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论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u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纵观美国的黑人文学发展史,在文学的发展中主要出现了三次文学的繁荣,主要经历了从对黑人文化身份的描述到对社会歧视的抗议、从对黑人文化身份的激进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内省、从对黑人文化身份与民族性的倡导到引发人类共同关注黑人文化身份这一问题等阶段,使得黑人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逐步走向成熟阶段。
  一、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1.1黑人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杜波依斯曾经说过:“在美国社会中的“每个黑人都能感到他自己作为一个美国人与黑人的二重性——每个黑人都有两个灵魂、两种思维、两种难以调和的竞争和在一个黑色躯体内的两种思想的斗争”。的确如此,当黑人被美国的白人掳掠到美国成为奴隶来为美国人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时,他们就与自己本土的文化所隔离,进而生活在白人占据整个社会优势的国家中,因此此时的黑人是被白人所歧视的,那么白人的文化相比于黑人来讲自然而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之间的摩擦与碰撞中,黑人文化被白人文化所同化是在所难免的,再加上黑人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了解与吸收大量的白人文化,那么黑人文化身份的危机也就在所难免。
  1.2黑人文化身份意识探索
  针对这一历史现实的问题,就成为记录美国黑人文学的主要内容,美国黑人作家在书写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摸索,试图找出一条促使黑人走向自由与独立的道路,并且对在此期间许多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迷茫与困惑进行解释,并且试图对主流文化进行抵抗,从而为黑人文化寻求出一个发展与立足的空间。对于美国黑人文学来讲,最重要的就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那种文化相互互动的关系,进而对黑人民族文化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对黑人是如何在白人的主流文化中进行生存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描述,虽然在黑人文学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对自身的文化身份产生过困惑与迷茫以至于使得黑人文化面临巨大的危机,但是他们共同努力追求自由、独立与独立文化身份的愿望与目标一直没有改变,进而使得黑人文化身份在黑人文学中得到了成熟的发展,使得黑人文化身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特点
  2.1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初显阶段
  在内战之前,黑人文学主要以口头的形式流传于美国之中,主要通过圣歌、民歌、世俗歌等一些黑人奴隶歌曲来表达黑人的强烈情感,进而表达了他们那种备受压迫、被人歧视以及背井离乡的痛苦与无奈。黑人女诗人费丽思·惠特利(PhillisWheatley Peters)是现今被公认的第一位出现作品的美国诗人,她的作品《关于各种主题、教徒和道德的诗集》在1773年被正式出版,她的诗歌多对新古典主义和宗教精神进行阐述和体现,在19世纪以后美国黑人出版的作品逐渐增多,其中大多的诗歌和自述体小说都表现了此时此刻黑人的无知以及对文学与知识的渴望。其中最著名的作者是道格拉斯,以其为首的众多黑人们大多数都通过对黑人所受苦难的揭露以及黑人所遭遇的痛苦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表述,以此来表达出黑人对求知以及追求自由的渴望。
  2.2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觉醒阶段
  黑人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觉醒主要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的出现是黑人对自身民族文化意识的主要表现,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对黑人的文化以及种族的肤色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张扬,倡导了通过美国黑人文学来树立与加深黑人文化的意识,从而对黑人勇于追求自由、不断奋斗的精神进行了歌颂,进而改变了长期以来黑人受人歧视的不好形象。在此期间,黑人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身份意识,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者共同的文化背景与传统,并且正在经历着共同的命运与经历。在文艺复兴期间,以休斯(Langston Hughes)、佐拉· 尼尔· 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等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充分地汲取了黑人传统生活、文化习俗与民族精神的营养,以创作艺术作品的方式对黑人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的弘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黑人的民族自尊心。
  2.3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深化阶段
  黑人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深化阶段主要开始与20世纪50—60年代,在此期间,非洲的众多国家开始纷纷地独立,使得大部分的黑人都获得了自由与民族的独立,进而使得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黑人艺术运用的出现更为加深黑人民族文化身份意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此之后,使得黑人的文化身份被大众所关注,同时也实现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真正独立。
  结语:
  本文对美国黑人文化作品中的文化身份从弱转到强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发掘出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意识与黑人文学的发展是如何进行相互促进的,这对于丰富与促进美国的文化发展以及发扬黑人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岳莹.杜波依斯“双重意识”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4):70-74.
其他文献
在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服务质量是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核心点,而对于面向过程的服务类型,服务质量却很难以结构化的数据去评价和判断。客户对整个服务过程的主观评价,成为了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和保持竞争优势想出各种办法,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意。而顾客忠诚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维持和顾客的关系,同时能保持企业的利润。 顾客
摘 要:《老人与海》至今有许多汉译本,好的中文译本必然是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着原作品的风格,也就是保护其原本的美学价值。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解读《老人与海》在翻译过程中其美学再现的特点,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供同行方家参考批评。  关键词:《老人与海》;美学再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一、前言  文学作
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提升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内容中的重点之一,在供应链企业之间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
基金项目: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6JK1248)。  摘 要:爱默生作为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哲学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创立了超验主义思想学说,推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走向高潮。期间,为了给超验主义学说寻求充分的理论支持,爱默生潜心研读中国儒家思想作品,与孔子等先贤圣人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成为一个西方世界的“追儒者”。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孔子;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法国画家高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抛弃一切去追逐自己的绘画梦想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的言行都与小说背景下的现代人截然不同,显得古怪又难以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埃里希·弗洛姆的性格理论对小说主要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帮助现代人建立健全人格、摆脱精神困境。  关键词:毛姆;性格;精神困境  [中图分类号]: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