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雏凤”姿——苏轼早年前期“南行”诗漫评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_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期"南行"诗是苏诗的发轫之作,同巴蜀与荆楚两个文化圈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旁及关注边事、考察民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亦有可观.这批诗作题材丰富多样,初步显示了苏轼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感受和表现的艺术本领.它们是作者气象峥嵘、色彩绚烂的青春之歌,初步创造出了清雄的风格,写实手法多样化,且兼备众体.它们还是苏诗开辟新境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古代诗坛名家早期作品一个较完整的范本,有其特殊意义.
其他文献
《北游及其他》是冯至在《昨日之歌》和《十四行集》之间创作的一部诗集,无论是风格还是思想,都具有一种过渡性质。本文从诗集的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北游及其他》的特点,从
语文教师就是一个语言的大师,锦心绣口,妙语连珠。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优势,用良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用妙语去化解学生内心的疙瘩,用心灵去感应学生脆弱的情感。我们在课堂上要用良言妙语去抚慰学生,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尴尬和失落。    一、对学生进行心灵疏导    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都“怀疑”的年龄,他们有着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好奇心,对不同的事物有
一、长衫,脱不下的脸面    细节一: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问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莲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曾经是个读书人,自然和那些没有学识只会做工的“短衣帮”身份不同,所以穿着长衫;而孔乙己其实并不阔绰。没有考中功名,又不会营生,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上其实
随想一:建设对一些“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如宇宙,哲学,宗教,人性,人生等。  按照习见的观点,哲学就是对这个世界及其某些方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那么,作为教师,是应该认真梳理并归纳自己的一套“哲学”的,并能与时俱进地修缮之。勃兰特·罗素在《我为什么活着》坦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
为什么许多语文教师基本功不错,而课堂却屡有败笔?或杂乱无章,千头万绪;或面面俱到,平均使力;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画蛇添足,劳而无功;或买椟还珠,以次充好……这些败笔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怎样才能克服上述通病,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思来想去,笔者以为主要还是没有找到备课的指路明灯,这盏明灯就是写作。  写作时常常需要思考:我写的这篇文章要反映什么中心,应该如何表现、突出中心;哪一点
自感是喜欢幽静之人。也就喜欢去幽静之地.品幽静之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便是我钟爱文章之一。钟爱其清晰空灵的语言,钟爱其曲径通幽的构思.钟爱其闲适幽静的境界,更钟爱其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于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揭示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