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的工作基本都是由辅导员来担任,教学工作由各专任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互不干涉,呈两条平行线状态,这就导致辅导员和教师都对学生的了解不太全面,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推优入党等工作留下了盲区。本文就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处理学生工作与训教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学生工作 教学工作 学分制管理
近年来,随着普通本科院校的扩招、中职和高职的对口连接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呈下滑状态,学生成份也越来越复杂,上学目的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都给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缺乏,新情况又层出不迭,所以出现了很多管理的漏洞和不合理地方。笔者身为辅导员大军中的一员,通过切身体会就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辅导员工作摊子大,工作难以细深化。当前几乎中国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都由辅导员来担任,辅导员一人基本上要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包括平时的宿舍、教室卫生检查;课堂纪律抽查;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材料和资格的审查;冬、夏季学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学生请假管理;旷课管理;实习指导和就业指导;平时大大小小会议精神的传达和各种班会的召开;除了教学以外的所有工作,都由辅导员来担任,形成了万根线一根针的状态,辅导员一个人要想做好以上这些工作,就得天天连轴转,这样一来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只能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以管理工作不出事为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管理。
2、学生上学目的多样化,入党动机难以把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当然上学的目的也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加上高职院校特殊的社会身份,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生构成、职业理想、自我认识、学习能力、人际关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课堂表现等方面都与一般普通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没有人生目标,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学。有目标但是目标不是太明确的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跟一般的本科学生相比,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所以尤其是对与本科院校相同专业的学生,学生觉得就是学好了,将来进社会在只是在学历一项就比不过他们,所以对前途无望,当然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来,影响自身的发展。还有少数学生,不是为学习,就是奔着入党来的,这类学生往往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但是为了入党又牺牲自己很多时间给班级和学校做出了很多贡献,入党动机让人难以把握。当然大部分学生,为了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学习努力,目标明确。
3、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由于分工不明确,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从学生入学到顶岗实习直至学生毕业所有的党、政事务,学生奖惩,学生教育、管理的所有一切事无巨细的工作需要承担,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而教学工作人员,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方面比较了解,但是却又对学生的学习之外的活动认识不够。所以导致了在推优入党等方面,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教学工作人员的很大分歧。并且,从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层面来分别评价学生,有悖于高等职业院校“技高品端”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日本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一般实行学分制管理,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学习了解国外高校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导意义。因本人曾在日本的大学学习过6年,对日本学校的管理模式有所了解,所以主要以日本为例做重点介绍。
1、选课管理。日本大学生选课分为必选课和选修课两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每学期选什么课。选课统一使用计算机来操作,既可以在学校里选,也可以在自己家中打开学校网页,输入自己的学生证号码来选。大学四年需要修够124个学分才允许毕业。
2、成绩管理。学期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给出该课程的成绩。成绩一般为:A(90分以上),B(80-90分),C(70-80分),D(60-70分),F不及格。学生如果对成绩有异议,可以找相关老师或者到教务处去咨询。
3、授课和调停课管理。整个大学任课教师的授课时间表以院系为单位不但公布在学校的网页上也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如果教师有事需要调、停课,会通知教务处提前把调、停课的信息张贴在宣传栏里。在日本的大学里,宣传栏的信息跟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每天上学都会到学校的宣传栏去看看跟自己相关的信息。
4、学生请假管理。学生请假不用跟辅导员打招呼,日本大学里也不设辅导员岗位,学生请假只要给所担任课程的老师说一声就可以了,当然不给老师说也可以,因为不论给老师说还是不说,只要没按时上课都按旷课处理,一门课程如果旷课3次,就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了,当然也拿不到学分。不过也有少数老师,不按出勤率给学分的,不管学生来还是不来,只要平时作业完成的好,期末成绩好,照样可以给优。总之,在日本的大学里,对于学生的出勤和成绩任课教师有绝对的权利。
5、学生申请奖、贷、助学金管理。所有申请奖、贷、助学金的消息都会公开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学生要想申请的话,先根据申请资格里看看自己符合不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话再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到学校学生处就可以了。当然很多奖学金的申请都需要任课教师的推荐信,所以成绩不好的话,推荐信根本拿不到手。而且学校不会像中国的大学一样让辅导员通知到每个学生,天天催着学生交材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如果有的学生没有看到而错过了申请时间,那也只好后果自负。
