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MICROTOPS Ⅱ型5通道手持式太阳光度计的基本测量原理、气溶胶光学厚度计算方法,重点对其定标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直射通道的Langley定标法和标准仪器对比定标法,使用经过Langley定标的CE318型标准太阳光度计对其进行对比定标。实验表明:两种不同仪器间对比定标可以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得到440nm和870nm波段的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指标与标准仪器的
【机 构】
: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MICROTOPS Ⅱ型5通道手持式太阳光度计的基本测量原理、气溶胶光学厚度计算方法,重点对其定标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直射通道的Langley定标法和标准仪器对比定标法,使用经过Langley定标的CE318型标准太阳光度计对其进行对比定标。实验表明:两种不同仪器间对比定标可以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得到440nm和870nm波段的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指标与标准仪器的偏差在0.03以内。
其他文献
成像光谱仪能够探测获取目标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逐渐在军事/民用遥感领域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成像光谱仪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数据量也飞速提高。受数据下行链路带宽限制,星载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所获取的海量数据必须进行有损压缩,而采用有损压缩又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有损压缩所造成的数据失真究竟会对高光谱数据质量及后续遥感应用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基于CCSDS压缩算法的两种压缩方案,从统计性能、辐射
针对SAR全极化数据与TM影像的信息互补特征,在IHS空间提出了一种基于二代曲波变换的影像融合算法。首先将两种数据分别从RGB空间变换到统一的IHS空间。然后对强度分量分别进行快速离散曲波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与方向下的子带系数。对低频子带系数,根据SAR数据的梯度信息和亮度信息来确定融合权值;对不同尺度与方向下的高频子带系数,采用基于系数绝对值取大的融合规则来产生融合系数。接着对融合后的系数执行曲波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并行GI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GRASS数据特征与典型算法的分析,分别给出栅格和矢量数据的数据并行策略,从数据并行角度,提出了相关处理算法整体并行的思路与新型GRASS并行系统架构。通过部分栅格与矢量GIS算法的并行化实验,初步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分析其适用性及优缺点,并提出下一步改进设想。该方法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MPI的GRASS软件系统并行化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作为利用
基于2000年~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d合成数据(MOD10A2)与DEM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高程带、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度的积雪覆盖率,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山区雪盖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平均积雪覆盖率最高为一月中旬的67.8%,最低为七月中旬的11.9%,年内变化总体上呈V字型,积雪分布与气温关系密切;②可将研究区雪盖年内分布情况归纳为1600m以下、1600m~38
针对高光谱数据条带噪声的分布特点,本文提出在空间域采用矩匹配法去除条带噪声,在NSCT域采用基于邻域信息的自适应软阈值滤波法去除随机点噪声的综合去噪模型。通过哈图金矿区HSI二级产品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条带及随机点噪声,而且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影像的特征信息及边沿细节,进而为高光谱遥感定量分析与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提出了一种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量构建电离层离子温度背景场及预测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卫星轨道重访周期与建模格网大小的关系,确定了时间序列采样轨道数据的空间区域大小为1.75°×1.75°、时间间隔约为14天。然后,基于电离层离子温度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构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来描述电离层离子温度及其周期性变化。最后,采用2006年~2009年的
利用福州市1989年和2001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估算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和植被覆盖度等地表参数,再结合气象站观测资料,估算与城市热岛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即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然后根据植被覆盖度对由人工建筑物和水泥道路等构成的不透水面覆盖区的潜热通量进行修正,改进了不透水面潜热通量的计算,并且探讨了地表热通量随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对地表热通量精度进行分析和检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