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松滋市麻水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现有11个教学班,专任教师24人。目前已配备有电化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卫星接收站1个。学校始终把握“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提升村小发展内涵”的中心,突出解决村小师资水平不高、优质教育资源交流不畅这两个基本问题,不是等、靠、要,而是始终抓好管理、培训和应用三个关键环节,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希望这所普通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发展实践历程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我们的故事:砸锅卖铁,也要装电脑
镜头一:六(2)班的劳动课上,教师对学生绣鞋垫提出要求后,学生小付站起来向教师发难:“您会绣鞋垫吗?”教师面露难色,说:“我不会,你们先按照书上讲的操作,实在不会回家问妈妈和奶奶。”小付很不满意:“老师,您自己不会,怎么还来教我们?”
镜头二:上学期暑假前,四年级学生小邓要求转学。谈及原因,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责任心非常赞赏,但同时也说:“我在广州打工挣钱,为的就是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沿海地区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但麻水小学的英语老师却是半路出家的,音标都读不准。学生都快毕业了,计算机更是连摸都没摸一下。”
镜头三:上学期,学校接受松滋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估。但学校仅有一台电脑。为了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模块上失去全部分数,学校只好想了个“笨”办法,带学生到附近的云岭中学加班加点培训。协调上课时间、指导学生培训,带队教师忙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落得“戏”不好看。
三个镜头,无疑是对麻水小学的当头棒喝。过去麻水小学曾经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近年来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储备薄弱、教学手段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学生呼唤优质教育资源、家长期盼教育公平、教师渴望提高职业素养、社会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学校跨越式前进内涵式发展的瓶颈。
穷则思变。校委会一班人痛定思痛,响亮地提出:“学校砸锅卖铁也要装备计算机室!”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通,全盘棋活。为了使学校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学校确立了“不等不靠,边用边建,边用边学,边用边管,在用中去完善,在用中去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资,于2007年9月建起了一套高标准的远程教育系统。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虽然麻水小学师生用的课桌凳是旧的,教室也是简陋的,但是大家接触的世界却是崭新的。
我们的策略:全员参与,一个不能少
踏上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不是我们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添置几套高级的“摆设”给学校脸上贴金,而是我们走出发展困境的非常之举和必由之路。
建成之初,有的教师认为互联网上的资源虽然丰富,但可用于教学的资源并不是很多,还有的教师认为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去上网寻找资源,还不如自己照本宣科来得简单,更多的教师则有畏难情绪,“我们连拿鼠标都手发抖,更甭提用计算机来上课了”。
“有了设备得有人用,还要用得好,用出效益”成了我们的方向。为此,我们边探索、边实践,采取“领-带-学-赛”的方式,以点带面来普及,以赛带练促提升。
引领,激发学的热情
我们充分发挥“行家里手”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变“你要我学”为“我要你教”。
首先,请学校英语教师利用湖北教育网台空中英语课堂资源给全校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只见吴华容老师轻点鼠标,课程资源随教学流程一步步演示,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讲得轻松。一节课下来,部分教师惊呼:“原来只要把光盘放进光驱,我们只要会按暂停键和快进键,这样的课谁不会上?”
这些技术展示,教师看得懂、学得了、用得上,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实用性,教师们愿学、爱学、乐学。课后,教师们纷纷拿来和教材配套的光盘,要求上电教课。音乐老师谢朝平更是长期“霸占”多媒体教室,惹得其他学科教师“怨声载道”。
带动,形成学的氛围
学校重点带出一批以会玩电脑的青年教师为主,以家中买了电脑的中年教师为辅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了“我不学用,会落伍;我不会用,被淘汰”的意识。
例会上,刘关军老师出示了自己的博客,讲述如何利用博客平台促进自己成长;教研活动前,负责网管的邓昌发老师把搜索好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及课件交到执教教师手中;课间休息时青年教师佘振华、严菊眉飞色舞地讲述他们的网络趣闻。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计算机这个东西就是好,对学生的成长好、对教师的教学好、对自己的发展好”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今,办公室里谈麻将的少了,谈上网的多了;打牌的少了,做课件的多了。电脑已悄然进入我们的教学生活,也不知不觉地重树了学校的文化。
学用,感受学的快乐
从新学期开始,我们开始转入全员培训阶段。学校做到“五定”,即定时间,每天下午4~5点雷打不动做培训;定机器,一人一台计算机,校委会成员带头,全员参加培训,一个也不例外;定辅导教师,一人主讲,一人巡视辅导;定内容,从开机学起,从案例学起;定任务,每个教师设置一个专门文件夹,随时备查。
集中培训时先示范讲解,后对照练习,再集中释疑解感,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巩固,在回味中反思,不断提高操作水平,使教师从自身的点滴进步中感受到快乐,从学用中尝到甜头。五十多岁的胡建国老师,学校离家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仍每天坚持参加培训,最初拿着鼠标手都发抖,现在已经能熟练地操作Word。
竞赛,体验学的成功
学以致用。我们定出电化教学竞赛月,全力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坚持做到明确“一个目的”,即以赛促学,以学促研;完善“两项制度”,即达标评比制度、反思反馈制度;做到“三个拓展”,即拓展“学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展示”的空间;采取“五种模式”:即领导驱动、骨干引动、新老促动、相互带动、整体推动。
