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宝诒相关论文
晚清名医柳宝诒著有《温热逢源》《惜余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等书,并提倡用养阴托邪一法治疗伏气温病,在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
<正> 近读《柳宝诒医案》、《丁甘仁医案》、何廉臣编著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发现在他们的处方用药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经验,即......
《柳选四家医案》是清代著名医家柳宝诒的代表著作,为柳氏选取清代四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
柳宝诒,字谷孙,号冠群.江苏省江阴县人,1841~1902年.据<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苏常一带,妇孺皆知."柳氏......
伏气温病是外感中常见病,见证繁杂,多重险之候.其邪无不伏于少阴,或乘经气之虚,或夹新感之邪,随经而发.辨证先辨六经,伤寒温病皆同......
柳宝诒的《温热逢源》对伏邪温病的因机证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温病伏邪学派的代表作。通过分析柳氏对伏邪温病因、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温病大师叶、吴认为: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治当辛凉轻透,宣肺泄热,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体现了“在卫汗之可也”“治上焦如羽,非......
<正> 柳宝诒是晚清著名的温病学家,对伏气温病颇有研究。他以《内经》、《难经》、《伤寒论》有关伏气温病的理论为依据,并博采历......
<正> 伏气温病理论导源于《内经》,经晋·王叔和阐述,遂得发扬,从而确立了它在外感热病诊治中的重要地位,在其后千百年的医疗实践......
<正> 柳宝诒,号冠群,字谷孙,江阴县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3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公元1902年),享年59岁。据《江阴县志》称:“......
柳宝诒(1842~1901年),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晚清著名中医学家,祖籍宁波,清道光年迁居江阴周庄。《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
从阐发伏邪病因特点,揭示伏气温病证候规律,明确伏气温病治疗要略等三个方面对柳宝诒《温热逢源》中伏气温病的病因及辨治内容进行......
<正> 柳宝诒(1842—1901)号冠群,字谷孙,江阴人,为晚清著名温热派医家,著有医学书籍十二种,其中《温热逢源》三卷,通过注释经文,商......
柳宝诒承气变法朱敏(福建省干部疗养院福州350003)关键词柳宝诒临床经验承气变法大黄玄明粉枳实晚清名医柳宝诒(1842~1901年),治疗温病颇有特色,尤擅长于......
柳宝诒清末医学家。字谷孙,号冠群。澄江(今江苏江阴)人。学识宏博,医名尤著。编有《柳选四家医案》(1904年刊)。又撰《温热逢源》......
<正> 柳宝诒(1842~1901年),字谷孙,号冠群,江苏江阴人。学识渊博,尤擅温热辨治,《温热逢源》系其论温专编。全书卷上辑注轩岐、仲景......
透邪外出、清泄里热是伏气温病重要的治法之一,助阴托邪法首次见于柳宝诒的《温热逢源》,该治法开创了伏气温病治法的新途径,也为......
根据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将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两类.伏气温病简称伏温,原意是指感受外邪伏藏于体内过时而发的温病,实际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