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能力;策略
创造力的核心是从新的角度看待普通事物,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不仅是思维探索、锻炼的过程,而且对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十分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对他们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兴趣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趣味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内容,结合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生动的语言、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一开始就询问:“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天辟地”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共同扮演创世者的角色,让他们设想天地产生之前世界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人兽鸟鱼虫等是怎样产生的,创世者是怎样创造这个世界的、用了些什么工具,创世者创造世界之后又去哪儿了,等等。通过游戏,学生感受到创世神话的恢弘壮美、盘古的奉献精神和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不仅收获了游戏的乐趣,而且学会了生字生词,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体现了对问题的敏感程度,代表着发现问题的能力。依靠教材,以课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发散性思维对之进行分析讨论,能有效培养创新能力。
在讲授《火烧云》一文时,传统上只要求学生理解大自然的壮美,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对文章做发散性的理解。经过一番思考后,很多学生做出了十分精彩的回答:有的说不同的人看同样的云结果不同,你看是狗,他看是猫;有的说傍晚有云霞代表明天有个好天气。不难看出,跳出教材的束缚,从新的切入点进行理解,对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好处。经过多次类似的训练之后,班上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敏捷,创造性更强了。
三、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思辨性思维指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或在不同类别思维之间转换的能力,要求避免僵化地看待问题,要适应各种状况。语文学习中,很多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课文进行分析、解读。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有益影响。但在语文课堂上,笔者有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否全都是好的,会不会给日常生活或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学生意见各异,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福音,不存在什么不好的后果;另一些学生则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也会有一些负面作用。笔者根据所持观点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各自准备之后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在辩论中,双方结合课文、日常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十分精彩。激烈的辩论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课堂的教学成果,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发散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解答疑问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精神对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在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产生新思想和新见解。此外,教师也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回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授《画鸡蛋》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鼓励他们针对课文提出问题。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被提出来,其中一个典型问题是:“画鸡蛋的作用真的那么大吗?”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来讨论这个问题,不同小组观点各有不同,并各自举出例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新的问题又被提出来:“怎样的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针对这个问题,各小组又进行了一番激烈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辩论,许多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得以展现,不同的观点、见解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在轻松热闹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总之,少年儿童的成长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时代的进步至关重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创造氛围的营造和创造活动的开展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丰富他们的学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宗敏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
[2]暴占光,华炜,张向葵,田录梅.发散思维训练对6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3).
[3]马爱霞.播撒创新的种子催生成功的花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J].甘肃教育,2009(14).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能力;策略
创造力的核心是从新的角度看待普通事物,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不仅是思维探索、锻炼的过程,而且对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十分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对他们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兴趣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趣味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内容,结合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生动的语言、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一开始就询问:“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天辟地”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共同扮演创世者的角色,让他们设想天地产生之前世界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人兽鸟鱼虫等是怎样产生的,创世者是怎样创造这个世界的、用了些什么工具,创世者创造世界之后又去哪儿了,等等。通过游戏,学生感受到创世神话的恢弘壮美、盘古的奉献精神和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不仅收获了游戏的乐趣,而且学会了生字生词,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体现了对问题的敏感程度,代表着发现问题的能力。依靠教材,以课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发散性思维对之进行分析讨论,能有效培养创新能力。
在讲授《火烧云》一文时,传统上只要求学生理解大自然的壮美,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对文章做发散性的理解。经过一番思考后,很多学生做出了十分精彩的回答:有的说不同的人看同样的云结果不同,你看是狗,他看是猫;有的说傍晚有云霞代表明天有个好天气。不难看出,跳出教材的束缚,从新的切入点进行理解,对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好处。经过多次类似的训练之后,班上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敏捷,创造性更强了。
三、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思辨性思维指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或在不同类别思维之间转换的能力,要求避免僵化地看待问题,要适应各种状况。语文学习中,很多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课文进行分析、解读。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有益影响。但在语文课堂上,笔者有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否全都是好的,会不会给日常生活或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学生意见各异,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福音,不存在什么不好的后果;另一些学生则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也会有一些负面作用。笔者根据所持观点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各自准备之后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在辩论中,双方结合课文、日常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十分精彩。激烈的辩论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课堂的教学成果,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发散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解答疑问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精神对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在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产生新思想和新见解。此外,教师也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回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授《画鸡蛋》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鼓励他们针对课文提出问题。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被提出来,其中一个典型问题是:“画鸡蛋的作用真的那么大吗?”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来讨论这个问题,不同小组观点各有不同,并各自举出例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新的问题又被提出来:“怎样的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针对这个问题,各小组又进行了一番激烈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辩论,许多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得以展现,不同的观点、见解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在轻松热闹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总之,少年儿童的成长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时代的进步至关重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创造氛围的营造和创造活动的开展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丰富他们的学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宗敏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
[2]暴占光,华炜,张向葵,田录梅.发散思维训练对6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3).
[3]马爱霞.播撒创新的种子催生成功的花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J].甘肃教育,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