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石鲷相关论文
针对海洋牧场增殖放流过程中的驯化需求,为提高有效性、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设计了基于EVA材料的鱼类驯化装置。根据长期无人值守......
条石鲷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主要分布在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因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观赏价值,条石鲷的人工养殖在近几年发......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2014年,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国内首次突破斑石鲷生殖调控及苗种......
今年6月,作为2013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重要内容之一的海洋生态修复活动在普陀沈家门渔港举行启动仪式。当放流船行至莲花洋海......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
应用解剖学和光学显微镜检术研究了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性。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
在较高温度下对南海区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受精卵进行观察,详尽记录和描述了发育时序和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条石......
研究了在广东饶平池塘人工培育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性。条石鲷初孵的0日龄仔鱼全长(1.87......
采用茜素红染色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早期发育阶段鳞片的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条石鲷鳞片的起始......
通过模拟工厂化养殖模式,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各体长阶段的密度梯度饲养试验。经过为期60的饲养管理后,对条石鲷的增长率及饵料系......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条石鲷仔稚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8、22和26℃时,初孵仔鱼的PNR点分别出现在6~7d、6~7d和4~4.5d。......
研究了盐度、温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初孵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结果表明,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最适盐度范围为25~30,孵......
研究了野生雌性条石鲷性体指标、性激素及生化组成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条石鲷卵巢的平均性体指标(GSI)一般在0.77%~14.22%之间,繁殖期主要......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
条石鲷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名贵海水鱼类,养殖前景广阔。条石鲷生存水温为......
从患刺激隐核虫继发感染出血病的条石鲷上分离到2株细菌L1和L2,人工感染实验证实L1和L2均对条石鲷具有高致病性。对菌株L1和L2进行......
条石鲷因其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色泽鲜丽很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许多养殖条石鲷的工厂因此纷纷建立。但在养殖过程中,条石鲷出现很多病......
对条石鲷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过程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条石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
条石鲷仔稚鱼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4-28℃,盐度28-32,pH7.6-8.4,对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
研究了在人工室内养殖条件下,温度对条石鲷亲鱼摄食率的影响,同时就温度对产卵量和受精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条石鲷的摄食率在......
条石鲷在室内水泥池成功人工育苗的关键是控制仔鱼密度、适口饵料的选择和水质调控.条石鲷苗生长速度快,在水温23.8℃~27.7℃时,40......
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是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对认识鱼类的分类系统、进化关系及染色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还可......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属鲈形目,石鲷科,俗称石鲷,日本鹦鹉鱼,为暖温性近海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
比较分析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基因组COI、Cyt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 948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的遗传分......
为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越冬技术,在室外地埋式水泥池进行了一龄、二龄条石鲷的越冬试验。结......
2009年4月15日-5月5日在浙江省舟山水产研究所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人工繁殖期间,逐日选择胚胎和仔鱼样本,连续解剖观察发育......
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和石蜡组织切片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卵巢发育周期和卵巢发育中各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
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描述了胚胎和胚后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条石鲷......
在盐度29、水温22~24℃的条件下,进行了条石鲷仔鱼饥饿试验和不可逆点(PNR)的确定;观察了饥饿条件下条石鲷初孵仔鱼、3、6、9、12、1......
通过采用GC/MS法研究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仔鱼、稚鱼及幼鱼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和变化特点。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
【目的】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ntus从初孵仔鱼到幼鱼这一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变化和组织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形态......
研究了条石鲷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卵孵化,仔稚鱼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营养强化,并对胚胎发育进行连续性观察.根据不同海域的研究成......
研究了4月龄条石鲷形态特征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
条石鲷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海产鱼类。文章简述了国内外对条石鲷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条石鲷的养......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研究了条石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469 bp的线粒体控制......
【目的】了解条石鲷早期生活阶段的发育特征,丰富其发育生物学基础资料库,也为判断种苗生产工艺的培育效果与适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
以2006年5月20日从嵊山海域采捕的22尾野生条石鲷为亲鱼,通过采取室内营养强化、人工催产等措施,于当年5月30日和6月8日共获受精卵......
以条石鲷幼鱼(初始体重5.46 g)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度(17.5‰,22.5‰,27.5‰,32.5‰,37.5‰和42.5‰)和不同温度(18℃,22℃,26℃......
从患刺激隐核虫继发感染出血病的条石鲷上分离到2株细菌L1和L2,人工感染实验证实L1和L2均对条石鲷具有高致病性。对菌株L1和L2进行......
以条石鲷幼鱼为饲喂对象,以人工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5‰、1.0‰、1.5‰),30d后统计条石鲷幼鱼......
为研究石鲷科中斑石鲷和条石鲷线粒体基因编码序列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和特性,进而探讨这2种鱼与其他水生动物的亲缘关系,以期为探讨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消化酶在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鱼体内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和pH对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完善条石鲷的早期组织发育过程,探索条石鲷仔鱼早期高死亡率的内在发育机制,实验对鳃器官的早期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条石鲷仔......
采用光镜技术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头肾和脾脏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头肾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纤维结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