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云量相关论文
云是地球-大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能够改变近地层的大气温湿特征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进而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及时......
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地面实况报文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ERA Interim)的4次/d总低云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再分析资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逐步扩大,耕地、林地面积减少,这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势必对区域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针对城......
为了提高太阳辐射模拟和预报效果,本文利用2010年1、4、7、10月ECMWF和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SES2辐射模式系统模拟了北京市观象台......
基于2007—2010年CloudSat卫星资料,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云的水平分布及垂直结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总云量......
基于2010—2011年北京地区逐时辐射及气象资料,提出有效的天气类型识别方法,研究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水平面直散分离模型并对其进行本......
综合考虑气温和总云量与日照强度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大气稳定度分级的模糊数学法。并证明了应用该方法求大气稳定度的精度明显高于......
为推动地面云观测自动化,利用2015-2016年全国范围内不同时段FY-2G卫星观测云覆盖率和总云量反演产品与同时段地面气象站人工观测......
本文分析我国北方地区云方北纬35°N以北333个站42年逐日地面观测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及温度资料,并依据有关文献中对我国......
利用无锡站1961-200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对太湖无锡地区近40 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年变......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是国际上较权威和客观的云气候性研究计划,自1983年以来为研究全球云和辐射平衡、云水资源分布等提供了有......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的1961-2000年6-8月总云量资料,采用EOF、REOF、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 a来祁连山附近夏季总云量的空间......
利用2008年1月—2013年12月以及2017年1—11月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采用自适应线性最小二乘回归(LS)和自适应递推卡尔......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74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总云量资料,采用EOF、REOF、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西北地区总云量的时空分布特......
建立了一个任意地形和实际天气条件下,能够计算大范围、长时间、高时空分辨率的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模型,模型采用简化的辐射传输参数......
利用北京、上海、武汉3地的水平面太阳辐射观测值,根据4种斜面辐射模型计算出不同朝向垂直墙面上的辐射预测值。通过分析比较得出:......
使用2015年7月—2016年6月FY-2G卫星逐小时总云量和云覆盖率两种产品,采取区域平均和距离平方反比方法将其分别插值到湖南省有云观......
通过对云南玉龙雪山丽江冷杉年轮晚材纤维素氧同位素(δ18O)的分析,建立了1902-2004时段年分辨率的树轮δ18O序列。将所得序列与相......
文章以1951—2010年哈密市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总云量、日照时数、风速、无霜期的气候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哈......
主要利用青海省26个代表站1970—2002年33a的春夏(3—8月)地面观测总云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和累积距平法对高原春夏平均总......
以河南省为检验区域,采用回归分析法基于地面总云量观测资料对FY_2G卫星观测总云量进行了订正检验.结果表明:①河南省采用7km插值......
利用抚顺地区3个气象站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总云量和低云量的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期的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建立总云量和低云量......
利用陕西6个基准气象站1957-2008年地面云量资料,分析总云量和低云量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发现:陕西云量呈南多北少、从北向南渐增的......
利用合肥董铺岛1999~2004年目测的云量测量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季、月总云量的平均和概率分布。结果表明:夏季云量偏多,平均每天有80......
利用保定市1955~2009年的日照、云量、雾、沙尘等资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5 a年日......
利用1971~2000年台站云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的分布与演变。研究发现:四川地区平均总云量为7.2成......
为提高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预报水平,统计了1998-2001年西安市的太阳总辐射量与总云量、低云量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用太阳总辐射强度近似......
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分为总云量和单云量,日常工作中所记录的云量实质为观测员所看到的视云量.云量的观测全靠目力估计,......
利用青藏高原80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总云量资料,分析40 a来青藏高原总云量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总......
为满足总云量观测自动化的需求,文章设计研发了宁夏国家级气象站总云量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卫星云量产品,实现了国家级气象站......
利用2004—2013年乐山市8个区县逐日14时的总云量与气温日较差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分别以月份、季节及地理位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了不......
以2007年数据为例,利用MODIS产品和地面观测数据对NOAA/AVHRR计算得到的总云量进行数据质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利用NOAA/AVHRR计......
期刊
利用阿拉善高原近40a(1971-2010年)观测年及四季平均总云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Hurst指数,并对总云量与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
利用二连、通辽、海拉尔3个站的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东部(1961-2007年)近47年来的总辐射变化规律。探讨了气温、降水、......
通过江河源区分布的5个气象台站有关总、低云量的多年数据,分析了近50a来江河源区的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性的总云量减少态势在......
为提高新疆戈壁地区云的自动化观测水平,基于全天空红外成像仪(WSIRCMS)获取的红外辐射图像,利用辐射传输模式SBDART分析了仪器测量波......
了解云的气候学特征,对于深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有重要意义,而良好的资料质量是其前提和保障。为了充分了解地面观测总云量、卫星反演......
对上杭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0年近30a的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与总云量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上杭县30a日照时数总体......
利用烟台市1971—2010年蒸发量、气温、日照、降水和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小波分析、逐步回归方法,对蒸发量变化趋......
为合理利用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提高茶树气候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茶产业,促进贵州茶叶快速持续发展,笔者基于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
使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FY-2G卫星逐小时总云量产品和江西省26个测站的地面总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两者在江西地区相关性的时空......
利用中国94个气象站提供的辐射观测数据对3个主要的太阳短波辐射卫星产品进行质量评价,选择准确度较高的CERES-EBAF数据并结合MODI......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基于1959—2005年全国824站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以及NCEP/NCAR总云量逐日资料,利用REOF方法,将我国冬、夏季平均气温分别分为4个和6......
基于1961~2017年青藏高原腹地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夏季(6~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等观测......
<正> 上海是工业集中、交通繁忙的大城市,作为光化学烟雾前体物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很大。通常的大气污染监测只在地面......
为了实现地表太阳总辐射合理的精细化模拟,本文尝试将天文辐射分布式理论模型和总辐射气候学经验模型相结合,引入重采样后的FY-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