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渗利湿相关论文
1998~2003年作者共收治腹泻病儿240例,均采用验方调化渗湿汤内服、外敷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编者按: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
...
很多人嘴里经常感觉黏腻、发甜,嗓子不清爽,身体沉重发懒等,这都是体内有湿邪的表现。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超出人体适应能力而引发......
分消走泄法是指通过宣展气机,泄化湿热,使留于三焦之湿热、痰浊从表里分消的一种治法,是治疗湿热证的基本法则。分消的内涵中分为......
“指迷茯苓凡”见孙思邈《千金方》,书中称“指迷丸”,无“茯苓”二字。该方茯苓淡渗利湿健(?),半夏辛温祛痰,生姜温散湿邪,枳壳通利,......
<正>兰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工作30年,曾师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陈凯教......
<正> 王少华,临证三十有五载,积有丰富经验。时病部分——“善治者治皮毛”的经旨,具有早期治疗,控制病邪入里,从而获得及早康复的......
四、以脏腑归经为纲的用药配伍 (一)肝肝与胆为表里,是足厥阴与足少阳经脉。肝在右胁下,胆附于中,脏腑经络密切连属。肝为厥阴,厥......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其所著《脾胃论》共三卷,主要讲述脾胃的虚实传导变化及其与其他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并提出相应治法,集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湿热病发病是感受湿热之邪所致,好发于夏末初秋之际,具有明显季节性。此时气候炎热,加之湿邪为患,湿热交蒸极易中病。海派中医童少伯先......
<正>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仲景运用茯苓与桂枝配伍治疗饮证的方剂有: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
小儿脑瘫,一旦确诊,目前是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2005年~2012年12月,采用中药预防和治疗小儿脑瘫116例,口服或保留灌肠,1天......
首先阐述了淡渗利湿法具有 3大特点 :( 1 )与各种祛湿治法相较 ,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湿邪困阻身体任何部位时皆可使用 ;( 2 )具有......
<正> 先师孙谨臣先生,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对于温热病的认织,更有独到之处。尝云:“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
外感暑湿临证一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焦扬关键词:感冒;暑湿;宣气化湿;淡渗利湿夏季外感,由于暑令的气候特点是多雨而潮湿,使热......
本文介绍盛国荣教授辨治湿温病,横向以卫气营血确定病的阶段,纵向用上中下三焦确定病位以指导临床。在治疗上关键在于分清湿热轻重......
<正> 薛雪所著《湿热病篇》是论述湿热病的一部专著。其中对湿温的论述尤其详尽,无论是处常处变皆有法可循,对临证详疔有很大的指......
<正> 以“发热原因待查”收治的持续发热者,经中医辨证,相当一部分属湿温病(气分湿热型)。笔者受吴鞠通《温病条辨》“暑温蔓延三......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简称尿感)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以尿急、尿频、尿道灼热刺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正> 中风经救治,证势缓和后,每多遗留半身不遂,口角(口呙)斜,舌强语蹇等后遗症浅。这些症状,比较而言,口角(口呙)斜较易恢复,半身......
陈有恒老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临证将其分为腹泻偏湿型、湿热合邪型及脾虚型,分别施以健脾利湿、解暑化湿及健脾益气等法,同时强调舌诊及......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即指淡渗利湿法,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湿邪致病的准则,应用于内、外、妇、针灸等临床,代表方剂如八正散、五苓......
湿热为病虽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但因湿性弥漫,可蒙上流下,波及三焦。故辨清湿热偏于上焦、中焦、下焦是诊治湿热病的关键:湿热初......
王仁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有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内经》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
<正>肥胖病是指构成身体的组成成分中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蓄积过度,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致使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20%的病理状态。......
<正> 湿热兼挟阴虚之证在临床上广泛存在,但其治疗却十分困难,化湿使阴伤更甚,养阴则助湿碍邪,或攻或补,相互掣肘。我的导师赵绍琴......
介绍赵国岑主任医师运用祛湿法治疗胃病的经验。赵主任认为湿邪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为内生,一为外受;且湿邪可伤胃;治疗上有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