学校历时半月,每天上午文科组、下午理科组,轮番组织新教师上“入格”课、青年教师上“升格”课、骨干教师上“风格”课。骨干教师做评委,对每节课进行综合评价:一看电化教学基本功,二看教学策略,三看教学思想。赛课结束后,集中评课议课、评委反馈、教师反思,并明确规定:评委必须不徇私情,评出前三名,进行重奖;必须不留情面,评出倒数三名,通报批评。不合格者限期拜师学艺,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内容考核仍不合格,下年度教师聘用一票否决。
有任务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活力。年近50的冉畅老师一有空就钻进电脑室,查资料、制课件,他执教的《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有图片、有文字、有音响、有动画,让人不敢相信一个月前他还没见识过电脑。
语文老师董方美以前总是对电化教学持怀疑观望态度,如今的《新型玻璃》一课,她制作的幻灯片声、光、电结合,交互性很强。“鼠标一点,一种新型玻璃马上弹出来!”她欣喜地说,“以前上这一课,学生学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现在上这节课,既直观又形象。”
数学老师王小华执教的《圆的认识》,将圆的画法用动画演示,学生看得清楚明白,纷纷表示:“比起老师空讲,我们更容易理解了。”
有实力才有魅力,有作为才有地位,有眼界才有境界。尝到多媒体教学的甜头后,原来的多媒体教室课表化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教师们使用电教手段的热情,学校只好采取电化教室上课申报制。目前,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率基本达到了4节次/天。
轰轰烈烈的电化教学月,全校老师人人都在创新教学,个个都在电化教学,“目标盯在育人上、心思用在教学上、工夫下在钻研上、本领显在课堂上、能力展示在效益上。”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100%能从互联网中浏览、搜索、下载所需资源,80%能用Word办公,65%能用PPT制作课件,70%能用QQ聊天,60%以上拥有自己电子信箱,55%会在论坛发帖,40%有自己的博客,30%能较熟练地进行电化教学。
我们的愿景:挖掘潜力,寻找学校发展动力
我校挖掘自身潜力,狠抓远教资源运用的做法,使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真正面向学生、面向课堂、面向教学,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为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找到了原动力。
我们将以远教资源与课程整合为抓手,继续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要让多媒体教室不空堂。二是加强培训,建立机制,提高教师应用能力,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技术。三是整合资源,重视研发,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切实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服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加强研究,突出应用,力争在以网络为平台的师资培训、校本教研等课题上拿出新举措,形成新思路,打造新特色,迈上新台阶,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湖北松滋市麻水小学)
我们的故事:砸锅卖铁,也要装电脑
镜头一:六(2)班的劳动课上,教师对学生绣鞋垫提出要求后,学生小付站起来向教师发难:“您会绣鞋垫吗?”教师面露难色,说:“我不会,你们先按照书上讲的操作,实在不会回家问妈妈和奶奶。”小付很不满意:“老师,您自己不会,怎么还来教我们?”
镜头二:上学期暑假前,四年级学生小邓要求转学。谈及原因,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责任心非常赞赏,但同时也说:“我在广州打工挣钱,为的就是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沿海地区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但麻水小学的英语老师却是半路出家的,音标都读不准。学生都快毕业了,计算机更是连摸都没摸一下。”
镜头三:上学期,学校接受松滋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估。但学校仅有一台电脑。为了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模块上失去全部分数,学校只好想了个“笨”办法,带学生到附近的云岭中学加班加点培训。协调上课时间、指导学生培训,带队教师忙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落得“戏”不好看。
三个镜头,无疑是对麻水小学的当头棒喝。过去麻水小学曾经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近年来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储备薄弱、教学手段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学生呼唤优质教育资源、家长期盼教育公平、教师渴望提高职业素养、社会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学校跨越式前进内涵式发展的瓶颈。
穷则思变。校委会一班人痛定思痛,响亮地提出:“学校砸锅卖铁也要装备计算机室!”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通,全盘棋活。为了使学校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学校确立了“不等不靠,边用边建,边用边学,边用边管,在用中去完善,在用中去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资,于2007年9月建起了一套高标准的远程教育系统。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虽然麻水小学师生用的课桌凳是旧的,教室也是简陋的,但是大家接触的世界却是崭新的。
我们的策略:全员参与,一个不能少
踏上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不是我们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添置几套高级的“摆设”给学校脸上贴金,而是我们走出发展困境的非常之举和必由之路。
建成之初,有的教师认为互联网上的资源虽然丰富,但可用于教学的资源并不是很多,还有的教师认为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去上网寻找资源,还不如自己照本宣科来得简单,更多的教师则有畏难情绪,“我们连拿鼠标都手发抖,更甭提用计算机来上课了”。
“有了设备得有人用,还要用得好,用出效益”成了我们的方向。为此,我们边探索、边实践,采取“领-带-学-赛”的方式,以点带面来普及,以赛带练促提升。
引领,激发学的热情
我们充分发挥“行家里手”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变“你要我学”为“我要你教”。
首先,请学校英语教师利用湖北教育网台空中英语课堂资源给全校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只见吴华容老师轻点鼠标,课程资源随教学流程一步步演示,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讲得轻松。一节课下来,部分教师惊呼:“原来只要把光盘放进光驱,我们只要会按暂停键和快进键,这样的课谁不会上?”
