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阻测量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电学实验,能很好的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电阻的测量一直是中考实验命题的热点.纵观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是基本,再此基础上根据给定条件的变化,可以得到伏安法测电阻的很多变式以及该问题的拓展.一、伏安法
例1 现有一个电源、一个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
开关和几根导线,你如何测出一个电阻器R的阻值?
解析:(1)按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闭合开关,三次改变R′阻值,分别读出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算出三次R的值,求出平均值R.
二、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替代法
例2 有一个阻值已经看不清楚的电阻器R,我们要测出它的
阻值,但手边只有一个电源、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
电阻R0和几根导线,你如何测量?
解析:(1)如图2所示,将被测电阻R与已知电阻R0串联接入
电路,用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U1;
(2)用电压表测电阻R0两端的电压U2;
(3)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由
U1R
=U2R0
,得R=U1U2
R0.
三、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替代法
例3 现有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和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
电阻R0,没有电压表,你如何测出被测电阻R的阻值?
解析:(1)如图3所示,将被测电阻R与定值电阻R0并联接入电路,
用电流表接入电路,用电流表测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I1;
(2)用电流表测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2;
(3)利用并联电路电各支路电压相等的特点由I1R=I2R0
得R=I2I1R0.[ P<1 13
四、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替代法
例4 给你以下器材:一个电源,一个标有
“20 Ω,1 A”的滑动
变阻器,导线若干,一个开关,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RX.
请你设计一个能测出RX电阻值的电路,要求电压表连入电路后
位置不可更动.
解析:(1)如图4连接电路,将滑片移到阻值为零的位置,记下
电压表示数U1;
(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记下电压表示数U2;
(3)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由
U2RX
=U1-U2R′,
得RX=
U2U1-U2
R′=
U2U1-U2
×20 Ω.
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替代法
例5 现有电源、电流表、一个标有“20 Ω,1 A”的滑动
变阻器、导线及开关,你如何测出被测电阻RX的阻值?
解析:(1)如图5所示连接电路,将滑片移到阻值为零的位置,
记下电流表示数I1;
(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记下电流表示数I2;
(3)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段电压之和,I1RX=I2(RX+R′),得RX=
I2I1-I2R′=
I2I1-I2
×20 Ω.
例1 现有一个电源、一个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
开关和几根导线,你如何测出一个电阻器R的阻值?
解析:(1)按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闭合开关,三次改变R′阻值,分别读出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算出三次R的值,求出平均值R.
二、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替代法
例2 有一个阻值已经看不清楚的电阻器R,我们要测出它的
阻值,但手边只有一个电源、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
电阻R0和几根导线,你如何测量?
解析:(1)如图2所示,将被测电阻R与已知电阻R0串联接入
电路,用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U1;
(2)用电压表测电阻R0两端的电压U2;
(3)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由
U1R
=U2R0
,得R=U1U2
R0.
三、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替代法
例3 现有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和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
电阻R0,没有电压表,你如何测出被测电阻R的阻值?
解析:(1)如图3所示,将被测电阻R与定值电阻R0并联接入电路,
用电流表接入电路,用电流表测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I1;
(2)用电流表测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2;
(3)利用并联电路电各支路电压相等的特点由I1R=I2R0
得R=I2I1R0.[ P<1 13
四、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替代法
例4 给你以下器材:一个电源,一个标有
“20 Ω,1 A”的滑动
变阻器,导线若干,一个开关,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RX.
请你设计一个能测出RX电阻值的电路,要求电压表连入电路后
位置不可更动.
解析:(1)如图4连接电路,将滑片移到阻值为零的位置,记下
电压表示数U1;
(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记下电压表示数U2;
(3)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由
U2RX
=U1-U2R′,
得RX=
U2U1-U2
R′=
U2U1-U2
×20 Ω.
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替代法
例5 现有电源、电流表、一个标有“20 Ω,1 A”的滑动
变阻器、导线及开关,你如何测出被测电阻RX的阻值?
解析:(1)如图5所示连接电路,将滑片移到阻值为零的位置,
记下电流表示数I1;
(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记下电流表示数I2;
(3)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段电压之和,I1RX=I2(RX+R′),得RX=
I2I1-I2R′=
I2I1-I2
×20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