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相关论文
为了提升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时程响应预测的效率,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SeisNet模型,以实现对建筑结构中大......
地震灾区的紧急疏散能力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衡量地区应对灾害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路网桥梁震前加固对灾区快速疏散......
为研究近断层不同区域地震动工程特性与时频特征,考虑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上盘效应等特性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基于PE......
波动理论基础知识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初步应用(续)廖振鹏,杨柏坡,袁一凡(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00)·TopicalLecture·(12)ESSENTIALKNOWLEDGEONWAVETHEORYANDITSPRELIMINAR...
Basic knowledge of ......
新西兰地震工程协会上一届主席O.A.格洛哥(O.A.Glogau)于1980年10月2日在伦敦突然去世。格洛哥博士是同年九月初在土耳其伊斯坦布......
应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刘恢先所长的邀请,美国加州地震安全委员会主任工程师张周育先生于1984年9月11日至14日在南京进行学......
第九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将于1990年9月11日至16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总报告和分组报告将涉及下述几个方面:1) 地震危险性与危害,......
1984年10月9日至12月12日,在日本筑波举办了一个防灾技术讨论会。该讨论会由日本国立防灾中心主持。除日本代表外,还有缅甸、菲律......
本文在桑浦山地区的地震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面积航空影象信息的解释与现场地质考察,论述桑浦山断裂带的性状及其活动......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是地震工程领域中的新挑战。对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体系分类、恢复性指标等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可恢......
针对国内外不少工程的隔震支座都放在地下室悬臂柱顶部的问题,为保证悬臂柱-隔震支座串联系统的安全性,对该系统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
小波分析是在Fourier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泛函分析,调和分析、时-频分析、数值分析、逼近率和广义函数等众多学科知识完美结......
由于近断层地震动具有速度脉冲的特征,以及速度脉冲对长周期结构的影响作用,近断层速度脉冲的周期特征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一直是地震工程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弹塑性时程分析至今尚未良好的解决诸如结构模型的建立、材料非线性、......
在地震工程界,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表征地震动破坏能力的参数,研究者们对地震动参数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在1988年,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
学位
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简称SSI)是近三十年来世界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该课题涉及地震工......
学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隧道和地铁等地下结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土与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成为地震工程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前......
由于不需要钻孔就可反演浅层地层信息,近些年来,瑞利波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工程及岩土工程测试中。本文系统研究了瑞利波测试土层剪切......
基于性态的地震工程研究是当今抗震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结构抗震设计的最前沿。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中研究最为广泛也最有工程实......
基于位移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DBELA)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性能的易损性分析方法。根据结构体系自身固有的振动特性,利用结构......
地震导致的建筑倒塌和人员死亡近年来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愈加严重。该文运用FEMA-P58建筑地震损失评价方法,进行建......
1971年2月9日美国San Fernando地震发生于洛杉矶市近郊,道路及城市公用设施遭到破坏。此后,“生命线”一词就开始广泛地使用起来......
一、概况1986年8月30日至9月6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召开了中东和地中海地震区土和低强度砌体房屋学术讨论会。会议历时7天。本会......
在美国高等院校联合会的倡导和推动下,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纽约州政府以5000万美元资助的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于198......
李宏男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培养的博士,是当前活跃在我国地震工程界的一位青年学者。 李宏男 1957年8月29日生于沈阳市,19......
按照1990年9月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九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的决议,第十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将于1994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奥地利......
本文节译自 Y.Bozorbnia 等著"地震工程——从工程抗震到性态设计"一书,是钢结构抗震设计当前发展的最新动态,内容精采,值得一读。......
地震模拟试验台依据地震波运动机理模拟地震时地面的剧烈抖动、摇晃等运动形式,是研究抗震结构设计的地震工程学和训练地震时逃生......
将地震地面运动视作是随机过程并应用随机振动的理论来研究结构在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和响应的概率特性,是结构抗震理论的重大......
场地反应是地震工程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对于研究地震动的空间分布、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建(构)筑物的选址及其抗震设防具有......
现有抗震设计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强震下不倒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但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并且随着人口......
随着大型水利工程、核电工程、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的发展,其选址范围已经扩大到复杂非岩性地基条件和高地震烈度区,考虑结构-地基......
通过具体的框架结构实例来说明如何将振动控制理论(TMD控制系统)运用于抗震设计。改变结构顶层结构的刚度,TMD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结构的......
有关专家指出:“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方面,同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是最为严重的.事实上,随着全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