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优势 提高备课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背景下开展备课活动,这样既容易将最新的学科信息和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欲望,对调动学生的感官记忆和思维也有促进作用。
  
  一、汇聚海量信息,构建备课素材库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获取教学信息提供了便利,网络资源越来越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已运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有的学校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因此,将网络内容纳入备课资源已经变成了事实,而且经过网络处理的电子教案还具有扩充性、共享性的信息特征,这为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
  备课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具备处理各种课程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分类,有条件的话对纸质资源和光盘也进行电子化。在分类时,一般以内容为分类标准,将所收集的材料分别以文字式、图表式、图像式、互动反馈练习式进行打包处理。对于以后要运用的素材,还要建立超链接。其次要重视资源的生成性,保证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的全面提升。所有的教学素材都具有时效性,特别是网络素材,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手中的教学材料,防止提供给学生错误的信息。再者要增加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学业发展变化,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当然在练习评价时,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基础、学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要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以鼓励学生。如果有条件,采用综合程序教学法,学生在完成所学习的内容之后,可以自主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尚未掌握该部分知识的学生,一方面进行适时辅导,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同类练习,以使他们触类旁通。
  
  二、整合实际案例,彰显备课内容的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强调:既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又要学习对将来发展有用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同时还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即使是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学生也未必都能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形成知识体系,更何况他们还没有接触到的未来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对此解决的办法就是汲取他人的间接经验。网络中丰富的他人实践活动案例就能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迁移能力,设身处地地分析,如果是自己会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受纸质材料的束缚,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即使经过专家的重新梳理也不免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网络所提供的详细的经过和作者在过程中的困惑,无疑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会不断地根据所提供的背景进行假想:如果是我身处其中,会采取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借助这样的鲜活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就好比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求知者,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巧设活动线索,赋予备课内容以生命属性
  
  课堂教学由一系列活动构成,活动的设计就如故事中的线索一样,线索清晰,故事就引人入胜;活动支离破碎,学生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活动故事化是备课艺术的体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容易被生动的故事所吸引,被“鲜活”的人物所感染,被细微处的哲理所折服。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学会对实际的案例进行整合,将几个小的案例整合为一个具有丰富剧情的系列活动。这需要教师用网络广泛地阅读各种教学素材,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必备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科学。
  
  四、落实因材施教,突显学生学习效果
  
  备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时刻铭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问题。
  在评价问题的设计方面,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评价学生的发展时要运用发展的眼光,学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评价学生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就事论事,采取积极性评价的策略。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给学生留下发展的余地;既给学生以真正的帮助,又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其次,评价问题的设计要全面。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教师在问题设计时都要体现全面的思想。否则的话,就会给部分同学以偏概全的感觉。无论是传统的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实际任务题,教师都要精心筛选,从海量的习题中精选出高质量的问题,以调动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尽量让他们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完成任务,使教师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及时补救。
  一言以蔽之,网络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关键是谁能够在舞台上展示出学生快速发展,谁能借助舞台的平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可以相信,发挥网络优势的教师,一定会在备课时就已经占得教学的先机,他们所铸造的精品备课无疑是成功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李 晔)
其他文献
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这次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外国同行的好评,展示了中国海事的良好形象。
创造性思维如同美丽动人的花朵,它的绽放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去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尤其要善于“激活”与“引导”。    激活    所谓“激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以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