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相关论文
摘要:阎真的长篇小说因其绝对自觉的小说文本,绝对真实地书写了当代中国大学良知之难和中国大学精神之死,彰显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绝......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关注的永恒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生存......
《活着之上》是新世纪以来"大学叙事"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知识分子聂致远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存危机和精神......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凭借强大的话语霸权摧垮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空间,使得这一社会群体再一次发生了身份认......
小说《活着之上》将主人公的日常行为放置于三个主要的空间来呈现:鱼尾镇、大学和门头村,它们共同呈现着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
摘要:本文试从格雷马斯(A.J.Greimas)符号矩阵理论角度分析阎真的小说《活着之上》中由现实到精神的双重叙述结构, 分析故事中聂致远和......
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通过主人公聂致远从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担任高校教师20余年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
体制性规训是小说中人物生存状态的外在规范,聂致远对体制性束缚采取了若即若离的立场态度:现实中认可而精神上抗拒。聂致远的这种......
阎真《活着之上》因为对中国大学与社会生存失范状态的峻切书写,成为2015年当代文学界热门话题。从基因同异创化论与文学生存论视......
一、路遥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关于我们生活其中的时代,似乎总能以一些词语概括:技术、金钱、痞子、荒诞……这些词花岗石般构筑......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关注的永恒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生......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话语失去了它原有的影响力,处于一种时刻被解构甚至是被讥讽的境地——很多人开始过度阐释它的精英......
【正】《周恩来最后600天》,顾保孜著,杜修贤摄,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1月【推荐理由】周恩来总理从患病到住院,经历了两年苦撑危......
<正>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存状态始终是当代文学关注和思考的焦点。这涉及到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也需要不同的表现方式。其中,由学者......
自“新写实”小说之后,中国作家对于现实的理解便发生了近乎革命性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却是以降低主体写作姿态、消弭自我崇高意......
阎真的《活着之上》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是在去年的2014年11月下旬。那时候,承载这部长篇小说的是《收获》杂志,而它刚一面世就被路......
《活着之上》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一种是现实性的生存方式,另一种是理想性的生存方式。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基点,通......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阎真作品《活着之上》通过主人公聂致远的成长历程构建了理想化的知识分子生存和精神世界。一方面,知识分子在当下时代语境中作为......
从《曾在天涯》、《因为女人》、《沧浪之水》到《活着之上》,恍如近20来年的社会变迁自自然然的变成了一部记录片。阎真刀锋犀利......
在蛰伏6年之后,中南大学教授、作家阎真最近捧出长篇小说《活着之上》。有人说,阎真是写困境的高手。与以往几部长篇小说一样,《活着......
《活着之上》是作家兼学者阎真近年来推出的一部贴近社会现实的力作,在首届路遥文学奖评奖活动中斩获大奖。该书虽是以当今高校知......
<正>2015年3月14日,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作品研讨会在中南大学文学院举行,会议由湖南作家研究中心、湖南文艺出版社和中南大......
<正>2014年12月3日上午,首届路遥文学奖在北京广西大厦揭晓,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阎真小说《活着之上》因其绝对自觉的小说文本,绝......
<正>在巨大的物欲和名利引导之下,高校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了巨大的异化。在这个群体中,或有人利用多种关系和"聪明才智"......
<正>阎真对"知识分子叙事"有着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耐心和韧性,《曾在天涯》、《因为女人》、《沧浪之水》、《活着之上》四部长篇......
<正>导言二○一四年的长篇小说整体创作势头较二○一三年虽有所减弱,但依然不乏重要作品出现。如何对待历史与现实是二○一四年长......
阎真长篇新作《活着之上》的叙事艺术颇具特色,其通过对比性、内向性的文本叙事来表现人物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这样既保证了小说......
当今文学知识分子已经被边缘化,无法再掌握时代的核心知识,丧失了余华所说的"正面强攻"的知识能力。当代作家一方面传统文化修养严......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武汉作家池莉以一篇题为《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的小说为这个年代的结束画上了一个句号,也为下......
<正>由于种种原因,读小说于我已越来越成为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但2014年一不留神,我却读了十多部小说,它们构成了我2014年读书生......
<正>"像路遥一样,阎真先生的写作,属于清醒而自觉的现实主义写作。反思和批判是他的文学立场,而启蒙和醒世则是他的文学旗帜。他直......
<正>对比,是中国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有着文化学与审美学的重要意义。如果说拟人手法的使用,增加了小说的隐性意味;比喻手法的使......
<正>阎真的《活着之上》是否应获"路遥文学奖",不是我关心的问题,但我完全同意,它的确是近期出现的最佳长篇小说之一。这样的作品......
<正>一作为阎真的大学同窗,我对小说《活着之上》中某些细节的微妙之处心领神会。比方说,在阎真这部小说里有一个细节:主人公聂致......
阎真是中国当代少有的具有审痛意识和追求经典书写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聚焦普通知识分子,善于描写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尴尬处......
<正>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的标志性年代。1992年,在市场经济的猛烈撞击下,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版了小说《废都》,我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
<正>龚曙光和阎真的对谈是关于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自我叩问和文化担当的自我追逐:当生活裹挟着我们踉跄前行,我们是否牵挂灵魂遗落......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3日是路遥诞辰65周年的纪念日。当日,首届路遥文学奖于北京举行了揭晓发布会,阎真作品《活着之上》摘得桂冠,......
通过对传统文化中"道统"和"文统"理念的借鉴和吸收,《活着之上》成功构筑起小说内部的"新道统"。在这一"新道统"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坐标中,"反......
<正>一对文学的忠诚文学是我的生命信念。我不敢说自己对写作没有一点功利主义的想法,但正因为文学是信念,超功利的想法还是占了主......
阎真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最深切的体验,作为现实生活的反省者和心灵世界的写实者,他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揭示了隐藏在人表象世......
<正>十二年前,我在《当代》上发表了《沧浪之水》。小说写的是环境对人温柔的强制性同化。在我的理解中,市场的力量太强大了,权力......
<正>知识分子阶层的处境与命运向来是一个社会精神状况最为敏感的晴雨表,由一定的人文境况来窥探社会与时代的精神脉动,是此类题材......
<正>继3月29日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盛典圆满举办后,路遥文学奖文学周活动随之开启。前不久,阎真来到路遥文学奖文学周的最后一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