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性质相关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核心主题是揭示中国历史奥秘,阐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及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关系。......
毛泽东早在1917年就注意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亲自组织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证了近代中......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古史分期有过几次热烈争论,然至今众说纷纭,难获共识,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概念的厘定问题并未解......
从1928到1936年,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基本观点、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论战。留学生群体与这次论战......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立足中国内部、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视角以及它们间的......
1926年9月新青年社出版的《中国革命问题论文集》集中反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初步理论成果,其主要内容有:正确判断......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思想政治战线上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也称作中国社会史论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理论界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道路等根本性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这场论战在应对各种非马克思主......
十月革命爆发时,国内存在着多种主义,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以罗素为代表的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有两种政党合作:一种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再一种是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使......
关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种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何干之在其参与"论战"的著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对中国社会从"过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