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中对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往往以为地理教学背背记记就能出成绩,殊不知,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好地理对其它学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以提升。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从五个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初中地理;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初中地理教学一向不被师生重视,人们误以为地理教学背背记记就能出成绩,殊不知,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地理学中的地层地貌与化学知识有关,地图比例尺与数学有关, 一些行政区划与民族政策等又与政治科目有着密切联系。学好地理,能更好地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地理学科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以提升,而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现结合自己的教學经验略谈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同行的进一步研究。
  第一,采用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掉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我们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技能与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无穷尽的,但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能,就如同掌握了收获知识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布置下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个大体的认识,并找出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简单的知识自己讲出来,对有难度的地方,可以从答疑做起:先进行小组讨论,使个性的问题和相对较简单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掉,而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大家一步步去想,教师启发一点,学生讨论一下,一步步地拨云见日,接近真相,这样,既让学生懂得了知识,更教给他们寻求真理的途径与办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被培养出来了。
  第二,采用想象方法,培养学生识记能力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可是有的同学背过得快,有的同学背得很慢。这其中既有因知识的积累程度不同和理解力不同而产生的原因,也有因此识记能力的差异产生的原因。能力高的同学,记忆速度快,记得准,记得牢。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呢,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的方法很多,采用想象法,这在我们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教学中很奏效。地理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是读图题,首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引发想象,通过想象再去慢慢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例如,看到图中有几个省份,我们如何区分是北国还是南疆呢,先看大的标志,如黄河在北方,是“几”字形,长江在南方,略呈英文字母“W”状,再观察有特色的省分,如黑龙江像只天鹅,陕西像个兔子等,这样就好确定是哪个省的地图了,再填铁路线和矿产就好做了。再如看世界地图,通过形状想象来记忆国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意大利像是一个高跟鞋在踢足球,英国像只彼得兔,法国像是不规则的六角蜂房。想象法不仅能记住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三,采用启发方式,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些非标准答案类的思考题,让学生灵活处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一步步去此领学生由已知到探索,最后到初步形成答案,不要在固定的模式中把思维困住,要勇于以自己的方式去探求真理,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你对治理黄河这一问题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建议?这样的问法既有对书本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学过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有对知识的拓展。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去查寻,当他们想到一种方法时,不知其可行性,通过讨论与查寻资料不断更改和完善自己的答案,以曲折的思维灵活地接近真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是重要。
  第四,采用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我们常说,思维应当是放射状的,而单一方向的。这种多向性发散思维如何培养呢,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丰富的知识是产生放射性思维的前提;而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才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地理课堂上,我们要从学习方法上改进,可用探究法,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教师也要以设疑的方法去引发学生的探索之心。在探索的道路上,学生的思想是自由驰骋的,是不受拘束的,这最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大家通过自学教材,知道了欧洲性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这是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为什么这里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呢,它是怎样形成的等,在教师的一步步追问下,同学们的思维大门洞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如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地貌等去思考,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第五,采用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地理知识也是这样,我们要把已知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能力,这才是学习的关键与根本。例如,我们在地理中学习了降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后,每到雨天,我们就会分析这次降雨形成的原因,属于那一种降雨类型,有什么特色等,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总之,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方方面面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得到全面的发展,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单向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练,单调乏味,毫无生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找到数学的兴趣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生动、和谐、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一、实验情境的创设  经过心理学研究显示,思维是智力因素中的核心所在,通常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包括动作、形象以及逻辑思维。而动作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