6、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日本的大学不设辅导员但是有教务处和学生处这两个部门来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情。教务处可以给学生提供查询成绩,更换班级,补考等服务。学生处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比如说开在学证明、毕业证明等,学生可以自己拿着学生证到学生处的电子设备去刷卡,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机器就会自动打印。此外,学生处还会给学生提供申请奖学金的信息,帮助学生找工作和租房子。(信息都以打印的形式贴在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有需要的学生自己去看。不明白的事项可以咨询学生处的工作人员。) 7、就业管理。日本的大学有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部门,从学生进入大三后,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就业,包括面试的礼仪、面试的常见问题、模拟面试等都在指导教师的培训范围之内。很多企业需要招聘人才时,会把工作岗位,职能,应聘条件,工资等相关信息发送学校的就业部门,然后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会立刻打印出来贴在学校就业板,供学生选择。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来学校开招聘会。
三、建议和对策
1、學生管理网络化。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所有信息都实行网络化管理,并且把所有信息跟学生的学生证相关联,到时候学生选课的信息,取得学分的信息,只要学生在学校的设备上一刷卡,就会全部显示。而且,学生需要在学证明,毕业证明时,也不需要辅导员来审核,学生直接在相应的机器上刷卡,就会自动打印,这样一来就会节省学生工作者大量的时间。
2、加大任课教师的权限。现在中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请假,都需要由辅导员来审核、批准,给学生和任课教师都给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利性。教师调课、停课需要先给领导打申请,领导批准后教师再把调课、停课情况告诉辅导员,最后由辅导员把情况传达给学生,很简单的事情,却绕了很大的圈子,如果对任课教师适当增加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权限,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取消辅导员管理,建立班主任制度和学院事务组。每个二级学院成立事务组,负责学生的宿舍卫生、学生打工、学籍管理、学生活动等综合性工作,每个教学班的主讲教师作为该班的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具体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卫进,东于芳.试析高职学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强化的有效性[J].《成人教育》.2012年3期
[2]李斌.高职学生工作文化管理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1期
[3]徐建.“人本”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工作中运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年3期
[4]汪磊.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1期
[5]刘娜.引入日本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旅游日语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2期
[6]刘振中.日本德育对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年9期
·
关键字:学生工作 教学工作 学分制管理
近年来,随着普通本科院校的扩招、中职和高职的对口连接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呈下滑状态,学生成份也越来越复杂,上学目的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都给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缺乏,新情况又层出不迭,所以出现了很多管理的漏洞和不合理地方。笔者身为辅导员大军中的一员,通过切身体会就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辅导员工作摊子大,工作难以细深化。当前几乎中国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都由辅导员来担任,辅导员一人基本上要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包括平时的宿舍、教室卫生检查;课堂纪律抽查;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材料和资格的审查;冬、夏季学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学生请假管理;旷课管理;实习指导和就业指导;平时大大小小会议精神的传达和各种班会的召开;除了教学以外的所有工作,都由辅导员来担任,形成了万根线一根针的状态,辅导员一个人要想做好以上这些工作,就得天天连轴转,这样一来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只能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以管理工作不出事为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管理。
2、学生上学目的多样化,入党动机难以把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当然上学的目的也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加上高职院校特殊的社会身份,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生构成、职业理想、自我认识、学习能力、人际关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课堂表现等方面都与一般普通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没有人生目标,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学。有目标但是目标不是太明确的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跟一般的本科学生相比,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所以尤其是对与本科院校相同专业的学生,学生觉得就是学好了,将来进社会在只是在学历一项就比不过他们,所以对前途无望,当然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来,影响自身的发展。还有少数学生,不是为学习,就是奔着入党来的,这类学生往往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但是为了入党又牺牲自己很多时间给班级和学校做出了很多贡献,入党动机让人难以把握。当然大部分学生,为了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学习努力,目标明确。
