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去刑相关论文
犯罪是一种恶,源于人的功利本性。传统死刑以其强大的威慑力以恶制恶,通过对罪犯本人特别预防和不特定他人的一般预防有效地减少了......
公元前167年即汉文帝十三年,文帝下令废除了肉刑.肉刑废除后,自东汉起,便不断有人关于肉刑之存废展开讨论,至魏晋时期其讨论的激烈......
“刑期于无刑”的思想源于三代,后来被历朝历代奉为最重要的刑事策略,成为始终指导着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最基本刑事政策。对“无刑”......
中国古代预防犯罪的法治思想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主要的思想争论是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的思潮争论。本文以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为角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
四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
春秋战国 ,儒墨道法 ,百家争鸣 ,百化齐放。其中法学派主要代表商鞅、韩非的法治理论和实践奠定了这一时期法学思想的基础 ,对中国......
商鞅在历史上是一位被深度误读的人物。对商鞅的核心思想与价值取向不可单纯以"刻薄寡恩"、"轻罪重罚"、"利出一孔"来综括,"比德于......
李悝,战国初期著名改革家,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理念,在魏国社会变革过程中首次提出"小农经济"和"平籴"的封建经济思想,提出法家"......
我国是一个死刑适用面广、执行死刑人数多的国家。废除死刑的世界性浪潮因此对我国构成强烈冲击。因此对死刑在我国适用的利弊得失......
“以德去刑”与“以刑去刑”作为儒法之争的焦点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这种传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有其合理的......
本文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对先秦儒家和法家思想中有关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比较儒家"以德去刑"与法家"以刑去刑"思想......
<正>中国古人历来向往"治世",并形成了丰富的"治世"思想。对此人们往往是夸三代、赞儒家,法家的"治世"思想则因秦政而被忽视。其实......
商鞅是法家思想体系的奠基者之一,在先秦法家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学说,提出了系统的......
对“无刑”的追求,法家主张“以刑去刑”的政策,而儒家主张“以德去刑”的政策。“以刑去刑”的政策最终导致重刑主义,而“以德去刑”......
本文从韩非性恶论的产生背景和内容着手,分析他的性恶论与他独特的重刑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韩非的重刑思想包括轻罪重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