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经典叙事学相关论文
卡尔维诺的小说大多采用非自然叙事的方式进行书写。在《树上的男爵》中,卡尔维诺通过建构非自然空间、塑造非自然角色以及采用非自......
后经典叙事学发端于西方,近年来在一众学者的引介下,在国内掀起了研究热潮。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解析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
现阶段春节礼品包装在追求高度简约和理性设计的同时,使得包装设计面貌逐渐地同质化,设计表达方式逐渐地趋同化,存在故事性不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典叙事学也遭遇了其瓶颈,完全固执于“文本内部分析的封闭性”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西方叙事批评从关注形式结......
在快速城镇化的语境下,传统的农耕文明在不断遭受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有许多宝贵的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面临着前......
西方叙事学研究经历了前叙事学时期、经典叙事学时期、后经典叙事学时期。国内有学者认为当前后经典叙事研究已从第一阶段迅速迈入......
西方文艺理论界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发展,开始关注以前忽略了的语境和读者.另一方面,女......
对《局外人》文本的解读多数着眼于哲学层面上对荒诞的阐释,很少从叙事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本文借助费伦教授的理论主张分析《局外......
20世纪末,国际知名叙事学家、《故事世界:叙事研究学刊》(Story-world:A Journal of Narrative Studies)杂志主编戴维·赫尔曼(Dav......
本文是为《外国文学研究》“后经典叙事学:西方视野”专栏撰写的导读。文章除了阐明本专栏的主旨之外,还对本专栏论文的主要论点做......
杰拉德·普林斯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罗曼语系终身教授,在叙事学研究领域颇负盛名.他提出的“受叙者”“叙事性”以及“未发生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叙事转向”充分说明叙事的无处不在,叙事理论的多样化、跨学科要求.叙事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广泛输出,也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叙事学逐渐淡出解构主义的阴霾,重新崛起,跃居当下文学研究的一门显学。在进入后经典阶段之后,叙事学更是取得......
祖国颂例性及其文化表征 后经典叙事与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有着本质的差异,是现代主义叙事与后现代主义叙事共同的表义方......
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在法国兴起,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同样也是在六十年代,女性主义文评发轫于欧美,到如今已有30多年......
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对结构主义叙事学进行了反思、创新和超越,由此产生的后经典叙事学从传统的经典叙事学脱胎而出。此后短短的二......
本文以后经典叙事学的两个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和修辞性叙事学为例, 尝试性地从新的视角去探讨一些成功的英语翻译策略并对其进行......
“范畴”一词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讨论中频繁出现,但对于其涵义,研究者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在使用中也存在语义混淆或混乱的情形......
后经典叙事学作为西方叙事学发展的重要继承,为文本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文学创作与记者的言语表达虽有不同,但借鉴文学叙事......
伴随着结构主义浪潮而诞生的叙事学理论不仅拓宽了文学研究话语空间,也影响着中国自古代以来传统的叙事视角。1960年代后,叙事学理......
谭君强教授在近20余年的叙事学研究中,致力于对叙事学基本理论作系统的探讨,追踪当代叙事学的学科发展,将多年的研究成果纳入《叙......
以后经典叙事学重新观照张悦然短篇小说《家》,发现其向“青春写作”作了短暂的告别,不再过分关注“自我”,而是将视域扩展至当下......
时空体理论作为巴赫金思想遗产的一部分,被中外学界公认具有重要的体裁意义,然而其更多学术价值仍待进一步研究。在巴赫金整体思想......
本文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视域下重新归类英语翻译的语境.提出了英语翻译的三重语境划分模式,将语境分为社会历史语境、叙事语境、上下......
"话语转向"作为文学理论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中最重要的范式转换之一,在将文学置于开放性的外在向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失落......
2013年,央视在蛇年春晚上首次插播公益广告。本文以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的公益广告《名字篇》《中国字中国年》《时光倒流篇......
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对作者的重新发现。从后经典叙事学各种理论对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打破结构主义叙事......
本文沿着后经典叙事学的思考路径,将韩国家庭剧作为一种叙事文本纳入叙事学的视野,将编剧看作家庭剧的叙事者,将韩国家庭剧的受众......
数字叙事是基于计算机或者互联网的叙事,数字叙事理论是融合了当代计算机科学、文艺理论、游戏学、可能世界思想、认知心理学等学......
<正>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经历了发展、反思和超越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视角更广阔的文化研究的盛行,发生了由......
学术界一般把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叙事学称为经典叙事学,经典叙事学由于其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在上世纪80年代趋于衰落,但以后叙事学又......
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共存的态势,与经典叙事学相比它有多种转向,其中之一是接受转向。接受转向的文化背景是接受反应文......
自戴维·赫尔曼于1997年首次提出“后经典叙事学”这一概念距今已有20年之久。如今的后经典叙事学可谓当下叙事学研究的主流,......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狭隘的小说领域,它的根茎伸向了人......
根据《黑暗的心》改编的影片《现代启示录》具有丰富的隐喻与文化内涵。后经典叙事学则提供了另一种分析《现代启示录》的视角。影......
在叙事学中,叙述声音指的是虚构叙事作品中声音之所由。它既是叙事策略(抑或叙事技巧)的问题,同时也超越了纯粹的形式层面,而与诸多语境......
福克纳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独特的叙事技巧。因此,将福克纳的小说置于叙事学的理论视域进行研究,无疑......
<正>作为一门"显学",叙事学发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中外学者对叙事学发展史的考察,叙事学从历时视角可分为两个阶段:经典叙事......
尚必武新作《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对后经典叙事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对纷杂的后经典叙事学流派进行了精细梳理,对......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后经典叙事学开启了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电影与戏剧作为两大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其叙事符号的语用功能在交......
主持人弁言:在当今学术研究的潮流中,叙事学研究是持续多年引起国内外学界兴趣的热点之一。2015年11月中旬在云南大学召开的“第五......
本文简要回顾了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于经典叙事学的超越,尤其是在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联系上的超越,然后结合文化研......
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将叙事研究的视野扩大到各种媒介和各种类型的叙事,当然也包括广告叙事。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观照下,以叙事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