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相关论文
徐则臣的“花街”系列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少年形象。作品以花街为背景,展现城乡人口流动给花街人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变及精神异化,凸......
徐则臣作为“70后”作家,其小说以“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归乡叙事”模式作为叙事结构,探讨了“70后”这代人的矛盾心理和......
从徐则臣《北上》文本分析入手,简述该作品中的运河文化,剖析其中蕴含的寻根意识.从寻根媒介、归乡的载体、他者逐渐“中国化”的......
在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中,意大利人小波罗于1901年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寻弟之旅,不仅在故事层面串联起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和小说......
徐则臣的早期创作集中于“成长的故乡”和“漂泊的北京”两个地标,多注重现实的人文关怀。而近年来随着《耶路撒冷》和《北上》的......
九十年代,格非老师有一天严肃地对我说:千万不要进入文坛。然后他介绍我进了《收获》编辑部。我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年了,似乎没有进入文......
今年上海書展虽然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撑场面,但是大咖还是很多。“读客”这两年的第一历史畅销书《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
内容摘要:“运河”意象是贯穿徐则臣小说书写的符号,从无锡出发,经过镇江、扬州、淮安、济宁,最后抵达通州,运河作为城市的脉搏,与大小支......
近年来,徐则臣以其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沉稳的创作风格,逐渐引起关注,成为“70后”作家的典型代表。徐则臣从2011年开始到近年的最新......
作为晚出的70年代作家,徐则臣(1978—)近年来相继荣获鲁迅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十届),其小说创作实力为业界所瞩目。2004......
一 阿拉伯人有句名言说:“世界上唯有父亲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好。”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阿拉伯人对父子关系的了解......
作家介绍 如果你只身一人在大城市里奋斗,倍感自己的渺小与生活的压迫,那么请你翻翻徐则臣,他总能让一贫如洗的生活中流淌出一股远......
重文文学奖”对于国内文坛有重大意义,光是历届的获奖名单串起来就是一部当代文学史,可以说囊括了当代国内最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铁凝......
徐则臣在小说写作的同时又以文学批评和编辑介入当代文学现场,他由经典与大师出发,在突破意义焦虑与写作惯性局限的同时获得理论自......
《北上》在历史与现时的交错叙事中,运用纪实、虚构、他者视角,将大运河百余年前的辉煌繁华与百余年后的衰落破败呈现出来,实现了......
徐则臣早期小说塑造了不少来历不明、行踪无定的女性形象,她们多身份模糊,且不免要和情感或欲望发生关联,如《梅雨》中的高棉、《......
内容摘要:近几年,机构话语研究成为话语分析的新视角,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Katja Pelsmaekers、Geert Jacobs和Craig Rollo......
徐则臣作为一个“70后”作家,其小说近年来在文坛颇有影响,先后斩获各类文学奖项.“花街”、“北京”、“到世界去”这三大创作主......
内容摘要:《北上》是“70后”杰出作家徐则臣的最新力作,在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它被称作是“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以......
语言是构成作品的基础元素,作品的一切都依靠语言来传递.基于文学作品语言对于理解、深入文本内涵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文本中的......
70后作家徐则臣在斩获一系列文学大奖后,终于走进批评家的视野.其作品关注现实、角度新奇同时又蕴藏丰厚哲理.2013年推出的《耶路......
本文的讨论对象是徐则臣的小说,兼及其散文。分析他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下文坛的意义。论文主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
本文探讨特殊的空间标示物在主题传达和叙事影响中的功能意义,解析具体的空间是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叙事的进程,考察文本的空间形式如......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个性的张扬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有宏大叙事下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逐渐被......
近年来,随着“70后”作家研究逐渐形成热潮,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涌现出来,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生于1978年的徐则臣,目前就职于《人民文......
"出走"模式因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反复出现,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而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出走"主题,与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作为“70后”的代表作家,徐则臣从新世纪初,初登文坛以来,其创作水平已初露端倪。本文以作家徐则臣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发掘其作品的丰......
“京漂”系列和“花街系列”构成了徐则臣文学世界的两大版图。批评界从“底层文学”、乡土文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两大系列小说的解读......
《耶路撒冷》和《北上》是70后作家徐则臣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两部作品故事发生的背景均为江苏淮安的运河沿岸,“运河”意象在徐则......
《耶路撒冷》这部长篇小说,以其厚重的思想底蕴、沉静的叙述风格、独特的视角笔触,展现了企图“到世界去”的70后的一代人经历了“出......
徐则臣笔下的“北京”展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初外地人来北京打拼的生活图景.作家所写的以假证制造者为主体的“都市边缘......
徐则臣近年来的创作逐渐为当代文坛所关注,在70后作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更为文坛所热议,引起不少......
美点赏析徐则臣是70后作家中写作个性较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其小说作品如《跑步穿过中关村》《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轮子是圆的》......
内容摘要: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可以看做是为70后一代人所写的心灵史或成长史,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几个典型的70后人物形象以描......
在角色构思方面,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采取紧扣主题、运用网状视角之策略进行角色定位与角色塑造。它将意大利人“小波罗”“......
从仪式的视角介入文本,让《北上》呈现出与传统叙事相异的面貌,作品中的仪式行为、仪式器物绝佳地传载了叙事的力量,展示出纵横交......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自面世以来便赢得了学界和媒体的双重关注与肯定,作品从一群1970年代年轻人的个体生活和精神经历切入......
一作为"70后作家"(1)的后起之秀,也是"70后作家"中的集大成者,徐则臣的文学创作毫无疑问已经与"70后"的这个称谓发生关系。回顾"70后作家"的......
身边的老师一直强调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偏偏我是个随性的人,不喜这些做摘记、写感悟的方式。为此也不少被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过,但......
<正>"去西藏的旅行中,我的行囊中只有一本书,那就是贾平凹著《秦腔》(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我想,10天的旅行间隙,尤其还......
作为70后的代表作家,徐则臣以"花街"为题材的小说自然也展示出不俗的文学创作功力。"花街"系列围绕"水"生发出的花街、石码头、运......
2020年10月13日,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主办、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在浙江德清举行终评委会议。经过......
自古以来,大江大河与国家版图形成、民族文化精神建构、住民生活习俗演化等密切相关。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河文明之国,在国族文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