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杂文末编相关论文
《答托洛斯基(按:今通作托洛茨基)派的信》和《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这两篇文章不应再视为鲁迅的作品而被编入《鲁迅全集》了。理......
鲁迅杂文产生于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社会语境之中,天然地与中国民俗存在着至为密切的关系。中国民俗事象大量地渗透在......
因撰莫愁真伪事,涉猎鲁迅诗《无题二首》。自知诗人别有寄托、不愿直表事题的无题诗,读懂不易,每多歧义;为求允妥,我特意找来倪墨炎所著......
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不少老师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诚然是新课改带来的新气象,可随之而来产生了一......
政治家同文艺家的相遇与相离──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鲁迅文艺思想之比较李春林,臧恩珏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天才,一位伟人。其伟大表现在诸......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广西阳朔举行首届出版研究年会期间,赵家璧同志曾嘱我写一篇有关新版《鲁迅全集》编辑出版情......
新时期以来 ,在解放思想、反思历史的过程中 ,鲁迅研究领域也引发了一系列论争。本文对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几次论争进行了梳......
我有幸从少年时期就接触上鲁迅著作,是受了表哥刘光(刘光甫)的影响。他是我大舅的三儿子,比我大5岁。1946年我和弟弟去成都考初中,他......
鲁迅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一生。在内忧外患、四分五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鲁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爱......
鲁迅的杂文对于旧中国种种现状的解剖,对于阶级斗争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的回答,是那么深刻有力,它的“匕首和投枪”的作用发挥得那么......
《鲁迅全集》拟目●王士菁雪峰同志于1951年2月10日在《鲁迅著作编校和注释的工作方针和计划草案》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鲁迅著作可有三种......
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一)●李新宇写下这句话,我的心中涌上一丝悲哀,因为鲁迅去世已经60多年,世纪之初,他以自己的文化生产实践......
<正>《语文月刊》去年11期发表了秦国同志的《<且介亭杂文〉的“且”字读音辨正》。随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报》等还摘介......
史济行,《鲁迅全集》的注释是:又作天行,笔名史岩、彳亍、齐涵之等,浙江宁波人。当时常在文艺界招摇撞骗。他广为人知的一案是骗取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