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微课资源使用实效,发挥品德课程育人功能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课程以其内涵的丰富,外延的广泛,决定了补充教学资源的必要性。互联网 环境下众多平台的出现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诸多教学资源中,微课以其针对性强和内容具体的特点,已经在小学品德课堂上被教师广泛使用。教师在微课资源的使用上,必须坚持体现正面性、生活性、本土性和辅助性,让微课资源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实效,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课;使用;育人
  小学品德课程以其内涵的丰富,外延的广泛,决定了补充教学资源的必要性。互联网 环境下众多平台的出现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诸多教学资源中,微课以其针对性强和内容具体的特点,已经在小学品德课堂上被教师广泛使用。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视觉和听觉。因此微课对各种感官的刺激方式要比一般的听讲更有效。通过微课引导和启发学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微课资源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发挥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微课资源,各种资讯让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却逐渐淡化了小学品德课程最重要的目的——明理导行。因此教师应考虑通过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下文将对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微课资源进行探讨。
  一、微课的使用应体现正面性
  小学生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也相对较差。在此阶段滲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美好的道德规范教育,都会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更重要的是从弘扬正气、树立先进的角度体现正面教育。
  笔者曾经观摩过某位教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的《我爱做家务劳动》。在明理导行环节,教师播放了一段微课。内容是一位妈妈在辛苦搞卫生,孩子不但不帮忙还把瓜子壳扔得满地都是,妈妈批评还顶嘴。看完视频老师追问:“视频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啊?如果是你会怎样做?”结果班里半数学生的注意力仍被视频中孩子夸张的表现吸引,有的哈哈笑,有的模仿扔瓜子壳的动作,老师不得不停下来整顿课堂纪律。
  后来我校教师在移植本课时在此环节录制了一个微课视频。视频中妈妈在家中拖地,打扫卫生,妹妹视若无睹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姐姐看到了则连忙帮妈妈干活。这个视频最大的特点是对比强烈,正面示范性突出。因此学生能从正反面的对比中迅速、直观地认识到姐姐的做法是正确的,从而体会逐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微课材料中人物的语言、行为等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慎重选择资源。教师只有严格把关,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选用体现正能量的微课材料,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微课的使用应体现生活性
  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品德教学只有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问题,思考问题,才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积累。
  微课资源的使用一样也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生活性。首先是情感上要贴近生活,这样容易使学生激发兴趣,产生共鸣;然后是内容上要反映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代入情境,悟理导行。
  我在一节品德展示课后对这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节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人人都懂的道路语言》。老师在导入部分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警察指挥交通,然后播放微课,让学生跟着微课中交警的动作,做出各种指挥信号的手势。
  这个微课的在内容和情感上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连听课者都不一定清楚交警的每一个手势是怎样做的,代表什么意思。因此我看到这班四年级的孩子只能跟着视频乱舞一通。
  同样是这节课,在拓展环节老师播放了一个动画微课,展示了孙悟空和猪八戒在马路上的不同表现,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孙悟空和猪八戒虽然是虚拟的角色,但早已深入人心,在情感上容易接受,而且内容生活化,所以学生观看得相当投入,交流也深有体会。
  对于网络上的五花八门的微课资源,教师一定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筛选出符合儿童需要的微课资源,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儿童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思维探究。
  三、微课的使用应体现本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将来大都会成为建设家乡的主力。所以,教师在选取微课资源时,要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拓展本土资源,以帮助学生认识身处的家乡,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
  笔者曾见四年级上册《乡风乡俗》一课中,老师展示的微课上截取了当时非常火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学生呈现全国各地的小吃。微课的引进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微课制作精良、内容丰富,无疑给学生的智育和美育带来直接的熏陶。但遗憾的是,课后大多数的学生印象均停留在这一幕,津津乐道的也是该节目的其它内容。作为从化本土的美食文化、风俗文化也均被这个微课盖过了“风头”,更不用说体会民风民俗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美好精神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教学内容与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如能牢牢把握好教学目标,利用具有本土特色的微课资源引领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传统,对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微课的使用应体现辅助性
  引入微课辅助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微课的使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微课是用于课堂激趣导入、明理导行,还是情感升华,这些都要通盘考虑。
  如果是用于课堂导入的微课,则要考虑时间长度问题,不能占据过多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2-3分钟。如果用于课堂重点、难点突破环节,则要考虑教学内容、目标与微课内容的有效衔接。还有学生是否能通过该微课的观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一节五年级下册《天下为公》的品德展示课上,教师播放了一则介绍武昌起义的微课,然后让学生交流。教师的意图是希望借此加深对武昌起义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该微课的使用虽对教学内容有所补充,但也有遗憾之处:一是微课时间过长,容易困住学生的思维,冲击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微课选取的内容对目标的突破帮助不大,加上没有字幕,不要说学生就连老师弄懂情境、听清对话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对课堂主题的深入理解了。
  微课资源用于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先进和课堂气氛的活跃,而滥用微课资源。如果微课资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直接作用的话,宁愿弃之不能强求。
  互联网 时代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服务方面已经为师生提供了便利,也给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广州数字教育城、中国微课网等平台的出现,使教师能随时对微课资源进行搜集与整理。但在微课资源的选取和使用上,教师还要依据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把握好正面性、生活性、本土性和辅助性的原则,让微课资源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实效,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赵亚夫,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任一平等,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新变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学要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应用意识;数学价值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它教会人们很多东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创新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口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总结来帮助学生学习口语。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口语教学存在的弊端,详细介绍了基于英语口语教学弊端的应对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应对策略;问题分析  我国的英语教育体系正快速发展着,人们越来越关心如何创新小学阶段
【摘要】“学习故事” 是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用白描的方式真实记录能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持续性画面。它既是一种以观察为基础的学习评价的方法,也是一种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课程理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将充分结合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探索“学习故事”在积木游戏中的运用,希望能将其转化为提高幼儿园积木游戏水平的实效性手段。  【关键词】积木游戏;建构游戏;学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扶贫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增强我校与阳山中学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间均衡和谐发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李景鑫名师工作室成员及物理科组于11月12日和13日到清远阳山中学开展为期两天的教育教學帮扶交流活动。  本次帮扶活动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帮扶、教师专业发展帮扶两方面的内容。  李景鑫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与带头
本报综合消息 为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和方法,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由广东教育学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的第七届暨首届云端“公益岭南”国学夏令营于7月22日至27日在云端成功举行。  为突出党建特色,确保夏令营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该期夏令营组建临时党支部,由国学教育专委会秘书长
【摘要】俗话说:“不变的理论,万变的课堂。”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什么理论来指导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呢?除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等这些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外,2012年国家出台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成为了学前教育指路的明灯,有了《指南》为幼儿教师指引了教育教学方向和目标,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它可
【摘要】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放开幼儿的双手,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要在动手活动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法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积极而富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学提出更加高标准的明确要求,指出小学数学课程旨在实现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人人都能获必需、不同的学生能有着不同的发展。这就给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明确的指引,务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挖掘生活素材、强化实践,以充分调动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能够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本
【摘要】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比,各有千秋,均有利弊,但是线上与线下融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因此,探索语文线上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很有必要。教师只有充分准备、精巧设计、科学管理、家校联合、倾情投入,才能使线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小学生语文老师庄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能够刘学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能带动学生清感上的升华,让学生越来
【摘要】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用,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良好途径。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阅读更关注重的是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与不同性。阅读的目的不再是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将有助于学生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