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提升路径的质性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就业创业结果的影响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显示,非正式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索非正式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机制,发现社会网络特征、学习特征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提升存在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网络特征-学习特征-人力资本提升的概念模型。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质性分析 非正式培训 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27-02
  引言
  大学生人力资本指的是通过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各种文化知识与能力素质的积累,不断增加个人身上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显著优势(李泽彧,谭诤,2011),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李珊珊,2013)。非正式培训,有时候也叫隐形知识学习,指的是一种相对隐性的、非连续的、随时的培训,跟正式培训相对应。以“人力资本投资”、“开放式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为理念,以能力提升为本位,注重随时性、融合性、有效性的培训模式(袁泉、焦慧卿,2010)。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主要在于人力资本隐形投资成本(杨清润,朱义令,章逸,2015)。当前研究集中于对非正式培训重要性的论述,缺少具体路径的分析。本文旨在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究非正式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概念模型。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整理访谈资料来分析构建概念模型。笔者在小和山高教园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8位大学生,以90后大学生为主,采用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其非正式培训情况展开调查,对每位受访者采访控制在一小时左右,访谈过程尽可能解释非正式培训的概念和作用,探究受访者非正式培训发生的过程和评估其人力资本提升的效果。受访者的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对访谈记录做了整理,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4个步骤来构建理论模型。
  二、质性分析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通过编码、标签等步骤从原始访谈资料中整理出初始概念并提炼其范畴,如表2中“沟通质量”便是由语句A01和语句A07提炼而得出的。
  2.主轴编码
  经过开放性编码,得到了沟通质量、信任、网络强度、网络规模、学习意愿、学习时间、知识提升、技能提升等范畴,这些范畴之間相互独立。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上述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3个主范畴即社会网络特征、学习特征、人力资本提升,如表3所示: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使主范畴之间的关系变得具体化,使我们的分析性的故事具有连贯性。本文中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4所示:
  依据扎根理论,通过梳理各主范畴与副范畴间的关系,把他们间的关系构建为更直观的图形,如图1所示:
  4.理论饱和度检验
  对上述研究过程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没有发现额外范畴。社会网络特征与学习特征两个主范畴均没有发现形成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两个主范畴内部也没有发现新的重要构成因子。由此可以认为网络特征—学习特征—人力资本提升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三、结论与建议
  非正式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提升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进行,其学习特征是中介变量。非正式培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否定正式培训,两者是为互补。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下列建议:
  第一,学校要创建平台拓展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持续发展意味着必须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要解决上述问题,学校要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大力宣传非正式培训的重要性;承担组织更多的活动,加强大学生参与非正式培训提升人力资本的文化建设;其次,大学生要主动促进自身社会网络的开放性。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对自己的基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培训,用在正式培训中学习到的技能促进非正式培训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04):58-68.
  [2]李珊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我国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
  [3]李泽彧,谭诤.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双重作用下的研究生就业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02):38-43.
  [4]杨清润,朱义令,章逸.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03):83-84
  [5]袁泉,焦慧卿.我国政府公务员非正式培训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08:68-71.
  作者简介:
  岑盈盈;1990年12月13日;女;汉族;浙江慈溪;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职称:助教;职务: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其他文献
夜幕下,一辆警车悄无声息的停靠在教学楼下。不久,一位学生模样的人在两个民警的陪同下走进了警车。过了几天,就有消息传来,有个学生因涉嫌参与打群架而被学校劝退。  我已没时间去想那位学生到底参与什么样的斗殴了,因为我已是高四的学生了,今年必须走一个理想的大学,不能再耽搁了,我埋首于厚厚的高考资料之中。然而,教室外一声怒吼把我惊了一下,原来是班主任正在训斥一位学生——他没请假,却几天没到校,今天刚走到教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突破英语写作教学的难点是英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借助写作支架优化学生英语写作的观点,并以“一课一研”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基于原有认知,确定写作话题;瞄准语言技能,搭建写作支架;创设写作情境,串联写作思路;引导独立探索,发现写作奥秘;提供量表支架,组织品评习作;再次评价习作,体验写作快乐的六步写作支架教学模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面向全体学生”的主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新课改理论的引领下,通过营造和谐互动氛围、紧扣角色互动体验、运用媒体互动交流、搭建表演互动平台等方法的运用和实践,让音乐课堂教学有效互动起来,在此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互动 师生 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46-02  《音乐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随乐而动是人的本性,也是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乐感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学生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能力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体态音乐感的方法提高对乐曲的感悟,有效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彰显学生个性,使音乐课堂更加轻松而有品质。  【关键词】概念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49-01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我校大课间推广足球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期进行足球运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改变,集体意识,组织纪律性,凝聚力都有了大的改变。所以,坚持参加足球运动,不单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使其身心协调发展。  【关键词】足球 提高 身体素质 健康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提高初中
期刊
【摘要】2017年村(居)两委换届集中暴露出村(居)后备干部的严重不足。问题形成的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培养力度与机制方面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从提高思想认识、优化选拔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村(居)后备干部 建设 紧迫性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2.3;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85-0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非常繁琐辛苦,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作为经济上并没有太多收益的老师,如果自己的苦心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同时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师生感到幸福的关键。  【关键词】理解 幽默 有效沟通 适当示爱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基于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的策略与验证标准来看,在人教版必修阶段的课文《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人物性格理解是所有教学内容中的其中一个难点。学生需要了解当时一定的社会风俗,才能准确分析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需要深刻挖掘课文中的民俗知识,并依据一定的原理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将民俗内容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将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俗文化 语文教学 孔雀东南飞 跪拜礼  【
期刊
【摘要】高考英语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有的放矢地带领学生做好复习工作,是每一个高三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分别从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和听力这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高考英语复习,让高三的英语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英语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03-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理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多样的学习方式,零散的学习时间,随机的学习地点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微学习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兴起并且发展壮大,而微学习中的英语学习方面则对人们英语能力的培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微学习 目的性 移动性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