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民社会相关论文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及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再度兴起。对目前中国的市民社会研究的状况及......
<正> 6月10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先生在我院举办了以“当代中国的三种社会思潮”为题的学术报告会。许教授认为,90年代......
本文在市民社会理论框架下,用资料收集、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社会学方法,以上海地区国家力量对非营利组织的干预为切入点,对上海非营......
政府的膨胀和社会的萎缩迫使人不得不去民法的圣地市民社会看看,究竟民法到底是国家治理的利剑,还是个性自由发展的方舟.但是,目前......
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产权关系不明、政府职能转变不力、公民意识缺失是中国市民......
综观国内相关研究资料,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目前研究的焦点在于:中国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模式;中国市民社会......
政治冷漠作为全球化政治中共同面临的问题,造成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或者说政府与其公民之间的某种隔阂,使政治参与效能低下增大政府......
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吸引了众多学术领域的学者参与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
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经历了起源、争论、深入发展到争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的历程。“二分”论......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国家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来看,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内涵要求通过恰当地配......
我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始干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吸引了众多学术领域的学者参与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目前......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开始动笔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人间书屋初版印行。小说问世以后,也许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谈......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现代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这一两难困境?中国社会转型若要真正摆脱"收放怪圈",走出"恶性循环",不仅要......
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里程碑式的宣告昭示出我国法治建设的成绩,却......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市民社会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其涉及的领域越来......
<正>城市与女性息息相关,城市化的进程往往在女性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指出了女性往往是非理......
长期以来在“冲击——回应”模式影响下,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而忽视了西方市民社会背后的伦......
“市民社会”思想是一个理论与现实意义兼备的话题,在最近30年来受到国际国内学者的再次关注,他们从自己所处时代的“现实”出发表......
中国的市民社会具有成长的受监护性、价值的非主导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属性,并在私有财产保护与权力抗衡、自由权利追求与社会公......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对“国家主义”进行反思 ,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主化和市场化 ,以及追求民主的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
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张志东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是近年来中外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以罗威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