收获的,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果园体验现场采摘的辛苦和甘甜。在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的基础上,他们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体验性作业,让学生自己尝试种植,用爱心和责任心去灌溉幼小的植物,体会付出的辛劳和收获的满足。
  又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去附近的烈士陵园,或者是红军长征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小学生铭记历史,学习老一辈革命者身上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再如,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日带领孩子到附近的音乐厅、美术馆欣赏优秀艺术作品。这些虽然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却是培养学生艺术眼光、美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些教学内容。
  如今,我们一直在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只有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积极从古诗词中挖掘美德内容,才可以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进而实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落实。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古诗词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进行了挖掘,希望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感悟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懂得爱国、感恩、孝顺和勤俭。教师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播撒一颗种子,等待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芦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知教学路径研究》,石河子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 路高学《古典文献与语文课程的传统美德教育功能—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桂海论丛》2016年第2期。
  [3] 李墨《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4] 王红荣《关于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作用的探讨》,《汉字文化》2019年第2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人才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着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对现代语文的改革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将核心素养全面贯穿于课堂之上。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心素质是一个人一生都必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陈先云理事长在“以提升学生语
摘 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可以说,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最核心的理论体系,它突出了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基本的立足点,而课外也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只有将课内与课外,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
摘 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本文依托初中历史教学,以文化自信教学为例,将革命文化渗透至日常教学过程中,深化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底蕴,对中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与熏陶,从而深刻领悟革命文化的精粹。  关键词:初中历史 革命文化 文化自信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摘 要:古往今来,德育教育在各类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德育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政治理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要通过德育课堂、主题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方式进行。最后,要对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不利因素予以排除。  关键词:德育教育 内容 策略  《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把学问之道和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强调做大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基于语用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语用取向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良好的语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运用、沟通等各项能力,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以及发展。因此,如何
摘 要:思维导图贴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将知识以系统化、可视化的形态展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拉出来,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具有层次分明、直观性强等特点,能让学生以全面的视角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的重头戏,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重在积累、感悟、表达。中学生学习写作,积累是第一位,生活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文体结构式的积累等,都是至关重要。积累的途径是生活、读书、感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厚积薄发 写作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积累  写作教学必须改革。我非常欣赏作文改革家王鹏伟的作文模式:积累—感悟—表达。中学生学习写作,积累是第一位,生活
摘 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尤其是语文学科,开始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始提倡整本书阅读教学。本文即围绕整本书阅读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明确自由性与指导性、不脱离课文文本、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等策略,为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很多语文教育研究者在阅读教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语文学习的“灵魂”,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自身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就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对生字词和语言表达都
摘 要:文言文是语文科目的重要学习内容。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讨论,提出几点思考,旨在进一步挖掘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所含有的核心素养的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活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