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头颈CT血管造影(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430例疑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头颈CTA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情况及斑块形成情况,计算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430例患者中有293例(68.14%)颈动脉血管出现狭窄症状,其中轻度狭窄87例,中度狭窄169例,重度狭窄35例,闭塞2例。患者颅外动脉中存在软斑块81处,钙化斑块134处,混合性斑块107处,合计322处;颅内动脉中存在软斑块312处,钙化斑块115处,混合性斑块97处,合计524处。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7.09%,特异性为83.33%。

结论

CTA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颈部血管的狭窄和斑块的情况进行直观地显示和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浙江省海宁市社区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宁市海昌街道7437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原因》问卷调查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加重因素,并对资料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Waldχ2= 19.96,P< 0.01)、高龄(Waldχ2=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甲状旁腺素(PTH)与骨钙素(N-MID)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血透患者的透析年限分为Ⅰ(透析时间< 2年)、Ⅱ(透析时间2~ 5年)、Ⅲ(透析时间> 5~ 10年)、Ⅳ(透析时间> 10年)四组,每组随机抽取50例,另设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PTH与N-MID含量,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Ⅰ、Ⅱ、Ⅲ、Ⅳ组血透患者PTH含量分别为(17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EV)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9例肝硬化BEV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肝硬化未发生BEV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年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PVD)、脾门静脉内径(SVD)、脾厚度(SPT)、腹水最大液性暗区深度(ASmax)等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结果观察组年龄为(52.71±4.33)岁,大于对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不同类型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肠梗阻病因分为粘连性肠梗阻、炎症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洗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 mg+0.9%氯化钠注射液120 mL,持续24 h微量泵注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腹胀腹痛缓解率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钻孔引流治疗,其中术后复发血肿40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52例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复发血肿的复发率为15.9% (40/25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大小、CT示血肿密度、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复查CT颅内积气、年龄、血肿中线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