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90后”大学生恋爱观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i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恋爱观是支配个人恋爱的行为指南,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反映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而其表现出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和文化取向多样、思想开放等特点。与此同时,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存在许多不良思想在影响着90后一代的恋爱观。表现出恋爱目的功利化,沉迷于感情耽误学业,过早发生性行为等问题,因此,要求家庭、学校要给以正确的教育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观是支配个人恋爱的行为指南,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反映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今,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同时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对于恋爱观内涵的理解也是不成熟的。他们虽然都对婚恋问题非常感兴趣,但是却缺少这方面的相关指导,所以常常因此感到困惑,进而产生许多问题。因此,作者通过问卷等形式对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初步研究,期待能够梳理一些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称。
  作者以问卷调查和座谈形式对2013年石家庄市A大学的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对象为2012级、2011级、2010级三个年级的本科大学生。通过随机调查的方法对A大学进行了问卷及座谈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了730份,有效问卷是721份,有效率98.8%。其中男生396人,占总人数的54.2%;女生334人,占总人数的45.8%;年级人数分别为大一240人,大二260人,大三230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生源各375人。
  一、“90 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特点
  “90后”是指1990年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目前正处于20岁左右,这一代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且多为独生子女。随着80后大学生逐渐走上社会,90后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者以及社会的关注。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能找到一个时代的影子,印有这个时代的烙印,“90后”也不例外。第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化极大丰富。90年代以后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全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第二,社会日益复杂,精神需求呈现多样。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新鲜事物,而随着社会个体需要的多样化,每个人的追求也就产生了各种差异,其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中西文化的交融、经典与糟粕的碰撞所产生的人们精神需求呈现多样化。而“90后”出生和成长在这样物质快速发展的时代,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调动起各种生产力因素,推动生产力大踏步向前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较之“80后”,“90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有众多的优越感,身上明显表现出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和文化取向多样、思想开放等特点,同时1990年以后每个家庭一般为一个孩子,在这样优越的成长环境下,也为其叛逆、安于享受等不良习惯埋下伏笔。
  二、90后大学生婚恋观及其产生的主要问题
  经统计分析,90后大学生对待爱情和以往在校大学生相比既有充满浪漫色彩的共性之外,同时也在恋爱初衷、恋爱态度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蕴含了时代色彩。整体表现为,城镇生源较之农村生源整体开放;南方地区生源比北方地区生源开放。第一,恋爱动机趋于外在条件的吸引和满足物质追求。调查显示,高达76%的学生在受访中不加掩饰的表达对方外表吸引自己,仅有11%的学生在准备恋爱时会理性思考后在做决定;有57%的学生会考虑到恋爱可以达到满足自己对物质虚荣的要求。第二,恋爱态度表现的责任性差,主要体现在恋爱期间的性行为。有69%的学生不反对恋爱时的性行为,11%的学生表示恋爱前不赞同有婚前性行为但恋爱中持默许态度;仅有10%的学生明确反对。因此,在这样的恋爱观只支配下的恋爱,必然會产生一些问题。
  1,恋爱目的功利化,形成错误导向。恋爱目的是支配恋爱的内生力量,直接影响着恋爱的择偶标准。近年来,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的恋爱观越来越趋于功利。而这种功利的恋爱观是把恋爱建立在满足自己物质或生理需要基础上的错误观念。调查显示57%的受访者承认在恋爱过程中可以得到对方感情和物质上的照顾;有27%的90后大学生直接表达恋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物质追求;32%的学生谈到恋爱可以实现性行为。因此,恋爱目的功利化的学生明显持有错误的恋爱观,而在这种恋爱观的影响下的恋爱也必然会影响到90后大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婚姻。同时,这种功利化的恋爱也冲击着恋爱和婚姻的感情基础,使其失却了本真的内容。
  2,沉迷于感情,容易耽误学业。大学时期是学生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最佳时期。大部分迈入大学校门的人都能意识到大学期间学习的必要性。但对处于由高中阶段紧张学习到大学宽松自主学习氛围的过渡期和处于青春期的双重时间节点的90后大学生来说,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迷茫”和对爱情的向往。所以,很多学生面对“迷茫”和“空虚”的心里压迫感下往往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于爱情的渴望,无法正确处理学业和爱情之间的关系,以致耽误功课,甚至荒废学业。
  3,过早发生性行为,产生心理问题。过早发生性行为源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满足心里好奇和生理需要;第二,受大环境影响性观念比较开放。相较于以往时代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性观念表现的越来越开放,而高校中恋人之间同居的现象已较为普遍。调查显示,约90%的90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甚至一夜情持不反对的态度,而这些事情的发生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尤其是对90后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继而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更严重的,会使他们当时的心理发生极度扭曲,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在两人的爱情没有最终结果的时候,女方会面对巨大的压力,从长远角度上来看,这可能将影响她们未来的婚姻生活。同时,近几年,由于感情问题而引起的在校大学生轻生事件时有发生,这在拷问高校生命教育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恋爱敲响警钟。   三、90后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众所周知,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子女爱情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往往很多家长只注重严格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知识,却忽略了德育方面的教育,尤其是恋爱观方面很少家长能够与子女进行透彻交流。家长对子女恋爱观方面的教育多局限于“大学阶段要好好学习”、“大学不能谈恋爱”等简单的说教,而正处于青春期的90后大学生,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到父母的教育,从而造成“施教”与“受教”的脱节,导致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观处于“自我发展”的放纵阶段。因此,家庭应该重视孩子德育教育,尤其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恋爱问题 ,应给灌输正确、向上的恋爱观,促使90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恋爱观,进而使他们能够解决好在校期间的感情问题。
