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毒品教育;法律法规;抵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1-0074-03
  【作者简介】顾婵,南京市宁海中学(南京,210024)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国际背景:毒品问题全球化。当前国际毒潮持续扩散,吸毒人群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毒品生产和消费数量连创新高,因毒品衍生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国内背景:毒品发展快速化。受国际毒潮和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毒品问题也愈发严重。依据《2014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截至2014年底,全国登记吸毒人员累计295.5万名。吸毒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大量增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特殊背景:毒品涉猎低龄化。因青少年多单纯无知,好奇心强,从众心理强,从发展趋势看,吸毒者的年龄越来越小,低龄化明显。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教育者必须敲响警钟,引导学生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二、教育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主要危害,理解毒品为什么有成瘾性,学会抵制毒品诱惑并懂得自我保护,掌握和涉毒相关的法律法规。
  情感目标: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增强远离毒品的自觉性,树立珍爱青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坚定参與禁毒的决心。
  行为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毒品的种类,在生活中增强自身对毒品的辨别能力;通过了解吸毒者的悲惨状况,在生活中自觉抵制毒品,远离可能接触到毒品的活动和场所,养成良好习惯,健康生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以实际行动参与禁毒工作。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班会所需要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PPT。
  学生准备:搜集毒品危害的相关案例;设计一期有关禁毒的黑板报;制作“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横幅;准备国际禁毒日的相关宣传材料。
  四、实施过程
  导入:蓝天白云下,嫣红的花朵迎风摇曳,花虽好看,却可以致命,它就是罂粟花。它警示我们,生活中隐藏着一个恶魔,那就是毒品。本节班会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毒品的相关知识,学会抵制毒品,并积极参与禁毒。
  (一)毒品常识知多少
  1.科普常识:毒品种类有哪些?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种类有哪些?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师: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对毒品的定义是这样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展示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毒品的详细信息。)
  师:此外还有一些毒品极具欺骗性,如阿拉伯茶、止咳水、红冰、“奶茶”“跳跳糖”“浴盐”“干花”等。这说明毒品可能就藏匿在我们身边看似普通的物品中,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2.案例讲述:毒品危害有多深?
  师:吸食毒品有哪些危害呢?同学们你们搜集到了哪些真实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上网检索到的有关毒品的故事。)
  师:同学们讲述的故事真是触目惊心,毒品首先毁灭了自己,继而祸及家庭,更有甚者危害社会。
  (课件展示毒品的危害。)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毒品种类的介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强对毒品的辨别能力;通过对毒品危害性的了解,让学生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
  (二)涉毒原因议一议
  师:既然毒品如此可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沾染毒品呢?吸毒人员一开始是怎样染上毒品的呢?“毒枭”们又为何要制毒、贩毒呢?
  1.探究真相:吸食毒品为哪般?
  师:吸毒人员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根据你所了解到的信息来说一说原因。
  (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
  教师利用PPT呈现吸毒原因:(1)好奇心驱使。经调查,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下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上吸毒不归路的开端。(2)逆反心理。有人为了给吸毒者树立戒毒榜样,主动吸毒,然后戒不了;有的被别人刺激后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3)环境影响。多见于家庭亲友中有吸毒者,所谓“近墨者黑”。(4)负面生活事件影响。夫妻感情不和、父母离异、事业受挫等引起的苦闷、低落情绪,容易使一些人以毒品麻醉自己,试图摆脱苦恼。(5)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去吸毒的,几次后找到了快感而无法自拔。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引诱无知的青少年吸毒。
  师:吸食毒品,感受到了毒品的危害,为什么却不能够戒掉呢?电影《门徒》中的女主阿芬为了向有毒瘾的丈夫证明凭借意志可以戒毒,以身尝试,可惜失败,最终丧命。戒毒不是单靠意志力就可以做到的,世界上也不存在戒毒的特效药,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特别是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相当强烈的精神依赖。无论上述哪种原因,一朝吸毒,终身难戒,千万莫尝第一口。
  2.探究真相:制毒、贩毒利益链。
  师:毒枭们制毒、贩毒的目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
  师: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毒枭们在落网后总为自己的行径辩解,如电影《门徒》中的毒枭林昆说:“有买就有卖嘛,我没有强逼着他们吸”;中国曾经最大的毒枭刘招华说:“我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从不害人,他们吸毒都是自愿的。”然而毒枭们就是始作俑者,他们制毒贩毒,对那些因为毒品而支离破碎的家庭视而不见,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他们变得冷酷无情,失去了人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吸毒人员为何沾染毒品并且很难戒断的原因分析,制毒、贩毒者为何不顾法律法规铤而走险的原因分析,加深学生对毒品危害的理解,坚定抵制、禁止毒品的决心。   (三)法律法规要知晓
  师:无论是花自己的钱损害自己身体的吸毒行为,还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危害个人、家庭、社会的违法行为,国家明文规定:吸毒违法,贩毒必惩。
  1.情境分析:哪些行为属违法?