3、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由于分工不明确,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从学生入学到顶岗实习直至学生毕业所有的党、政事务,学生奖惩,学生教育、管理的所有一切事无巨细的工作需要承担,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而教学工作人员,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方面比较了解,但是却又对学生的学习之外的活动认识不够。所以导致了在推优入党等方面,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教学工作人员的很大分歧。并且,从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层面来分别评价学生,有悖于高等职业院校“技高品端”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日本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一般实行学分制管理,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学习了解国外高校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导意义。因本人曾在日本的大学学习过6年,对日本学校的管理模式有所了解,所以主要以日本为例做重点介绍。
1、选课管理。日本大学生选课分为必选课和选修课两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每学期选什么课。选课统一使用计算机来操作,既可以在学校里选,也可以在自己家中打开学校网页,输入自己的学生证号码来选。大学四年需要修够124个学分才允许毕业。
2、成绩管理。学期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给出该课程的成绩。成绩一般为:A(90分以上),B(80-90分),C(70-80分),D(60-70分),F不及格。学生如果对成绩有异议,可以找相关老师或者到教务处去咨询。
3、授课和调停课管理。整个大学任课教师的授课时间表以院系为单位不但公布在学校的网页上也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如果教师有事需要调、停课,会通知教务处提前把调、停课的信息张贴在宣传栏里。在日本的大学里,宣传栏的信息跟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每天上学都会到学校的宣传栏去看看跟自己相关的信息。
4、学生请假管理。学生请假不用跟辅导员打招呼,日本大学里也不设辅导员岗位,学生请假只要给所担任课程的老师说一声就可以了,当然不给老师说也可以,因为不论给老师说还是不说,只要没按时上课都按旷课处理,一门课程如果旷课3次,就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了,当然也拿不到学分。不过也有少数老师,不按出勤率给学分的,不管学生来还是不来,只要平时作业完成的好,期末成绩好,照样可以给优。总之,在日本的大学里,对于学生的出勤和成绩任课教师有绝对的权利。
5、学生申请奖、贷、助学金管理。所有申请奖、贷、助学金的消息都会公开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学生要想申请的话,先根据申请资格里看看自己符合不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话再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到学校学生处就可以了。当然很多奖学金的申请都需要任课教师的推荐信,所以成绩不好的话,推荐信根本拿不到手。而且学校不会像中国的大学一样让辅导员通知到每个学生,天天催着学生交材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如果有的学生没有看到而错过了申请时间,那也只好后果自负。
6、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日本的大学不设辅导员但是有教务处和学生处这两个部门来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情。教务处可以给学生提供查询成绩,更换班级,补考等服务。学生处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比如说开在学证明、毕业证明等,学生可以自己拿着学生证到学生处的电子设备去刷卡,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机器就会自动打印。此外,学生处还会给学生提供申请奖学金的信息,帮助学生找工作和租房子。(信息都以打印的形式贴在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有需要的学生自己去看。不明白的事项可以咨询学生处的工作人员。) 7、就业管理。日本的大学有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部门,从学生进入大三后,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就业,包括面试的礼仪、面试的常见问题、模拟面试等都在指导教师的培训范围之内。很多企业需要招聘人才时,会把工作岗位,职能,应聘条件,工资等相关信息发送学校的就业部门,然后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会立刻打印出来贴在学校就业板,供学生选择。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来学校开招聘会。
三、建议和对策
1、學生管理网络化。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所有信息都实行网络化管理,并且把所有信息跟学生的学生证相关联,到时候学生选课的信息,取得学分的信息,只要学生在学校的设备上一刷卡,就会全部显示。而且,学生需要在学证明,毕业证明时,也不需要辅导员来审核,学生直接在相应的机器上刷卡,就会自动打印,这样一来就会节省学生工作者大量的时间。
2、加大任课教师的权限。现在中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请假,都需要由辅导员来审核、批准,给学生和任课教师都给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利性。教师调课、停课需要先给领导打申请,领导批准后教师再把调课、停课情况告诉辅导员,最后由辅导员把情况传达给学生,很简单的事情,却绕了很大的圈子,如果对任课教师适当增加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权限,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取消辅导员管理,建立班主任制度和学院事务组。每个二级学院成立事务组,负责学生的宿舍卫生、学生打工、学籍管理、学生活动等综合性工作,每个教学班的主讲教师作为该班的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具体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卫进,东于芳.试析高职学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强化的有效性[J].《成人教育》.2012年3期
[2]李斌.高职学生工作文化管理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1期
[3]徐建.“人本”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工作中运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年3期
[4]汪磊.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1期
[5]刘娜.引入日本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旅游日语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2期
[6]刘振中.日本德育对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年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