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相关论文
目的探讨对髓系肿瘤患者采取改良伏立康唑方案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血药浓度变化、预防效果和治疗费用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
研究背景与目的胱天蛋白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g protein,CARD9)为CARD家族中的一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
目的 研究耳鼻咽喉真菌病患者采用氟康唑注射液局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入86例,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鼻咽喉真......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因"确诊小细胞肺癌8个月,头痛1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7 d"就诊。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病史。既往因外......
目的调查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属的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物的治疗敏感性,为重庆地区临床预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
目的报道9例HIV阴性伴Sweet综合征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及其与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真菌性鼻鼻窦炎(FRS)由于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而其诊断及预后也不尽相同。为使基层临床工作者对FRS有一......
目的探讨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及鼻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的临床效果。方法回......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经验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中国医学......
为观察国产氟康唑胶囊剂治疗深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用国产氟康唑胶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913例。氟康唑每日剂量100~200mg,疗程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调控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Ⅱ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活化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
目的观察米卡芬净(MCF)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合并肺侵袭性真菌病(PI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流行病学变迁,为临床......
一般都相信灰黄霉素局部应用是无效的。但近来有报告其软膏制剂有效,已有两篇评述提出局部应用灰黄霉素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等在21例裴氏着色真菌病、紧密着色真菌病及卡利翁氏分枝孢子菌病患者中取其损害中的黑点,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二甲基亚砜一氢......
Miconazole nitrate是一种新的抗真菌制剂,其化学式为1(2.4-二氯-β-(2.4-二氯苄氧基)苯乙基]咪唑硝酸盐(R14889) 据文献报告此药......
作者根据1981年1月~1984年12月间,妇女阴道―子宫颈涂片系统性显微镜检查,确立了妇女的内分泌状态和真菌、寄生虫感染频率的关系,另......
皮肤着色真菌病常难以治疗。作者报道一例用酮康唑和5-FC成功的病例:男性,43岁,左腿疣状和瘢痕性皮损4年。呈皮下结节,伴有皮肤萎......
由念珠菌引起的某些感染,特别是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MCC)和念珠菌甲真菌病(CO)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在CMCC的患者中,常有一些遗......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口服液序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血液系统疾病住院患......
目的 探讨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史的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时二级预防(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08年7月在我院......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者肺部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效果与心脏安全性。方法 单中心、开放试验设......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各种内镜、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真菌性上颌窦炎......
本文报告两例肾移植受者发生皮肤着色真菌病,并用局部切除和酮康唑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例一为33岁女性患者,在肾移植后2年于右小腿......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仅报告了3例着色真菌病.1955年,作者报告了第四例.其后,报告增多,迄今已达250例.除着色真菌病外,还报告了47......
在美国,FDA批准的治疗皮肤癣菌所致指甲真菌病的两种药物是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分别在不同的位点抑制真菌细胞......
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甲病之一。近几年来,一度被认为甲板中不存在或罕见的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在迅速增多。该文报......
着色真菌病是一种皮下真菌病,常见于热带国家。由黑色或暗色孢科真菌引起。数年来虽然应用了许多治疗方法,但至今为止还未发现一种......
该文回顾了近几年来真菌病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研究情况,包括曲霉病的原发性肺曲霉病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复发性肺曲霉病免疫抑制大鼠......
日本医真菌学会流行病学调查委员会于1991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了二次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该文为1992年的调研结果。共17......
聚丁烯(butenafine)乳剂是1994年,中央研究所科研制药公司合成的苯甲基胺系列抗真菌药,为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对毛癣真菌:小孢子菌及......
迟发超敏反应是宿主防御皮肤真菌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有关,其中γ-干扰素(IFN-γ)是迟发超敏反应效应阶段......