  情境再现——
  情境1:小明在同伴的引诱下开始吸毒。
  情境2:老王退休在家,闲着没事,觉得罂粟花好看,就种植了十几株赏玩。
  情境3:小强帮助朋友携带一包东西上火车,过安检时被查出里面有海洛因。
  情境4:李阿姨家有间出租屋,租给了几个年轻人。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他们几个在吸毒,为了多赚点房租,她没有声张。
  师:以上四种情境中,哪些属于違法犯罪行为?
  (学生自由讨论。)
  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以上四种情况均属违法行为:情境1属于“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注射毒品”,情境2属于“种植毒品原植物”,情境3属于“贩卖、制造、运输毒品”,情境4属于“容留吸毒”。
  2.法律法规:知法守法明白人。
  师:除了上述情境,还有哪些行为也涉及违法,需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呢?
  (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总结:(1)传授制作方法。(2)提供毒品。(3)吸食毒品。(4)持有毒品。(5)介绍买卖毒品。(6)走私毒品。
  【设计意图】不少人正是因为不了解有关毒品的法律法规而误入泥潭,因此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做知法守法的明白人,同时以主题班会作为普法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毒品。
  (四)抵、禁毒品请记牢
  师:毒品危害深重,吸毒害人害己,毒贩祸国殃民,国家和政府正对毒品进行严厉打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向毒品说“不”呢?
  1.交流发言:牢记毒品要远离。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抵制毒品的方法和技巧,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交流发言。
  (1)直截了当法。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坚定直接地拒绝:“吸毒会上瘾,千万别害我。”
  (2)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允许,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拒,如“我肚子疼,要上厕所”,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相反意见,例如一起游泳、看电影等,借以转移话题:“这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场电影。”
  (4)及时报警法。如果发现有人参与吸毒、贩毒,要在能安全脱身的前提下,迅速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师:毒品侵害个人身体健康,严重扰乱社会安定和家庭和谐。2018年国际禁毒日的口号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青少年要远离毒品,建立好坚固的心理防线,掌握一些技巧坚决抵制毒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禁毒做一份贡献,让自己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2.课外实践:禁毒宣传勿忘掉。
  师: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或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抵制毒品,远离可能接触毒品的一些活动和场所,养成良好习惯,健康生活,并教会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参与禁毒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从2019年出台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由“四层”基本框架提炼出的学科素养评价为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进行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评价时,需要以现行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聚焦评价体系中的学习素养。科学合理的书面表达评价对写作课堂教学有积极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学习素
【摘 要】相比抽象理论、理念演绎出来的课程领导,直面现象,研究实践中真实发生的班主任课程领导行为,能让我们对班主任课程领导的原生性和多样性的认识更为客观细致和深入。这不仅有益于班主任专业共同体实践智慧的累积和提升,而且悬置对班主任课程建构的完备性要求,有助于课程理论研究者们超越技术理性和理论理性的局限,更合乎实践情境和常识地理解带班育人可能和必要的课程。  【关键词】班主任;课程领导;实践理性;个
【摘 要】在倡导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之下,学生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知识以解决真实的问题,而传统的专业学科设置及理念不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学校需要主动开展基于学科融合的教研活动和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科融合的情境,在学科融合中让学生、教师、学校都得到提升。  【关键词】学科融合;渗透;整合;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摘 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以散文《老王》的教学为例,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策略:创设情境,层层质疑,激活思维;抓住文眼,纲举目张,提升思维;找准细节,品味语言,深化思维;展开想象,补充细节,发散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1-0053-02  【
《教育的勇气》  作 者:张文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一直佩服张文质先生,因为他始终同情弱者,支持不幸者,尤其那些身处某种困难或者险境中的人,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假以援助之手。读完新近购买,张文质先生的《教育的勇气》,我的佩服之情更加浓烈,更加持久,更加坚定。  《教育的勇气》是张文质和青年教师的谈話记录。今天的教育正处于丰富的变化之中,它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复杂而又深入地交
【摘 要】在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着眼于学生品格提升,通过模拟政协社团、学生大讲堂和四大行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和君子情怀气质。  【关键词】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品格提升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9-0027-03  【作者简介】1.陈继
【摘 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能引导班集体实现长远发展;班级文化亦是每一位儿童生命成长的潜在力量,彰显个体发展的独特气质。“求真”是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校训,班主任可以基于求真这一学校文化,找准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点,把握班级文化的构建策略,“软硬”皆施、“显隐”相成,营造出适合儿童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求真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1
【关键词】经典诵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1-0026-02  【作者简介】金月昌,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教师,高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1.《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关于加强和改
【编者按】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是我省首批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之一。该校从课程的理念构建、教学环境、互动平台、课程资源、学习方式、师生成长等方面入手,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优化了语文教育生态,逐步形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文化。  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和教育厅原副厅长胡金波都对该校的语文课程基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使学生快乐学习贯穿始终,不是就语文教学而教学,而是渗透了人文关
【摘 要】活动班级的内涵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借助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个体或者群体教育,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设计班级活动时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班级;活动;适合的教育;个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3-0061-03  【作者简介】1.陈玲,淮阴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