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遗址相关论文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是水洞沟旧石器遗址群包含文化层最多、出露地层最厚的点位,前人对该点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并发表了众多......
随着社会文化建构的升级,人类开始重视文化遗产作为历史见证、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宁夏水洞沟作为人类发源的起点之一,正在成为关注......
引言宁夏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初创地之一。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内蒙古和宁夏地区进行史前考古调查时,于宁夏......
水洞沟,这个没有任何华丽色彩的名字不知是怎么来的。单从字面看,已经是洪荒苍凉的感觉,似乎人们也没有太多地细究,它的名字就这样沿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彭菲博士等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约距今3万年)中发现的......
国家教委去年曾专门召开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健同志在全国历史教研会二届二次年会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历史教......
《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共233页,彩色图版4幅,......
<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宁夏博物馆考古队,成立以来钟侃、许成、李进增等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
<正>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变革的年代,新的发现接连不断,新的方法逐渐应用并普及,新发现和新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东约19公里,西距黄河10公里,行政区划隶属灵武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9’,北纬38°21......
一、亘古来风--遥远的足迹站在水洞沟一号地点环看整个水洞沟遗址,我眼前慢慢出现了刘东生先生描写的场景:"2万多年前,一群远古人......
当地球历史进入距今5万年后,人类活动变得越发活跃,不仅古人类遗址数量显著增多,而且人类的体制和人类文化也出现了显著的进步与变革,......
<正>"萨拉乌苏"(蒙语,"黄水"的意思),原本是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然而85年前却因为"河套人"的发现而显赫一时,特别是自2003年底以......
<正>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国际学术界对......
<正> 华北是我国晚期旧石器文化高度发展的地区,这里保存有丰富的晚期旧石器文化遗存,数量众多的遗址或地点经过正式发掘与研究。......
“一望无际的黄土,满眼荒凉的景象”,这是多年前工作队初到水洞沟时印刻在脑海中的印象。大学时代很多同学对旧石器考古避而远之,多数......
2011年6月17日,我乘航班飞赴宁夏银川,应邀参加于次日举办的“纪念水洞沟遗址发现88周年暨首届水洞沟文化旅游节”活动。随身带了一......
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具有特殊学术意义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剖面是中国宁夏-内蒙干旱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具有代表性的......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水洞沟遗址SDG1,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
<正>2013年6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博物馆和水洞......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反映了古人类的一种象征性行为,根据其位于堆积的位置及其共出于地表的磨制石器来看,其年代应属于......
石叶,是一种从石核母体上剥离下来的修长、规整、两侧平行的石片,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矛头、石刀、尖状器等工具。其技术要素是对石核......
公众考古学并不同于传统考古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它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咨询的迅猛更新,特别是考古学发现积累到一定阶段、考古研......
六七月间,从太平洋而来的湿润季风并没有深入到位于银川东部19公里的水洞沟。骄阳烈烈,黄沙阵阵,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对这片地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