这些技术展示,教师看得懂、学得了、用得上,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实用性,教师们愿学、爱学、乐学。课后,教师们纷纷拿来和教材配套的光盘,要求上电教课。音乐老师谢朝平更是长期“霸占”多媒体教室,惹得其他学科教师“怨声载道”。
带动,形成学的氛围
学校重点带出一批以会玩电脑的青年教师为主,以家中买了电脑的中年教师为辅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了“我不学用,会落伍;我不会用,被淘汰”的意识。
例会上,刘关军老师出示了自己的博客,讲述如何利用博客平台促进自己成长;教研活动前,负责网管的邓昌发老师把搜索好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及课件交到执教教师手中;课间休息时青年教师佘振华、严菊眉飞色舞地讲述他们的网络趣闻。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计算机这个东西就是好,对学生的成长好、对教师的教学好、对自己的发展好”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今,办公室里谈麻将的少了,谈上网的多了;打牌的少了,做课件的多了。电脑已悄然进入我们的教学生活,也不知不觉地重树了学校的文化。
学用,感受学的快乐
从新学期开始,我们开始转入全员培训阶段。学校做到“五定”,即定时间,每天下午4~5点雷打不动做培训;定机器,一人一台计算机,校委会成员带头,全员参加培训,一个也不例外;定辅导教师,一人主讲,一人巡视辅导;定内容,从开机学起,从案例学起;定任务,每个教师设置一个专门文件夹,随时备查。
集中培训时先示范讲解,后对照练习,再集中释疑解感,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巩固,在回味中反思,不断提高操作水平,使教师从自身的点滴进步中感受到快乐,从学用中尝到甜头。五十多岁的胡建国老师,学校离家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仍每天坚持参加培训,最初拿着鼠标手都发抖,现在已经能熟练地操作Word。
竞赛,体验学的成功
学以致用。我们定出电化教学竞赛月,全力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坚持做到明确“一个目的”,即以赛促学,以学促研;完善“两项制度”,即达标评比制度、反思反馈制度;做到“三个拓展”,即拓展“学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展示”的空间;采取“五种模式”:即领导驱动、骨干引动、新老促动、相互带动、整体推动。
学校历时半月,每天上午文科组、下午理科组,轮番组织新教师上“入格”课、青年教师上“升格”课、骨干教师上“风格”课。骨干教师做评委,对每节课进行综合评价:一看电化教学基本功,二看教学策略,三看教学思想。赛课结束后,集中评课议课、评委反馈、教师反思,并明确规定:评委必须不徇私情,评出前三名,进行重奖;必须不留情面,评出倒数三名,通报批评。不合格者限期拜师学艺,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内容考核仍不合格,下年度教师聘用一票否决。
有任务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活力。年近50的冉畅老师一有空就钻进电脑室,查资料、制课件,他执教的《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有图片、有文字、有音响、有动画,让人不敢相信一个月前他还没见识过电脑。
语文老师董方美以前总是对电化教学持怀疑观望态度,如今的《新型玻璃》一课,她制作的幻灯片声、光、电结合,交互性很强。“鼠标一点,一种新型玻璃马上弹出来!”她欣喜地说,“以前上这一课,学生学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现在上这节课,既直观又形象。”
数学老师王小华执教的《圆的认识》,将圆的画法用动画演示,学生看得清楚明白,纷纷表示:“比起老师空讲,我们更容易理解了。”
有实力才有魅力,有作为才有地位,有眼界才有境界。尝到多媒体教学的甜头后,原来的多媒体教室课表化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教师们使用电教手段的热情,学校只好采取电化教室上课申报制。目前,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率基本达到了4节次/天。
轰轰烈烈的电化教学月,全校老师人人都在创新教学,个个都在电化教学,“目标盯在育人上、心思用在教学上、工夫下在钻研上、本领显在课堂上、能力展示在效益上。”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100%能从互联网中浏览、搜索、下载所需资源,80%能用Word办公,65%能用PPT制作课件,70%能用QQ聊天,60%以上拥有自己电子信箱,55%会在论坛发帖,40%有自己的博客,30%能较熟练地进行电化教学。
我们的愿景:挖掘潜力,寻找学校发展动力
我校挖掘自身潜力,狠抓远教资源运用的做法,使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真正面向学生、面向课堂、面向教学,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为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找到了原动力。
我们将以远教资源与课程整合为抓手,继续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要让多媒体教室不空堂。二是加强培训,建立机制,提高教师应用能力,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技术。三是整合资源,重视研发,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切实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服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加强研究,突出应用,力争在以网络为平台的师资培训、校本教研等课题上拿出新举措,形成新思路,打造新特色,迈上新台阶,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湖北松滋市麻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