  2,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学校是大多数人一生中重要的教育载体和阶段,而大学校园的生活是学生重要的成长期,因此,学校教育在90后大学生恋爱观形成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加强90后大学生的目标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经和有过恋爱的学生中,高达71%的学生恋爱原因中包含“寂寞”、“无聊”,67%的学生感觉到在校期间“不知道做什么”、“迷茫”。这一数据也说明,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目标感。因此,学校通过加强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目标,使其学习、生活有清晰的方向感,减少其盲目恋爱的时间。第二,强化90后大学生的传统德行教育。除了对基础的性道德知识外,还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婚姻法律和婚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爱情,青年人到了生理成熟期之后,就会产生情感的心理及生理需要,但是负责任的爱情需要建立在感情基礎上,并应保持稳定性,因此,爱情应该是感情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学校应该综合发挥各种教育,引导90后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爱情和大学生活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3,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一部分时刻受到社会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这其中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观念,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譬如,一些“拜金主义”、“有钱能使鬼推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错误价值观,正在以各种表现形式渗透进校园,而这也严重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思维和观念。所以,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影响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加强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和娱乐杂志的广泛报道,使社会文化受众范围大大增加,其中就包括在校大学生。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为提高收视率,相当一部分不负责任的媒体使节目和期刊杂志色情化、拜金化,严重误导着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第二,大力净化网络环境。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在21世纪实现快速发展,通过网落各种媒介之间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不良思想,加之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到网络负面文化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文化监控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陶春丽. 9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其对策[J].2009(12).
  [3] 李庆祝.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其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6).
  [4] 宋振玲.90后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性教育[J].人才培育,2012(4).
  [5] 汪小强.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6] 刘洁.90后大学生爱情观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具有性别及年龄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机体免疫异常导致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为其主要特征。随着预防医学
摘 要: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隐疾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分析一个真实案例,引出对现代在校大学生心理隐疾的教育策略思考,论述如何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隐疾后,及时正确引导教育。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心理隐疾 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化,选择日益增多,现代社会追求“知识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灌输知识自然而然地被许多高校推为首任,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缺乏对人性和人格的关注,忽略了对大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大学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以英美文学渗透大学英语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将英美文学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去。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渗透  为适应我
摘 要:由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理念切合实际,适应于职业教育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的需要。本文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现状 对策  项目课题: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12S
摘 要:在中职院校中,存在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大纲,适当降低难度、减缓进度,同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趣味性。  关键词:中职生;课堂;积极性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多数为初中阶段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刚来到职业学校时,多数同学都想学的一技之长,有从头再来的决心,但由于文化基础弱、自我控制能力低,加之教师的教育策略没有
目的:明确抑癌基因ARHI在人胃癌细胞株及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异常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初步研究ARHI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从而为更深入的研究
摘 要:大学新生的教育是大学教育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使新生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体育专业大学新生有其独特性,应当以此切入点,合理进行大学新生教育,找到实施体育专业大学新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内容;途径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课题“体育专业大学生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调查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体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教学现状,分析了高等数学教与学中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从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在课程知识、教学方法、学习模式等差异出发,探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实践促教学,通过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 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经管等专业的必修数学课程。高等数学以数学思想和方法传授为主,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
申请公布号:CN105745854A  申请公布日:2016.07.06  申请人: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地址:瑞典斯德哥尔摩  发明人:G.荣格伦;B.林科恩;S.塞西亚  Int.Cl.:H04L1/00(2006.01)I;H04L27/00(2006.01)I;H04L5/00(2006.01)I;H04L1/18(2006.01)I  优先权:61/879809 2013.09.1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