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合集相关论文
本论文选择甲骨卜辭中若干疑难语辭进行考释,共九篇,分别提出或支持如下觐贴: 1.军事卜辭中的“月(?)”、“(?)”应该为会师之“会......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器珍品,有一件青玉鸟形佩,已著录于《古玉精萃》图版11。这件玉佩系清宫旧藏,高8.4厘米,宽4.2厘米,厚0.4厘米......
在古文字学领域中对甲骨文“■”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唐兰先生早在1939年即将其释为“寻”字。本文作者在此基础上,采......
“文物·考古”图书展品中,郭沫若生前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共13册),从1979~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内容包括从殷墟发掘所得及国内外收藏......
在古书中,“字”表生育、妊娠等意义。如:(1)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2)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
摘 要: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象征,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文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从文字的起源来探讨文字学在研究发展......
1960年的夏天,我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历史研究所工作。我想讲讲“文革”以前历史所的一些情况。......
自2003年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鲁北沿海地区先秦盐业考古研究”、国家科技部......
一九五六年郭沫若同志提出编辑《甲骨文合集》的建议,以后这个工作列入了全国规划。经过了将近二十六年的努力,这部由郭沫若同志主编......
关键词 甲骨文,书籍,殷商,典册 由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主编并为之作序的《中国藏书楼》认为,中国藏书事业的历史。可追......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公家单位之一,甲骨数量达2023片①。甲骨的来源与入藏,起自20世纪50年代,与郭沫......
<正>一在甲骨文发现110周年之际,王宇信先生的新著——《中国甲骨学》问世了。该书是阐述110年来甲骨学发展历程与成就的煌煌巨著,......
<正>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旅顺博物馆联合编著的《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上、中、下册),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汉语学报》2011年第3期发表了我的论文《甲骨卜辞的命辞》。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重新论证了甲骨卜辞中“卜”、“贞”、“占”......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甲骨学研究在前两个时期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深入。其主要表现是在科学发掘甲骨文的不断......
1997年在河南鹿邑太清官遗址发掘的“长子口”墓~([1])是近年来商周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这座墓葬丰厚的发掘成果也引起了学者们的......
对于甲骨卜辞的命辞就是陈述句的问题,笔者已经撰写并发表过3篇学术论文,但这些论文主要是针对单句来进行探讨的,显然需要对甲骨卜......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中已编有院藏文物号,并经文物内网系统公布的4740片甲骨,均非考古发掘出土,其来源复杂。这批甲骨在入藏故宫......
《书品》是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创办的一种书评刊物,所评的虽限于中华书局出版的书,但谈的却是古籍整理之道,或学术研究上有普遍意义的......
四十年的回顾林甘泉1994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作为建所初期到所的一个研究人员,我回忆历史所这四十年的历史,以及......
近年来,随着城市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霾”这个原本十分生僻的字眼进入到公众视野。2010年,中国气象局出台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对霾(ha......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播出后,诗词热迅速升温。诗词乃“诗”与“词”的并称,跟“曲”一道,是中国三大韵文经典品种,因其盛行时期不......
“有”是先秦典籍中常见的词头,多加在国名、部族名前,如“有夏”(书·汤誓)、“有殷”(书·召诰)、“有周”(书·君)、“有苗”(......
本文是对《甲骨文合集》第一、二册的四种释文(《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校释总集》、《殷墟甲骨......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甲骨文研究已成为古文字学中的一个成熟门类,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甲骨文不仅具有记录语言的交际作用,......
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不仅收藏有珍贵的古籍善本、石刻拓本、铜器拓本、甲骨拓本,而且还有大量的甲骨实物。在馆藏甲骨收藏历史中,......
缀合版摹本(见图)二、著录号及说明(1)A:《合集》36491。B:《合集》36486。(2)A:《合集》30113。B:《合集》30094。(3)A:《合集》24401。B:《合集》24311。(4)A:《合集》16641。B:《合集》16760。.........
<甲骨文合集补编>著录片相重者不少,据笔者校阅,发现有自相重复者约189组;与<合集>相重者约733组;<补编>还有意收录了一部分相对比......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正映现了先民对生命的尊重,对拯救生命作出的艰辛努力。传说毕竟是传说,缺乏可......
一九七六年,殷墟妇好墓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甲骨学和商史工作者的重视,七七年,《甲骨文合集》编写组的王宇信、杨升南等三人曾把他们......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前者源于文字的产生过程一用锐器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后者则与其功用有......
合文是古汉字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文章以《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为例,在对其中的合文进行穷尽整理的基础上,统计了合文的数量......
商代青铜货币蠡测──从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手斧谈起彭明瀚殷商时期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人们已认识了铜、锡、铅的金属性能,并......
2013年11月24日,位于东京都三鹰市的亚非文化财团新大楼落成之际,焕然一新的亚非图书馆也正式对外开放(http://www.aacf.or.jp亚非语......
【正】郭若愚先生编著的《殷契拾掇》(初、二、三编合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重要的甲骨著录书。该书"......
<正>改革开放40年来,先秦史研究不论在史料的发现与运用,还是在研究范式的超越与重构上,皆取得了长足进展,重要成果层出不穷。《逸......
<正>苗利娟《略论甲骨卜辞中"翌"与"来"的时间差异》(《中国语文》2012年第3期,下文简称"苗文")一文,详细分析了"翌"与"来"在商代......
重视实证是字形考释研究取得长足進步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一科学方法卻未能在文字学理论研究方面獲得足够的重视,一些基礎性的间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