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年第十一届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不少华人企业家感慨中国的金融体系主要是围绕政府、国企和上市公司在转,基本上处于低效状态。这种现状可能即将改变。
作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进程的一部分,上海黄浦区将把外滩建设成为金融创新试验区,用“十大举措”保驾护航。上海从1992年提出建设金融中心计划,到2009年获得中央支持成为国家战略,再到2013年金融改革新开局,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对比伦敦、纽约和香港等金融中心,上海仍存在许多不足,如金融聚集度、交易规模和金融产品种类、金融人才以及金融生态环境。
而此次的外滩试验区的创新举措十分令人期待,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建立互联网金融集聚区和民营金融聚集区——今后,外滩不仅支持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等互联网金融落户,还将在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上线的基础上,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技术入口接入权威征信系统;与此同时,外滩也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加快产融结合,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财务公司或其他新型金融机构。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为了吸引更多金融达人,黄浦区将对认定的新设创新型金融机构,在开办补贴、办公用房租金补贴、企业扶持奖励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加大金融人才公寓的保障和供给力度,以及在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各方面的服务便利。
但这些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Mark Boleat)曾表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两个必要条件:拥有所有金融中心需要的业务和一个开放的市场。显而易见,外滩试验区只是做到了前者。迄今为止,中国仅在部分城市试点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上海2012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4919亿元,位居内地省份第三位。而上海所期望的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以及建立全球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迟迟未有实质性启动。对上海来说,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先完成阶段性目标——2015年成为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和推广中心。
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进程的一部分,上海黄浦区将把外滩建设成为金融创新试验区,用“十大举措”保驾护航。上海从1992年提出建设金融中心计划,到2009年获得中央支持成为国家战略,再到2013年金融改革新开局,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对比伦敦、纽约和香港等金融中心,上海仍存在许多不足,如金融聚集度、交易规模和金融产品种类、金融人才以及金融生态环境。
而此次的外滩试验区的创新举措十分令人期待,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建立互联网金融集聚区和民营金融聚集区——今后,外滩不仅支持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等互联网金融落户,还将在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上线的基础上,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技术入口接入权威征信系统;与此同时,外滩也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加快产融结合,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财务公司或其他新型金融机构。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为了吸引更多金融达人,黄浦区将对认定的新设创新型金融机构,在开办补贴、办公用房租金补贴、企业扶持奖励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加大金融人才公寓的保障和供给力度,以及在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各方面的服务便利。
但这些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Mark Boleat)曾表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两个必要条件:拥有所有金融中心需要的业务和一个开放的市场。显而易见,外滩试验区只是做到了前者。迄今为止,中国仅在部分城市试点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上海2012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4919亿元,位居内地省份第三位。而上海所期望的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以及建立全球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迟迟未有实质性启动。对上海来说,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先完成阶段性目标——2015年成为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和推广中心。
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