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困生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历史不重视,缺少兴趣,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在我们这里西部山区的农村初中,每一届都有为数不少的历史学困生,转化历史学困生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历史学困生的成绩是暂时落后,但并不能代表这群学生没有学好历史的希望。因此,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多关注学困生转化的工作,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采取措施指导他们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那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历史教师应如何指导学困生脱“困”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困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历史本应该充满兴趣,但是历史人物、事件、概念、时间浩如烟海,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历史学习变成苦差,学生恨学,教师难教。历史学困生就是这样产生了。因此,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穿插历史趣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历史既有趣、有用,又不枯燥、不抽象,消除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担忧和恐惧。多数学困生往往都有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注意力易分散,兴趣易变不持久的特点。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举例的形象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来活跃课堂,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历史兴趣。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史实中吸取知识营养,神游历史的殿堂,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
  二、对学困生用情感去教育感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胸怀博大,容纳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的,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应该是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学困生因为成绩差,往往对教师都有畏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不利于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要想转化学困生,历史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要想办法让学困生感受你对他不是偏见,不是歧视,而是关爱。在平时的教学中,历史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像优秀生一样,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自信起来,勇敢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往往会自觉主动地接纳你的教授知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教师威信也树立了。信其师而听其道,学困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会水到渠成。
  三、对学困生实行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学困生较多的班级,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降低要求,让学困生听得懂,感受到自己能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尝试为学困生精心设计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优先提问学困生,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获得表扬的机会。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只布置学困生完成基础题,对于选做题,鼓励他们尝试做。在批改时,学困生作业有错,先不打分,等他们找到错误原因重新做对后,再给个满分。这样可让学困生感到别人行我也行,体验到成功的喜悅。当然,对学困生课外适当的辅导也是必要的。只有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调动了,教与学互动实现了,学困生得到转化,历史科的教学质量才能大幅度提高。
  四、指导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专门知识重要,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更重要。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要求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写出提纲,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写下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
  第二步是认真听课、思考。注意自己理解的地方哪些和教师讲解不一样,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预习。预习时存在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是否讲解了答案。如果讲解了,自己是否记了笔记。教师讲课结束了,自己再详细回忆一遍教师所讲的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
  第三步是复习巩固。复习时再读一遍课文,找一找自己列的提纲和教师讲的内容有哪些不一致,修改好提纲,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过三天后还要把学过内容快速读一遍以及时巩固。
  第四步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这不仅能扩大了知识面,而且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好历史要准确记忆大量的基础知识。对学困生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记忆历史知识也有很多窍门,比如字头法、谐音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歌谣法、排比法等等。用这些方法记忆,既记得准,又记得牢。历史教师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学困生,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有帮助。
  总之,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关注学困生成长,教给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学困生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初中历史教学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教后记,也被称为课后记,强调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有效反思,关注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常态性。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教师就像工人,学生就像产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  一、教后
从教学以来,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管理好一个小学班级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是关键,当好班主任,应从学生点滴开始,从小事抓起。  一、从整顿入手,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现在的农村小学条件还是比较差,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为了达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一些教学点只能撤销或合并。学生只能集中到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上学,而现在相当多的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外出
乐趣,即快乐和兴趣,感觉到快乐了,才会有兴趣继续去做,从而有所成就。世上但凡成功之人、成功之事,无不源于乐趣。所以,教学当然也不应该例外。教师教得有乐趣,学生学得有乐趣,课堂效
健康知识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切合实际的事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知识是非常实用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体育健康知识的讲解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按照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