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性疾病分子机制和病理诊断研究进展

来源 :生殖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胎盘绒毛不同程度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PAS是产科的高危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休克、子宫切除,甚至产妇死亡.病理诊断是PAS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就PAS的分子机制和病理诊断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PAS的病理诊断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分离的人卵巢颗粒细胞(GCs)体外培养后的连续传代情况.方法 选取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患者,收集促排卵后穿刺取卵获得的卵泡液(FF),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红细胞裂解法分离人G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及连续传代,并用免疫荧光法对原代及传代后GCs进行鉴定.结果 红细胞裂解法获得的GCs数量较密度梯度离心法显著增多(P<0.05),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GCs的24 h贴壁率显著高于红细胞裂解法(P<0.05).两种方法分离的GCs均在7 d出现短梭形改变,10 d左右开始退化.两种方法
目的 通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 N1)筛查获得山西省太原地区部分人群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 A)携带者频率,并进行SM A阳性家系分析,探讨SM A产前诊断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孕妇,共91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SM N1基因检测和诊断.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明确有SMA的患者进行家系验证,并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以减少SMA患儿的出生.结果 在910例孕妇中发现20例孕妇SMN1基因拷贝数为单拷贝,为SMA携带
表皮生长因子(EG F)家族及其受体家族不仅参与卵泡募集、优势卵泡选择,亦是黄体生成素(L H)峰之后调控排卵发生和黄体形成、介导LH作用的重要调控网络,是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壁层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分子介质.本文综述了EG F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家族参与卵泡发育、排卵及类固醇甾体激素生成的分子机制,有利于全面认知卵巢生理功能,并为寻求卵泡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新型分子诊疗措施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