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知感恩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kls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美好,皆源于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智慧。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会懂得珍惜、尊重和付出。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他人的帮助,感恩自然的馈赠。
  素材快递
  被养孤儿奉献青春回报养育之恩
  电视剧《国家孩子》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了4名“国家的孩子”从七八岁时来到内蒙古,被当地家庭收养,长大后在内蒙古扎根的故事。剧中的哥哥朝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马倌变成商人;妹妹通嘎拉嘎,成为一名医生,造福一方百姓;毕若水成为一名心系草原的人民公仆,全心全意帮助家乡发展……这部电视剧不仅表现了内蒙古人民对这些孩子的深情厚爱和无私给予;也表现了长大成人后的孩子们对内蒙古的奉献,他们把对养父母的感恩,转化成了对社会的暖心回馈。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讲到了这段历史佳话。
  素材解读:《国家孩子》不仅表现了知恩图报的个人情感,还表现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以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人生信仰。这些“国家的孩子”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从被养育者转变成奉献者,用青春和热血回报社会。他们中有的人成了牧民的知心人,有的成了领导的好助手,有的成了同事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铭记恩情,将爱心传递。
  适用话题:感恩;奉献;民族团结
  明眸女孩设立助学基金传递希望
  1992年,摄影记者解海龙将他拍摄的一组主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交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项目,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照片中的主人公叫苏明娟,因为这张照片,苏明娟的人生发生了转折。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成功步入了大学校园。苏明娟参加工作后,把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全部捐给了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从此,她每年都会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至今从未间断。除了把自己的工资捐出一部分来资助贫困的孩子,闲暇时间里,她还尽可能参加希望工程的各种公益活动,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有着相同境遇的孩子听,鼓励他们走出困境。“我们这批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是非常幸运的,所以我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苏明娟说。
  素材解读:苏明娟曾受助于希望工程,如今坚持捐款,为更多贫困学子传递爱心。苏明娟从一个受资助者,变成了一个资助者,这是爱心的传递和传承,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滋养爱的种子。懂得感恩,给予回馈,这样的举动令人欣慰,我们的社会也因这样的善举而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适用话题:播种希望;爱心传递
  湖北人民相约赏樱表达感恩之情
  2020年初,全国4.2万余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向而行,来到湖北抗击疫情,与湖北的医护人员一起打响生命保卫战,用血肉之躯和精诚之心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传递了人间最美的大爱。2020年3月,湖北省统一制作了4.2万余张“灵秀湖北感恩卡”,每位援鄂医疗队员可凭此卡携带亲属终身不限次免门票游览湖北省内A级旅游景区。2020年3月,武汉大学以公开信的形式承诺,将连续3年为援鄂医疗队员和湖北省抗疫医护人员及他们的家人开通免预约赏樱绿色通道。2021年3月,武汉市以“相约春天赏樱花——2021武汉等你”为主题,陆续推出樱花节、灯光秀等八大赏花游活动。湖北全省共精心安排10条赏花线路、40余个赏花景点、100余个赏花团队、200余场赏花文艺演出。湖北各界纷纷行动,热情欢迎援鄂英雄返汉返鄂,共赴“樱花之约”。
  素材解读: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樱花之约”是感恩,也是铭记。经历生死考验之后,樱花盛开时,武汉再相逢,武汉大学以最高礼遇设置医护人员赏樱专场,既是为了兑现承诺,表达对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恩之情,更重要的是以伟大抗疫精神感染和教育学子,激励他们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适用话题:兑现承诺;伟大抗疫精神;心怀家国;勇于担当
  语句精摘
  1.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2.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丰子恺
  3.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春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毕淑敏
  4.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編辑絮语:心怀感恩,共创温馨。养育之恩、解困之恩、救命之恩,这些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应记之于心,感之于行。爱是需要相互传递的,愿每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让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让爱的圣火永不熄灭。
其他文献
炎炎夏日,如果走在茂密的树荫下,会看到地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和我一起走进“小孔成像”的世界。  一、考点解读  1. 什么是小孔成像  如圖1所示,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钻有小孔的不透明板前,不透明板后面的光屏上就会出现烛焰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我国春秋时期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比英国科学家牛顿早了
光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现代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是光学中两个重要的规律,也是近年来中考光学试题考查的热点。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他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应掌握以下内容。   [实验要点]  (1)选择薄玻璃板的作用:薄玻璃板重影不明显。(实验时,若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3)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像与物能够完全重合
有两个年轻人觉得工作压力大,就去找大师开解。大师只说了一句:“不过一碗饭。”其中一个人想:对呀,这份工作不过就是一个“饭碗”嘛。于是,他辞职回家创业,几年后小有成就。另一人想:对呀,这份工作可是我的“饭碗”,我得好好干。于是,他勤奋努力,几年后事业有成。他们又去见了大师,大师又只说了一句话:“不过一念间。”  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呢?心态不同,感受不同,行为不同。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压力,这是难以避免的,
写好记叙文,设计故事情节必不可少。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生动,自然深受读者喜欢。曲折的情节能使内容更充实,主旨更鲜明。那么,如何设计故事情节呢?著名作家曹文轩给出了两个字:“折腾”。按照一定的章法,把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折腾”起来,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形成了。  【课文学习】  同学们学过莫怀戚的经典美文《散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是如何“折腾”故事情节的。文章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早春散步的
严文井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尤以儿童文学创作著称。他的童话作品充满浪漫色彩,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下面,一起阅读《小溪流的歌》,聆听小溪流的歌唱,感受作家带给我们的积极乐观、执着进取的精神。  【名篇在线】  小溪流的歌(节选)  严文井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因与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终年68岁。辛弃疾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命途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寄寓在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一起走进他的词作。  一、豪士的劲曲与欢唱——豪情词  
[实验要点]  (1)把玻璃砖放在印有量角器的白纸上,玻璃砖一定要轻拿轻放且紧贴白纸。(2)实验时,激光笔随用随开,激光笔发出的光不要对着人的眼睛。(3)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实验,目的是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意义,避免结论的偶然性。(4)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斜射入一束光,如果被射入的介质是透明的,交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种光现象;如果被射入的介质是不透明的(如钢板等),只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教养,是我们呈现给社会的一张名片。教养,往小了说能使个体散发魅力,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体现。  【重拾经典】  【重拾经典】  孔子在《论语》中告诫弟子做人要守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弟子规》用朗朗上口的句子阐述了对待父母、师长和朋友的态度。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蒲柳之姿,望秋
11月1日(1923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中共中央的宣传刊物,如《向导》《新青年》《前锋》《中国青年》等。  11月2日(1948年) 东北解放军攻占沈阳,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11月3日(1964年) 中国科学院宣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二个猿人头盖骨。世界上第一个猿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