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学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课前自学的重要材料,是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编写;使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而“导学案”正是打造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它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它不同于教案,教案立足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导学案立足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要求教师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来编写。作为生物教师,下面谈一谈生物导学案的编写。生物导学案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就能够对本课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把握本节课的导向。
(2)课前预习。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知识,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辨析、比较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填空、图表、问答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在课前先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内容,这不仅能让学生尽快认清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学习。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来解决问题,以达成导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出发点,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过渡,要善于给学生“架梯”,由浅入深;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不能遗漏“学困生”,因而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究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成功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4)巩固练习。教师针对课堂学习研讨的内容来精选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高考题,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自主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操练,以便达到较好的复习巩固的作用。
(5)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状况;导学环节或导学案的设计能否妥当;学生学习兴味的激起,学习热情的培育,学生学习参与度;对学生的指点、点拨能否到位等等。
三、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导学案的作用、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呢?这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1)针对学生提出的使用要求。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便于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②课堂上注意做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课后反思”(学后心得)。③每隔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①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教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课后反思”(教后心得)。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③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④教师要结合实际把握学生的作业量和达标训练的度,逐步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切不可将其演变成题海战、攻坚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不断调查了解实施效果,反馈得失,并在尝试过程中认真加以补充、修正、完善。
(3)实行“教学节节清”。“节节清”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查漏补缺。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测评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事实上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会有不“清”的时候),查漏补缺,在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前提下,进行再学习、再强化、再巩固、再提高,从而掌握本节所学内容。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校对导学案的应用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导学案是学生课前自学的重要材料,是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它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以导促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邳州市炮车中学)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编写;使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而“导学案”正是打造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它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它不同于教案,教案立足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导学案立足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要求教师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来编写。作为生物教师,下面谈一谈生物导学案的编写。生物导学案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就能够对本课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把握本节课的导向。
(2)课前预习。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知识,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辨析、比较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填空、图表、问答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在课前先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内容,这不仅能让学生尽快认清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学习。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来解决问题,以达成导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出发点,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过渡,要善于给学生“架梯”,由浅入深;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不能遗漏“学困生”,因而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究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成功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4)巩固练习。教师针对课堂学习研讨的内容来精选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高考题,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自主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操练,以便达到较好的复习巩固的作用。
(5)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状况;导学环节或导学案的设计能否妥当;学生学习兴味的激起,学习热情的培育,学生学习参与度;对学生的指点、点拨能否到位等等。
三、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导学案的作用、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呢?这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1)针对学生提出的使用要求。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便于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②课堂上注意做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课后反思”(学后心得)。③每隔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①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教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课后反思”(教后心得)。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③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④教师要结合实际把握学生的作业量和达标训练的度,逐步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切不可将其演变成题海战、攻坚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不断调查了解实施效果,反馈得失,并在尝试过程中认真加以补充、修正、完善。
(3)实行“教学节节清”。“节节清”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查漏补缺。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测评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事实上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会有不“清”的时候),查漏补缺,在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前提下,进行再学习、再强化、再巩固、再提高,从而掌握本节所学内容。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校对导学案的应用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导学案是学生课前自学的重要材料,是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它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以导促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邳州市炮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